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些靠汉语走红的老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些靠汉语走红的老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前,加拿大男子大山凭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站上中国春晚的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些年来,大山的效仿者们从未消停过,从自创《哈佛欢迎你》的3个哈佛宅男、自称“老外屌丝”的Mike隋,到翻唱中文歌的美国少年高山,甚至央视、国家汉办等官方机构都开始了“说中文,抢眼球”之道。在中国,民间高手如云,有才艺并不稀奇,当本土的选秀达人、网络红人一茬茬成为明日黄花之时,这些用“中文+才艺”展现自己的老外,却用另一种风味吸引了看客们,并开始在中国的娱乐圈寻找机会。

Mike隋:秀中文,改变命运

靠“老外屌丝”视频走红,现为湖南卫视《一座为王》、《新闻大求真》两档节目主持人。

27岁的Mike隋身高1米88,高鼻子白皮肤,标准的混血儿面孔。他现在的身份是湖南卫视《一座为王》、《新闻大求真》两档节目的主持人。每次在北京三里屯出现,他的身影都会引来一堆年轻人的好奇围观。

如果没有上传网络的那段模仿秀视频,他现在可能还是一个混在北京的“老外屌丝”,终日泡吧喝酒、玩《魔兽世界》,靠在剧组跑龙套、兼职主持和配音为生。

在那段9分钟的视频中,Mike隋连说带演,一人分饰12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男生,惟妙惟肖地模仿了美、法、日、俄、台湾话以及正宗京片子,效果令人喷饭。这段视频在微博上迅速引来超过40万次的转发量,Mike隋一蹿而红。

在此之前,Mike隋的人生稀松平常,甚至颇不靠谱。他的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北京人,6岁时他曾来北京上过8年学,有个四平八稳的中文名“隋凯”。在美国读完大一后,Mike隋休学回到北京,他改不了在美国养成的酗酒毛病,一度被爸爸赶出家门,靠当外教为生,有一搭没一搭地过日子。

Mike隋喜欢表演,在美国的学校和社区演过舞台剧《简·爱》。来中国之后,他试图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2006年参加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止步全国100强,连当个“三流歌星”的机会都没捞着;当年他出任河南卫视春晚的主持人,后来又在一些影视剧里跑过龙套,但这些通通都没让他进入主流观众的视野。日子紧巴的时候,他去新东方当过英语老师、给动画片配音、做路演主持人,还在网上靠打德州扑克赚外快,有一阵子,他迷上了游戏《魔兽世界》,体重直逼210斤。

父亲对他很失望,表示“没法跟朋友说自己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为了父亲这番话,也为了给中意的姑娘一个惊喜,Mike隋决定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思来想去,他把自己拿手的中文和模仿秀结合起来,用20多天制作了那段9分钟的视频。

视频火了后,Mike隋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媒体报道和工作机会也滚滚而来。在李湘的丈夫王岳伦的新片《乐翻天》中,Mike隋只跑了个龙套,就被剧组作为主演请上了红地毯——无疑,秀中文改变了Mike隋的人生。

高山(Clay Garner):学中文,拼的是毅力

美国流行歌手兼音乐创作人,最近以自弹自唱的视频《我的歌声里》走红。

18岁的Clay Garner与Mike隋的“出道”经历相似。这个中文名为“高山”的美国高中生执着地翻唱中文流行歌曲,自行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转发,逐渐聚集了一些粉丝。他翻唱的曲婉婷的网络爆红歌曲《我的歌声里》,标准的中文、深情的唱腔和正太的外表,萌倒一众网民,迅速成为凭中文走红的老外。

18岁的美国高中生Clay Garner学中文堪称“拼命三郞”。他从3年前开始学汉语,仅仅1年多时间便获得第五届“汉语桥”美国高中生中文演讲比赛的初级组冠军。Clay Garner给自己取了个充满正能量的中文名——“高山”,他开通了新浪微博,经常用中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中文不太难”之类的鸡血语录自勉。

Clay Garner的另一个嗜好是音乐,弹吉他、写词写曲都是一把好手,1年前Clay Garner开始尝试翻唱中文歌曲,之前他上传的自己翻唱的《台》,当时他的普通话还不够地道,唱得也不算非常惊艳。

尽管未起波澜,Clay Garner仍然坚持不懈地录制中文歌翻唱视频,不断上传到中国的视频网站和微博上,渐渐有粉丝支持,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注意,北京电视台的《北京客》甚至请他来中国录制节目。

Clay Garner的“中文修行”终于获得了成功——他自弹自唱的《我的歌声里》在网络疯传,连曲婉婷看了视频也由衷感叹,唱得很不错。Clay Garner火了,他更频繁地来中国录节目,并忙着自己创作中文歌曲,但接下来,18岁的他能不能有Mike隋这样的好运?他自己也还工夫想清楚。

老外红了,然后呢?

事实上,与Mike隋、Clay Garner一样靠中文才艺走红的老外不在少数:3名在哈佛大学学习中文课程的外国大男孩借用《北京欢迎你》的旋律,创作了《哈佛欢迎你》,诙谐的歌词和演唱把哈佛大学的趣事一锅乱炖,在美国和中国都颇受欢迎。美国女孩Christine Welch自己创作的中文歌曲《寻寻觅觅》,被网友惊叹“这中国风,简直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合体”。

另外,法国女孩金小鱼也由于擅长中文及表演,不但在中国找到了做主持人的机会,还在北京大观园拍摄了自创中文歌曲《清朝Party》的MV。

由于擅长中文并深谙中国文化,这些国外“路人甲”很容易抓到走红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一簇火花。不过,在网络上赚得人气之后,这些“中文达人”有的仅限于个人兴趣爱好,不打算真正“入行”,有的身处异国,无法来中国继续“开垦”,还有的仅限于在视频网站、电视节目中作为噱头露一脸,难以找到继续开发价值的途径。“祖师爷”大山曾感叹,“洋面孔”容易吸引眼球,但中国娱乐圈对外国人的角色定位限制也很多,“因为我们是特殊的一群人,很难跳出这个框框”。

在民间自发的“秀中文”愈演愈烈之时,一些来自官方的力量也加入其中。中国国家汉办举办的“I Sing Beijing(我唱北京)”,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他们从全世界各国挑选青年歌唱家学唱中文歌曲,2011年培训的10余位选手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康定情歌》等中国传统曲目,在国家大剧院一经上演就引起轰动。

只是,这些快速培训过几首中文歌曲的外国歌唱家如何才能被普通观众广泛喜爱,仍是一个问题。而对于Mike隋、Clay Garner们这些“自生自灭”的“老外屌丝”来说,昙花一现之后能不能长久发展,拼的就不仅仅是中文水平,还得看个人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