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职业学校办学成功的捷径,它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产学、产教的合作,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高级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探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生产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技能为主的生产现场实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一、我国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及分析

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及经济的高度增长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各类职业院校发展迅速,各地职业学校大规模建设起来。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方法,许多学校汲取了欧美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经验,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专家委员会:它由学校与行业企业有关领导、专家和教授组成,共同进行教学研究讨论、课程改革等,传达企业的最新动态与技术更新等,专家和教授不定期到学校讲学。

2.定向培养,对口实习:按照企业实际需求,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形式和机制开展职业教育,为企业定向和委托培养、培训,并到企业对口实习、顶岗实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技术人才。

3.就业保障机制:企业与中专、技校、职校共同设置“职业学校教学计划”,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文化基础较好、或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实行中高职贯通,毕业后企业择优录用。

4.建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或者定期直接在企业培训,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与技术培训,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体验企业文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等为兼职教师,让他们传递企业的最新技术动向,做学生的技术指导。

5.在企业设置职业技能鉴定站:依托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按照企业的技术工种需要,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考核创造条件。

以上几种典型的工学结合形式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符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与不足之处。目前,不少职业学校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仍然沿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训机会很少。更不要说到校外实习了。学生对企业缺乏了解,实际动手能力差,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有些学校由于实训条件有限,不能为学生提高质量的实训,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已被推上了教育产业的大市场。当前的环境下,紧缺高级蓝领人才,也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各个一线技术岗位,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索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最好的办学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国际上普遍采取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极大成功。应该说,当今时代赋予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的内涵。而校企合作正是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这一难题。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能够到企业实践,自然能够顺应企业需求。我校与众多企业达成工学结合的共识,将学生送至企业实习期间,让每个学生在工作岗位实际动手,感受企业文化,对学生提高理论及技能知识大有裨益。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与成功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两种:

1.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约60%~70%时间在企业,40%~30%时间在学校,是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校企合作形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同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培养目标十分明确。二是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无论是教师配备还是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都体现以企业为主的要求。三是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办学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2.学校主导、企业支持。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和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属于这种形式。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特点,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将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整合,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二是工作训练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学生进行的是有薪的工作,让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而不是实习过程中的一个看客。四是政府强化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五是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尽可能考虑企业的要求,使企业接受学员工作成为其训练职工和选择新职工人力资源事业的一部分。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就斐然,本人认为其主要经验在于:

立法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早的德国,先后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高职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欧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企业有义务完成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无偿支持。我国之所以能很真正进行校企合作,是因为企业普遍不愿意提供条件。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为了盈利,而进行校企合作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精力,加上工学交替的学生去了企业增加了管理负担,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很排斥。只有从法律上制约企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了各国“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2.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许多国家政府积极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合作教育顺利进行。一是制定专门的法规,使校企合作成为企业的必要任务,并作为政府考核的内容,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二是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三是政府对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用于负担职业教育任务。

3.企业与学校关系密切:学校与企业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最终互利双赢。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予以学校大量的物质资助,重视与学校人员的交流,了解学校的教育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当中,保证学校及时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最新需要,并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与条件。同时企业让大量职工到学校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与水平,同时为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岗位。

三、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通过以上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可以总结出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虽好,但是由于环境差异、国情不同,未必适合我国。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只有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挽救职业教育。近年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生源不足,学生家长不愿意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学习。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与企业脱节,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技术需要。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获得成功的经验表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能使职业教育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企业的香饽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

2.国家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保障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企业不会将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因为我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完备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前提。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形成完备的职教法规体系。制定专门的校企合作法规,对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职业教育有法可依。

3.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与鼓励,并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是,学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企业对此并不重视,如果政府能对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就一定能够激发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校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学生必须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才能合法到企业工作,否则为非法用工。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强制企业执行职业资格制度。这样才能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健康成长。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借鉴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通过上述措施,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有积极的措施、学校、企业、学生有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方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尧.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式和主要任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2]张银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