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视有效的数学交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视有效的数学交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效的数学交流是全体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向他人表述对数学问题的认识,达到共同构建知识过程。

1、思考是交流的土壤

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会形成真正的有效交流。

首先要有问题。问题是交流的基础,没有问题交流就无法展开。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过滤。问题应难易适中,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知道结论,再去交流,就没有价值;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没话可说,还谈什么交流。适宜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认知间隙,其探索空间处在学生的邻近发展区,又能充当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所学知识桥梁,从而能够让学生经历从显示世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要有想法。没有想法,要表达什么,自己都不清楚,怎么交流?就是有个别优秀学生在说,而大多的学生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好成旁观者。这就要求在交流前做好充分准备,老师不但要进行知识铺垫,而且要留下足够时间,让学生自己活动。

2、情境是交流的春雨

学生虽然有充分的思考,也有想法,但并不代表学生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唯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有表达欲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数学情境,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星期7天,2个星期14天,排列7、14、21……,虽然这贴近学生生活情境,但学生不感兴趣,一点也激发不起探索的热情。换成7个小矮人,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气球,第一个人气球上有7、第二个人气球上是14、第三人气球上是21,你能接着说出气球上的数字吗?将你想告诉同学。学生乐说、想说、争先恐后,创设不同情境收到不同的效果。

数学,要创设情境,但不能创设无效情景引起学生无益于数学主题的遐想,从而降低交流质量。如教学“平均分”时,一位老师创设去“春游”现实情境,提出“春游应准备些什么,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情境问题,干扰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还有的老师设计大猴与小猴分水果,也容易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之中,淡化数学问题。

当然,数学课程的情境,不应仅指现实的生活情境,也应包括较为抽象的数学情境。

只有创设符合数学主题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交流中自始至终发挥导向作用。

3、沟通是交流的主杆

首先要有序说。学生交流是合作过程,在小组内,谁主持,谁记录,说的先后次序,都有明确规定,达到人人都有机会说,说得井然有序。对于说得个体,要说得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围绕问题。当然,这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训练,学生在表达不清时,可以借助手势、图画或将操作过程再做一遍等手段,让人明白想表达的意思。

其次认真倾听。自己说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听别人说。如教学圆的面积,出了这样一道综合练习题: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已知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求长方形的周长?

先让学生思考,想好后小组交流。生1说:r=12.56÷3.14÷2=2CM;生2说:圆面积3.14×22=12.56CM平方;生3说:长方形的长=圆周长÷2,学生交流的很热闹。结果对课堂进行调查,90%的学生知道自己提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不清楚别人说什么。这就达不到交流目的,相互沟通十分重要。

认真倾听,不仅目光要专注,不打断别人说话,还要认真思考,做简单记录。

第三,分析对比。认真倾听别人意见,作出正确判断。交流是认知,也是主动构建的过程,这样的交流才能达到目的。

4、争辩是交流的花朵

争辩,应是沟通环节,单独列出,作进一步强调。争辩不是争吵,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去说服对方。如判断盐水的含盐率,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一部分学生认为不成比例,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成,意见分歧比较大,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个学生说:“成正比例。因为对于固定盐水,含盐率是一定的,所以比值一定。”另一个说接着说:“不成正比例。因为比值是不一定,对于不固定盐水,含盐率不一定。”这和教学密切相关的,此时不应该怕浪费时间,只要学生说得不偏离主题,就让争论下去,争辩过程中,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唇枪舌剑,不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反应能力,还能认真听明白别人说得意思,找出其中漏洞,予以反驳。

5、引导是交流的营养

学生交流,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加强彼此间沟通,保持良好情绪说下去。引导,应在学生意见分歧处,相互间难以说服,应适当点拨以后再让学生交流或终止交流;引导,应在学生被某个问题卡住处,降低难度,使交流得以进行下去;引导,应在学生困乏处,点燃激情,让探讨继续下去。引导,对于集体问题,集体指导,对于个案问题,单独指导。引导,就是启迪,在方法上、思路上、精神上,给予帮助。不过,引导,不是喋喋不休,要相信学生,只在关键点上,进行点拨,贵在精,不在多。

交流的本质就是要善于把别人的意见分类、归纳,结合别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正确方法,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