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

一、现代教师观和现代教师教育要以反思型教师和教师教育为中心

1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和终身教育的精神。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信息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需要不断地“充电”、“加油”,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步伐,成为“有学问的人”。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必须树立教育终身化的观念,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努力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只有这样,当教师在面临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时,才能够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知”、“在知中新”,才能不断地从“源头活水”中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持续地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反思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对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教育风格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能够把“教人”与“教己”有机结合,教学不止,学习不停。

2有助于解决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问题。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科学中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教育研究工作逐渐地脱离了现实背景,越来越具有“学院化”、“超脱化”和“权威化”的特点,造成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却迫切地希望教育研究能对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尤其是期望“研究者们”能够在他们遇到难题时给予一些建议、指导。为此,人们试图构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共生共促的新模式。反思型教师除了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以外,还要具有质疑探讨的精神与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与“扬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破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二、现代教师教育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教师发展理论不仅关注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连续发展(纵向的),而且还极为重视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横向的),可以说,这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对照国际范围内教师发展研究成果,联系我国的教师教育现状与问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地借鉴与思

1.更新教师发展理念,完善教师教育体制。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统合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综合概念,“这个概念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连续性正是当今教师教育的最重要特征”。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融通化或一体化,使得教师有可能成为终身教育语境下的学习型个体。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形成了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即教师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发展则通过教师教育来实现。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则教师的发展必将缺乏制度上的依托而难以得到保障;同样,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只有在重视教师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我们应加强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与研究,并倡导教师终身发展的理念,进而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依据教师发展规律,做好教师教育顶层设计。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常常忽略了以教师发展规律作为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因而使得教师继续教育无论在制度的规划或课程的设计上均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甚至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依据教师发展理论,应摈弃传统的“一劳永逸式”的师资培育观念,将培养目标、培养途径、课程设置等方面作连贯一体的规划与设计,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功能上的一体化。比如,在课程内容方面,就不必将一些只要一接触教育实践就能直接意识到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安排在职前教育阶段。因此,在规划教师继续教育时,可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专业发展的需求及重点来设计不同的继续教育活动,这会极大地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从而会更加富有成效。

3.依据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适时提供不同的支持。教师发展是一个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得到支援与协助,因为教师工作是复杂的、充满挑战的、责任重大的。特别是当教师面临一些成长困惑和发展危机时,更需要得到相关的专业支持与协助。因为这时的支持协助也许会帮助教师渡过难关,走出低谷,获得新生:相反,困境与压力也许会使教师萎靡不振,甚至中断教师生涯。这样的关键发展阶段主要为职前的“迷茫”阶段、职中的“求索”阶段和职后的“倦怠”阶段,教师在处于以上不同的发展阶段时,所需要的支持与协助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教师如能获得“雪中送炭”的针对性援助,无疑是其前进道路上“蜕变”、“成长”的“助推剂”、“加油站”。

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教师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关注文化这个软环境,以使教师们在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发展、进取,走出一条完满美好、富有意义的生涯之路。首先,校长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推动开展教师发展的相关活动。诸如,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团体与组织;倡导形成教师进修与科研的风气,开展研讨与交流;帮助教师调适教学上的挫折感等等。再者,要进行科学的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协调好教师间利益与责任的分配,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无论对于教师的发展,还是学校的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启示与思考:核心理念与一体化

教师发展研究,尽管尚有待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但却足以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教师发展的复杂性以及依据教师发展规律开展教师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

1.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必须坚持核心理念。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研究,虽然二者的着眼点与侧重点不同,但所追求的方向却是一致的。二者的核心理念都隐含着对教师的三个基本看法:

(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也就是说,反思型教师和教师教育运动是建立在这样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立论基础上的。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并非表示目前的教师已经具有专业水准与专业地位,而是表示对教师成为专业化、专家化教师的期许。

(2)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伯克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的基本假设是:教师需要持续的发展。芙兰和哈格里夫斯也曾指出,当我们要了解教师发展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即教师是一个“人”。教师,即便是学艺双馨的资深老教师,在其心智上、体悟上、智慧上,仍有成长之空间,新手、学徒更是如此。教师和学生一样,是一直在变化、在发展的个体。

(3)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是终身学习者这一点是反思型教师的首要特点,而教师是研究者则表明反思型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学习者;不是”被发展”或”有待补救”的个体,而是自发的学习者和自动的研究者。

2.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动态化、开放化和一体化。分析”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可以厘清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更是自我教育者,同时也是研究者。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根据环境的需要或法令的规定采取进修学习,每一个教师终究必须自我引导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工作,而教师则是持续发展的个体,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提高其专业水准和专业表现。总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开放化教育体系”的建立和促使”教师教育一体化”这两方面入手。“教育体系开放化”,即采取定向与非定向、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普通师范与职业师范、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并举的方针,形成开放、多元、立体、综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促使“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将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融为一体,使教师教育在统一的机构体系中实现整体规划和全面补入,以实现教师教育、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学校革新发展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意味着教师教育观由“静态的、封闭的”向“动态的、开放的”转变,是符合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潮流的,无疑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变革应该追求的方向。

作者:龚光军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