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亟待更新教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亟待更新教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高考满分作文、知识更新、“渔夫教子”、新课程改革下教育观念转变等角度探讨了教师要想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必须更新教学思想,实现完美转型。

【关键词】 教师;教学思想;更新;必要性

一、从高考满分作文说起

也许是前些年各种条条框框太多,学生作文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缺乏灵气飞动,读者枯燥、僵硬。近几年,话题作文拓宽了学生写作空间,文体灵活使其可拿出“绝活”,呼唤创新使其挥洒才气,文采飞扬,我们的教师在为我们的学生拍手叫好时,可曾闪过几分不安,几分恐慌;可曾感觉肩上的分量加重?我不想掩饰,我有!我们的一些学生太厉害了,他们引经据典很“老道”,他们融现代科技于文,他们入题角度之新,他们鞭辟入里的力度……让我有些汗颜,也许有人说:“人家学生基础好,再说,高考满分作文也是凤毛麟角”。我认为,这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我们的教师要赶紧觉醒,奋志直追,只有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才能肩负起新时期教育的重任,俗话说:“师傅技不高,徒弟拱拱腰”。我们渴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期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这需要教师先要有过硬的本领。

二、从知识更新的角度看

从没有哪个时代的更新速度超过今天,二十一世纪,许多东西、许多事物紧承上一世纪波涛汹涌、方兴未艾:下岗再就业,炒股买彩票、手机、电子商务、wps系统、极客,数字化时代……新名词、新事物仿佛没经历几多风雨便齐刷刷冒出。据资料显示,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的周期以说短为2-5年,网络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从18个月缩短为8个月,难怪有人惊呼:“一夜醒来已是桃花源中人”。教育担负着百年大计,教师更不能久居桃源。以前提倡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时展到了今天,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远不是一滴水。一桶水所能解决,教师应有一条鲜活的河水,这条河要不断吐故纳新,教师不仅要尽量汲取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还应具备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要有时代的活水,要摒弃一次充电一生发光的观点,要“激活自己内驱的动力,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语)。知识的更新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理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只有老师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才能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就是这个道理。其次知识的更新在于一方面着力钻研业务知识,掌握新技术、新信息,跟上时代的节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孩子的世界,知其所想,明其所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作为教师就要从自己求知的切身经历中探索求知的门径,把握学习的规律与方法,使我们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最大程度的行之有效,而不是“死教书,教死书”,只能是教书匠而不是教育的行家里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之后,他就当不好老师了”。诚哉斯言。“教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停充电,才能永放光芒,否则,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三、由“渔夫教子”所想到的

渔夫教子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渔王”没有成功的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新一代的“渔王”,甚至他们的渔技还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渔王的教育是失败的,其实在教学中我们不也常常像渔王一样吗?从来不敢也不肯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久而久之,就忽略了对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压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扑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回想语文教改走过的路,由“满堂灌”到“满堂问”教师呕心沥血,口干舌燥却收效甚微,渔夫教子启示我们:不要怕学生被海水呛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地、自主地获取信息的能力,要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为出发点,变为“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这才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力,让他们去评价;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给学生一些疑难,让他们去探索;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去创造,让学生“亮相”,让主体性教学落到实处。这番话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我们的教师先有了这一教学思想,通过摸索、探究,谁能说找不到最佳途径呢?“胸中有了大目标,上思考问题就能登高望远,就能教拓今天,想到明天,以明天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要求,指导和促进今日的教学工作” (于漪语)。“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话有一定道理。

四、从新课程改革下教育观念的改变谈起

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观念还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观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像指南针一样引领着学习的方向,像火炬一样照亮思想的天空,像星星之火燎原于知识的田野。我们亟待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与学的理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为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具体体现为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最终导致教师愈教,学生愈不会学,愈不爱学。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对教师而言,教学就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分享理解合作交流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合作交流中的首席发言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实现完美的蜕变。

其次是让关注成为教育的核心。中学教育是分学科进行的,学科教学也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人格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创设出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才能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学生。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只做知识的传声筒,让鼓励、表扬给学生插上翅膀,扬起风帆。“数子十过,不如赞其一切”。要学会让课堂溢满赞扬省,让学生感受赏识的魔力。

最后,以校本研修为契机,实现自我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育之路上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就必须培养自己教研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不断阅读吸取新知识,更要勤于动笔,依托日常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形式笔耕不辍完成自我成长。

每一粒种子都渴望成长,只要有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就会凭借内驱力突破种种障碍,哪怕是在巨石上,也会破土而出。时代变化迅猛,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呼唤全新的观念的新教师,如此新常态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主动激活,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 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于漪.于漪教育文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于漪.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