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宇宙的未来》看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宇宙的未来》看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宇宙的未来》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向读者预示了宇宙的未来。那么,作者是如何探讨“宇宙的未来”的?

作者从讲述历史故事开始,引出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宇宙的未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且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作者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这样,预言宇宙未来的“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计算宇宙的密度又是这一主体部分的关键,有关宇宙中物质密度临界值的探讨,则把问题引向深入。但是,计算宇宙的平均密度并不容易。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恒星质量加起来,还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即使加上“气体云的质量”,最多达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但是,我们能不能据此得出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的结论呢?还不能。因为宇宙中还存在许多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不能直接观测到。

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称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作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的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全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幽默风趣,相关内容信息既紧密相连又清晰明了。

那么,我们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应该如何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呢?

首先要了解“重要信息”的特点。一般地,“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1.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 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3. 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中心的语句。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答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并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和次要内容的联系以及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必须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的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整体把握,勾画圈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范围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在阅读原文时要注意每一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一边析读,一边勾画圈点,以便快速掌握全文的脉络,答题时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第二步,依据题干,确定区间。

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以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所对应的原句。

第三步,比较鉴别,排除干扰。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这就需要我们基本了解试题干扰项的常见类型:①漏掉信息,故意漏掉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②改变顺序,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③改变说法,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诸如此类;④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第四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

在整体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以上方法,明确命题陷阱,将选项信息加以整合分析,认真比对,才能排除干扰项,去伪存真,迅速找到正确答案。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但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 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 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参考答案]

A (B.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不正确,变可能为必然。C. “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不正确,原文说“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不正确,原文末句所说为必要条件关系,而选项中的表述使得前者成了后者的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