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多媒体资源 让教与学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多媒体资源 让教与学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多媒体因其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生动性,使它具备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诸多优越性,只要大胆应用并坚持使用好媒体资源,就能展现教与学的精彩。

【关键词】媒体资源;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朗读能力;家庭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24-02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今,多媒体逐渐走进农村课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精彩。

2013年初,“班班通”项目在我校(此处指“湖北省蕲春县农村实验小学”,下文同)实施,从那时起,语文教学就从传统“粉笔+黑板”的模式中实现华丽转身,变成了网络共享教学。随后,由于移动客户端的普及,手机能上网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教师开始通过微信、QQ,与学生家长一起建立起了“班级交流群”,进一步促进了教与学的精彩。下面,笔者仅就自己的亲身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应用多媒体资源,实现教与学精彩的。

一、助阅读教学身临其境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展示出来,化静为动,化抽象到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连接不再是几段文字、一两幅插画的独木舟式航行了,而是图文并茂、声色皆宜的立体式学海畅游。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资源做的课件,全方位地呈现了文章意境的精美,使师生仿佛同作者一道,跃马扬鞭,直指天山。白雪皑皑的山峰、湍急的溪流、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野花恰似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使学生既一饱眼福,又深深感叹作者的Z言文字的精妙。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前导入时,笔者采用一段《唐山大地震》的短视频,视频中墙倾屋颓,一声声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呼号牢牢抓住了学生内心的柔软,再研读课文,学生不得不发出感叹:洛杉矶大地震中的父与子在灾难过后重逢,喜极而泣,他们是多么的了不起!

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回到文本后,就能了解课文内容,品析重点词句,质疑解疑,一切显得那么容易。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的环节就结束了,这样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二、为习作教学引入活水

传统的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的难题是学生无话可说,启而不发。有的对着作文题目长吁短叹,眉头紧皱,勉为其难下笔,语言又干涩枯燥,欠具体,不生动;有的为了使自己的习作出彩,七拼八揍几个四字词语,唇不对齿,让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视野狭隘,对生活感知不深,语言匮乏。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对作文产生抵触心理。

为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捷全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素材,让学生走进了辽阔的世界。让足不出户的农村孩子们可借一双慧眼去捕捉一份美丽,凭多愁善感的内心获得一份感动。学生看了来自生活中感人的视频后触动了心弦,写下了《感动》;看到了鸟语花香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季、金风送爽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日在眼前回放,用优美的词句记录了《四季的美丽》。

众多佳作赏析引路,代表性病文投影指导,好词好句借鉴,优秀习作还被传至微信、微博分享。慢慢地,教师的指导由扶到放,学生的学习由爬到走,实现了从束手无措到得心应手的跨越。有的还让自己的习作走出了教室,登上了校刊,载入了《小学生天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疑这新鲜的活水是多媒体技术注入的!

三、促朗读能力稳步上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学生通过朗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朗读教学中,笔者通过Flas展现出小女孩在大年夜赤着脚走在大街上的情景,晶莹的雪花带给她的是侵入骨髓的寒意,渴望摆脱寒冷、饥饿、孤独的她,勇敢地擦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最后想象自己依偎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永远离开了这个没有快乐和幸福的人间。美丽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模拟,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情、境、意”,自然地进入“文字”中,真正做到用“心”去读文,学生边读边赏,以读悟情;媒体中优美的课文范读,教师适时点拨,更是让学生读出了社会的无情和冷漠,读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在课文教学中,如果一时找不到字正腔圆的范读,笔者就自己范读或让学生朗读,并配上相宜的音乐,因为音乐可以让情感无限扩散并延伸。学生在音乐中尽情地享受朗读的乐趣,也因此爱上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信息技术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虎添翼。

四、推家庭作业百花齐放

语文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如留守儿童家庭无人辅导、学生个体自觉性差、作业机械重复等,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患上作业拖拉、质量低下的后遗症,这与布置家庭作业的初衷相背而驰。家庭作业也应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力求形式多样,富以情趣,让学生乐做。因此,针对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特点,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大力开展预习、拓展、指导三种形式的家庭作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任务,实现自主学习。

1. 借网络资源预习,促学生自主

预习是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只有预习理解了才能为课上理解课文排除障碍。但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认知水平不高、手中书籍资源有限,使预习往往流于形式,难见成效。自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广泛搜集、筛查、整理资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四单元是围绕“战争中的孩子”为主题编排的课文。这个话题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为陌生。笔者于是在上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状态。学生在网上求助“度娘”,他们有的搜集了相关的图片,有的查阅了文字资料,有的观看了相关的视频资料,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动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前,学生认真完成了查阅金华双龙洞的资料,网上的实景图片石钟乳、石笋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对学习课文充满了期待。信息技术让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2. 借信息技术拓展,促主题深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是以同一主题为一单元,这种主题式编写体例,使教学内容更系统、更深入。然而,每单元由四篇文章(一般两篇精讲、两篇略读)、一次口语交际和一次习作组成,内容涵盖少,题材单一,直接影响到主题式阅读的效果,仅靠课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便捷的优势,让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主题阅读,扩展阅读面,深化主题认识。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专题,其乐无穷的童话世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忱。为让孩子们深入到童话天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多地积累好词佳句,笔者就布置了阅读童话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读自己喜欢的童话,积累5个以上好词佳句。此外,笔者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对此项作业乐此不疲,积极交流,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

3. 利用微信交流,促进全面提升

“微信交流群”建立时间快一年了,教师每天都会把布置的家庭作业发到群里,方便家长督促检查。在这里,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向任课教师咨询。还有的学生之间约定比一比、赛一赛,谁完成作业花的时间最少,谁的正确率更高。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不习惯与老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但在网络交流群中就敢于提问了。同学和老师争相为其解难答疑,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不能循规守旧,一定要引入现代技术。因此,教师要自觉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安麒贤.运用F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