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年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年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低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鲜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启蒙

建立有效合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合作经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教师可以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有效地提高合作实践和合作兴趣。其程序可设计为:目标定向、探究内容、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矫正反馈。其中,目标定向是指南,决定合作探究的方向,包括教师对探究内容的设置,探究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为基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小组讨论为重点,组员交流学习收获或困惑已达到高潮;展示交流促深化,师生评议凸现新型的教学课堂;矫正反馈包含巩固练习以检测达标等。

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笔者认为,和谐的合作环境能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学生在较好的气氛下才能坦诚交流,易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营造和谐的合作环境需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科学合理的分组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所以,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进行合理的搭配。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优胜的信心,又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为了激发各小组积极性,还可以给每个组起名字,这有利于凝聚小组力量和培养团队精神,使合作探究更加有效,比如雏鹰组、飞燕组、春芽组等。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同桌合作形式在课堂上也非常适用。当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4~6人等多人小组过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

二是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在合作早期,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小组成员分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选拔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要指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比较积极、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当组长。由于孩子小,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教给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的方法,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长就是一名“小教师”,能带领组员进行小组学习。安排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汇报时轮流做代表,使每个成员都充分参与。

以“导”为主的课堂 陶行知说:“老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做什么呢?不是观望,不是随意转转或在讲台上等。而是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效果、讨论焦点、已知进程等。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再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和效率,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但合作中应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即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层次地思维,使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呢?如果这一点无法得到训练,那么课堂教学有效性将受到很大影响。

探究内容应该合理 合作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的提出,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低年级学生主要是以老师设计的问题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具有一定思考价值,能引发学生思考、争论、求异、求新的问题,选择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不能纠缠在琐碎的问题上。凡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展示交流应灵活 教师要在小组讨论、探索之后,指导学生小组汇报,在全班交流。这时,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应给予特别的关注,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这需要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也需要老师的统筹调控。以《放小鸟》为例,第一和第二题交流中学生可以拿书上展台,用投影仪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读出课文中句子加以解说),还可以在座位上说出组内看法,如果一次发言不全,本组其他成员或组外小组成员可补充。比如,“我们组是这样认为……”“第二题我们小组学习成果是……”“我们组的答案是……”“我们组要补充……”这时,教师在学生交流发言中,对重难点进行及时鼓励和点评,及时点拨和指导,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有效,也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纠正反馈应夯实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深入小组进一步把握学情,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要设计反馈途径、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检测,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部分问题;对本组内仍存在的争议或困惑再在班上进行生生、师生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达成共识,完成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达到当堂检测效果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