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00-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各个组成部分,即教学环节的搭配和排列,它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的。数学课的结构不可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探讨有关讲和练的搭配和排列。一般来说,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由问题情境新课引入启发引导巩固练习本课总结课堂作业几部分组成,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基本教学环节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出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素材,或谈话引入,或情境引入,或课件引入。引入的方法视知识的不同而定,但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以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再通过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从每节课的数学课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引入新知:
1.1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任何感知过程,都需要旧经验。就数学而言,它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利用旧知中与新知最为密切的,能促进知识正迁移的要点进行复习或练习,使新知有清澈的源头。例如:比的基本性质就可由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
1.2利用短小故事的情节导入。皮亚杰说:"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内容,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欲望。如:百分数应用题的综合复习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参观访问果园的路线图,园中水果有多个品种,每到一片果林的入口都有水果吃,但必须要帮助每个入口的守门员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才能享受到水果的美味。守门员的问题设计如:去年我园产梨200吨,园长提出今年要增产10%,今年要产梨多少吨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感觉到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一种枯燥的训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了好的情境,会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参与意识强,自信心足,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启发引导,动手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另一个解释"。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动手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自如。这个环节的实施,低年级学生提倡师生共同研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交流,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中、高年级学生,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可采用低年级师生共同研讨的办法,也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但必须对探索方法予以指导。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好可供操作的再现知识的程序,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动手中练做,在动口中练说,在动脑中练思。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或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等等。集体的指导和个别的指导要相结合,使学生探索有目的、有方法。如教学9+2的进位加法,教师可出示一个装有9个小皮球的盒子,先让学生观察盒子一共有几格?里面装着几个小皮球?还空着几格?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怎样移动盒外的小皮球,就能一下子很清楚地看出盒里盒外一共有多少个小皮球",然后从盒外的两个小皮球中分出1个来放进空格进里去。这种观察与操作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与算法。
3.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学生理解了新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奖励,及时强化,加强指导,最后提高。因此,还要注重练习课。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其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或一个单元后进行。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练习课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3.1检查复习。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训练等。
3.2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3练习指导。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教师的练习指导,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
3.4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要分层次,要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益。
3.5练习评讲。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当堂解决问题。通过练后评讲,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3.6课堂小结。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通过练习课,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练习。
4.课堂展示,归纳总结
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形成的过程;法则教学要展示机理;公式教学要展示推导过程;应用题要展示解题思路;计量单位教学要展示概念的建立。应该明确知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掌握的,学习能力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主体精神也是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牢固,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面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对测量单位和图形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面积的相关内容,发展空间观念。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针对学生对面积已经有所了解,但概念比较模糊,易与周长混淆的现状,引导学生"用16根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入手,让学生寻找体会周长相同,大小不同,初步感知面积。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比较方法,学生可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小方块摆一摆,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其中摆方块画格子的方法所蕴涵的思想,还为后续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抽象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搞好当堂课的归纳总结,对于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维,都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回顾、概括、整理、注意、予示等。因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差异,其方法也是变化多样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如:复述法、口决法、图表法、游戏法、引伸法、设疑法、汇报法等等。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了知识,并不等于真正完全掌握了知识。要完全掌握知识,还要经过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商店购物,计算家中房间建筑面积等,使学生能感觉到学有所用。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结构,使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