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生写作主体的认识和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写作主体的认识和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这十几年来虽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是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之处。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忽略了作文教学的主体性,轻视“人”的能动作用。然而,要知道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应该是唱主角的。但是我们常常以老师的行动来代替学生的活动,甚至不顾学生的实际,机械地套用一些作文教学模式,导致出现这样一个怪现象:老师辛辛苦苦地写出的评语,学生在翻完之后便束之于高阁。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并没有换来学生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写作主体性。根据我这几年的一些做法和看法,以及得出的结果,我认为要注意写作主体性的认识培养

一、对学生写作主体性的认识

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作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引导者,而不是指令者,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正如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于学生的背后,悄悄地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告诉学生平时作文应该写他们自己,“我手写我心”。

二、对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阅读激趣,以审美体验促写。中学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诱发学生高涨、激动的情绪,使之全身心地进入阅读思考主体的角色,让他们去欣赏作者的智慧的能力,去体验作者为文的乐趣。在日积月累的阅读品味中,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语文兴趣,而当学生对阅读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再不失时机地诱导激励他们像作者那样用心灵、用文字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把从文中获得的经验和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起来,把从文中感悟到的方式、方法大胆的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体验行文之乐、之趣。

(二)以评论激趣,以激疑质疑促写

现代教学认为,学生是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体,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套用一句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作文知识的过程,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作文训练环境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练习作文的主体,更是评议作文的主体。课前将习作印发到学生手上,要求做适当准备,课堂上,自由评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但激发了学生激疑质疑的勇气,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和表现欲望。

(三)以成就激趣,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保持兴趣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只要学生喜欢作文,有写作的欲望,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我将经过我指导而发表的学生习作以及学生平时的优秀习作打印出来,整理成册,供学生传阅。编“精彩语录”分发给每位学生,并且将学生的各类作文分档积分。当累计得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

人总是有个性的,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张扬个性,抒发心声是人的本能愿望。学生作文应是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的过程。我们要启发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属于自己的就是属于心灵的,不但能使学生牢记,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更能让学生在为文中身心得以释放,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健康的身心又反作用于写作,相辅相成。作教师的如果能把学生的心声抒发出来,学生就能享受为文之乐。首先是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我们要尽量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让他们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每个人的每一天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每个人的内心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要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要在写作技巧上做过多的指指点点。

无论作文写得如何,学生都渴望被认同,那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方式必然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尽量去挖掘其闪光点,从总体上进行认同另外,我认为我们要选准评价点,帮助学生进行修改。用“?”来提出教师的意见,来促使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思考

其次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对于初学者而言尤其重要。并且语文考纲中也有“感情真挚”这么一条。要鼓励学生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写出心灵经历的喜悦和欢乐。写出自己对社会的独立而富有创意的思考。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话,让他们写出自己最想写的东西,总之,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主体性的认识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