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中国设计应“以古为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中国设计应“以古为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代中国设计应在新的尝试中“以古为镜”,从传统文化的观念中寻找能对当代设计有益的营养,尝试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造物秩序。

关键词:以古为镜;教化;象思维

现代设计在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后,开始注入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设计领域开始探讨设计的多样化和民族化语言以及设计的文化含量。但是,现代设计发展形成的历史表明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从根本上来说,现代设计是西方人在新时代里一再尝试和谋求建立造物活动,同生活世界及其要素之间正确的相关方式的产物,是西方人的现实。因此,我们应当有我们自己的现实,它只能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所含的可能性中生发出来。

我国制作的器物与现代产品是不同时代的相似品,都凝聚着人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情趣。正如《设计伦理研究》所说:“很多被代代沿用的处理、创制、营造之法,基本上都可以从以往的设计理论和产物中找到对应,这种前与后的对应,现实地实现了民族、传统跨越时空的融合”。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以古为镜”的回归设计理念并非要放弃工业重返手工业时期,而是在重新反思设计的问题时寄予传统文化中的造物观念,从传统文化的观念中寻找有益的营养,如老子所云:“欲去明日,问道昨天”的启示。

下面,笔者将从中国传统设计理念中提取出现“以古为镜”的可用路径,以期对自我,或者对其他设计师有启示作用。

1 设计起点

1.1 产品的“用”与“尽用”

功能主义的起源、发展、确立,都没离开“功能性”设计原则,中国在两千年前的智慧主张就有“备物致用”的概念,即一件产品最基本功能的就是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这是设计最外显的层次。

因此,在设计活动中,回过头去重新审视古人对良好功能的坚决意志,将会给设计带来很大启发。设计时做到“物以为用”,毫无用处的器物就是“罪恶”的,只能助长人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当在设计时有目的的完成“物以为用”设计基础后,注重“物尽其用”才是更重要设计理念之一。“物尽其用”是先秦人民由节约理念引发的设计理念,意味着要对产品各个部件功能的最大化使用,杜绝浪费和奢侈,而放在当代设计中,也有利于缓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不谈节约理念,单对于设计来说,通过器物部件“物尽其用”的设计,还能够作为突破当今设计的“功能同质化”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更质朴的创新设计新理念。例如,JAILmake Studio工作室曾推出的Plantable桌,巧妙地将桌腿与花盆结合,让桌腿成为花草成长的支架,节约空间,又能为生活带来自然的气息。

由此可见,当功能得到最大化满足时,设计师依旧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产品的部件来达到产品的创新设计,从而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

1.2 以教化为重点

中国古人强调器物为政治伦理、等级制度服务,以器物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虽然这种落后的等级规范性可以被现代所摒弃,但是如果“藏礼于器”把器物作为引导、约束人行为的载体,这种贯通礼、器的思想方法仍然能给予我们很多启迪。例如,为儿童设计产品是要以舒适为主,还是要考虑他长大后如何符合规范,如何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产品设计师则应时刻在其产品设计过程中关注人的伦理道德,通过产品设计活动引发人们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社会性。比如说,如何利用设计做到使用户在器物使用过程中,培养起节约意识、道德意识等,所以产品的使用对使用者意识和心理的潜移默化作用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2 设计过程

2.1 取材、施艺之道

毋庸讳言,今日之产品设计在“材料”与“技术”方面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期”,而这种对“材”“工”的重要性认知,其实在数千年前古人就有了深刻的见解。例如,《考工记》就已经将二者归为制造“良”物的必备条件了。但除了重要性认知外,在面对大量的材料时,更应汲取先秦在“材美”“工巧”上的整体意识。因此,作为设计师,主动地了解材料,用材料的工艺技术所创造的型性、构性来弥补材性的不足,这才是现代“工巧”传承的意义。

例如,在对材料感知情况下,笔者认为,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在方案设计阶段被纳入取材施艺的体系中思考,创造新的“关联性的效应”(譬如在设计思维中关联性地进行“对比”和富于意味地设置“冲突”),从而得到一种合功能性、审美性的材质冲突性感官体验,这亦是对“材美”的新的诠释。

正如同邵帆先生的家具设计中,就致力于探讨传统器具与当代生活的矛盾、冲突和嫁接的可能性,运用传统材质和现代材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来达到一种冲突,进而生发出一种给观众带来自由想象的符号意义。

2.2 制器尚象的造型方法

先秦时代,开始的器物制造有着它独特的、与今有别的存在方式,器物制造表现为,通过挑选出已有样式并加以模仿和制作的活动,包括自然象,思维象或人工造物的象,通过尚象,结合不同的思想和方法,更能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当我们挖空心思、翻新花样地去创造的时候,以一种淳朴的、自然的“象思维”的方式来造物,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重新拿起来尝试呢?无论是模仿自然现象,还是蕴藏其中的道理,从模仿中找到出路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例如,面出薰设计的火柴,就尝试仿制了地面上掉落的小树枝的自然之“象”。以自然之“象”去表达器物的理、德、意,而不单单是形态仿生,而让形式变得有“意味”,这正是践行东方古代“制器尚象”的理念的体现。再如,吕永中先生的“提月插香座”的设计,正是源自对圆月的仿制,将月圆之情纳于产品之中,让人体味一种久违的宁静。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象”的模仿达到产品的创新设计,从而引起使用者对美的联想,由外在的仿生造型到内在表达抽象的感情表达。同时,先秦造物尚能借着那观象之思,借着那创造原始的神秘以及“立成器以为天下用”的神圣性来引导成器活动,使之不至远离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因此,在制器尚象的设计过程中,对自然的深深敬意应当留存在现代设计师的内心深处并指导设计。

3 设计目标――设计的整体考量

造物过程本身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古人常说的“法和互补”中我们能看到绝对的系统观,一种整体把握、全面考虑的方法论。它提示我们在造物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上考虑周全,微观以法,宏观以和。

在实际的设计系统中,各个部分有机结合,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实现设计的目标。例如,“法”用来控制刚性的尺度等,如配合人的物理尺寸、心理尺度来设计;而用“和”来从设计的整体出发,满足人-物-环境设计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协调一致,如保持人-物情感的协调,以物的主动性达到整体的和谐,才能够使器具具有“良”的风范。由此来看,以“法和互补”为视野,对现代产品设计进行系统考量不仅必要,同时还是一个创新的研究视角,使各个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是现代“以古为镜”的目的。

4 结语

因此,在产品设计时是可以“以古为镜”,把古人的设计思想作为步骤性的、阶段性的思想导入到设计过程中来的,只有本着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心态,才能一步一步地去解决所有的设计问题。

对于设计师来说,应该在设计中突现鲜明的风格与个性时,汲取古人朴素的价值观,保证物以致用并在制物中纳入教化之义,观象之思,崇尚理性的“法”,而又保证感性的“和”,才是产品设计的生命力所在。这些,都是产品需要完成的目标,亦是对产品检验的标准所在。

参考文献:

[1] 旧唐书・魏征列传(卷七十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