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难为简,分层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难为简,分层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那什么是“有效课堂”呢?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评判:是否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能否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对有效课堂的评价都涉及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课改大势下,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学习模式,杜郎口的“10+35”的合作学习模式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在教育教学上想面面俱到则会使课堂失去重心,而且会加重师生的负担。为了深入讨论在如何减负的前提下走出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

略,笔者认为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化难为简,分层训练”的策略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和拓展,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适时点拨,化难为简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功率”的学习中,学生能根据功率的概念和与“速度”的类比学习中理解功率的公式是P=W/t,在已知做功多少和时间的情况下求功率,学生一般都没有问题,我在学生进行上述公式练习后,呈现例题“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是500 N,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大?”学生根据已知量和所学暂无法解决。此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将功率公式进行推导,对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公式自我推导P=W/t=FS/t(S/t=v)

=Fv是没有问题的,我并没有将这样的推导过程公布,而是让学生小组交流――“兵教兵”。学优生不仅能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还能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待进生在同学“一帮一”的指导下更容易理解。这时我再将两个公式板书,趁热打铁,对比理解,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今后的类似题型中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不仅享受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喜悦,更能体会到换一种方式理解,会使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的教学中,画力臂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掌握了画杠杆的三个步骤后(找支点;“画”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教师不能立即收手,应及时点拨拓展,变化形式,让学生在分析、归纳力臂与力的关系后,根据力臂画出动力或阻力,在此基础上也可让学生分析比较作用在杠杆上最省力的画法。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讲“液体的压强”后,课堂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道习题“一边长10 cm的正方体木块,重20 N,靠墙放置,求木块对地面的压强,对墙壁的压强”。很多学生将两种压强理解为一样,教师虽评讲、板书了解题的过程,没有在对墙壁的压强为“0”上作出解释,所以一些学生还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其实只要在点评时用一句“液体具有流动性”来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学生肯定会豁然开朗的。

二、适时点拨,分层训练

现在的中考综合题型问题都比较多,一般涉及三个及以上的

问题。这么多的文字内容使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看了就烦。我们农村教师在平时作业及评讲中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审题,将题中的已知量及问题弄明白。一般的问题在解决时只要一个公式就可以解决,且在一题中多个问题有单独性,即使前一题不会解,可能也不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所以我在这类综合题的解决策略上是适时点拨,分层训练。

比如,2013年泰州中考物理试卷第43题“一辆新型坦克,其质量为20 t,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00 kW,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 m2,(g=10 N/kg),求(1)坦克的重力;(2)坦克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强;(3)坦克以额定行驶10 min,发动机所做的功。”练习中学生得分率不高,很多学生不会解、不想解。

这样的试题评讲我一般是三个程序,两种要求。程序(1)认真审题:将题型中的已知量标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程序(2)选择公式:要求的问题可根据那些已知量解决,要什么公式,板书在稿纸上;程序(3)规范计算和板书:好的书写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要求1:问题中一个公式就能解决的必须全部完成。

在第二个问题中,求坦克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学生错得较多的是将接触面积理解为2 m2,直接进行计算,在这样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对“每条履带”加以理解,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比如,大象的四脚接触问题、人的站立和走路问题等。这样的问题也属于较容易的,一般学生都能完成。

要求2:问题中两步及以上的最好完成。

在第一个问题中,求坦克的重力,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错误,(1)质量与重力的关系(G=mg)不知道;(2)将m=20 t直接代入公式计算了。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提醒学生质量单位的国际化,进一步拓展到所有的物理量全部用国际单位。这样的问题属于较容易的,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完成。

至于求坦克以额定行驶10 min,发动机所做的功。学生的错误率最高,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功和时间的数量较大,同时单位没有“国际化”;学生的心理作用,认为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较难。细想这个问题,一个公式就能解决,W=Pt=1000000 W×600s=6×108 J,此题的难度应该在易和中之间。经过点拨一般学生都能解决。

平时对这样的综合试题分层解决,持之以恒,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定的能力,解这类题型就不会感觉烦而不会解、不想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的发展不单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我们全社会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会学习,重视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将学生知识技能、思维发展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今后领略科学探究的内涵。

参考文献:

兰春玲.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