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它是以市场营销全球市场经济的形成为前提,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背景的。经济全球化不仅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发挥着强大的引擎作用,而且国际世界贸易的不断扩展也一直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量。产业竞争力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技术和经济交流、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所能获得的利益最终取决于该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关键词:全球化 产业竞争力 汽车产业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特征[2]。是对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增强而导致经济联合与合作趋势的产生和动态发展过程的描述,也是对未来世界经济特征的预测。新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和通讯技术的革命把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过程连成一体,形成所谓的经济全球化。

(二)汽车产业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作为领先且具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二、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从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两方面研究了国际竞争力态势,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国际竞争力。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综合。我们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政府管理能力以及产业的国际化能力等几个方面。

我们将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方面的指标汇总如下:

三、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投资不足

据专家分析,在中国每形成一辆汽车生产能力,大概需投资2--3万元人民币。这样,建设一个年产30万辆的轿车厂,就需投资60亿元。不仅初始阶段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投资强度一直偏低、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过于分散、投资比例不合理。投资强度不足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各汽车厂商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研发经费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生产方式落后,产品换型周期长等弊病。

(二)自主开发能力差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中,完全属于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我们国内目前销售的一汽大众的捷达品牌、上汽的桑塔纳品牌均属于德国国内二、三十年前的产品,我们进行技术及产品引进后,进行过几次改型,但只是涉及到外观及简单功能上的增加,关于发动机等关键性技术始终没有创新,更没有在这些成熟产品中寻找经验来研发自主的新产品。

(三)汽车销售模式不成熟

我国目前的汽车销售主要是以单一品牌的4s店为一级商,各种规模的汽车经销商可以从一级商处进货,消费者可以到上述二种商家中的任一一处实现购买,这当中势必存在一个商品质量保证和差价的问题。

(四)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由整车生产、发动机生产、零部件制造和改装、深加工构成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整车生产企业大部分与发达汽车工业国家的先进厂商进行合资、合作,引进了一系列的产品及技术,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汽车集团,同时也建立了自主品牌和产品;发动机生产除货车外几乎是空白,其他大部分发动机生产企业是外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的实现;零部件制造业基本已被外资并购,未并购厂家只能生产和提供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

(五)需求开发不足

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具有如此大的潜力。如果中国能达到全球人均汽车拥有率水平,其市场还将需要1. 5亿辆汽车,但巨大的潜在需求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购买力,需求开拓不足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价格过高以及派生需求产品如油价居高不下,由于技术改进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导致产业的竞争力低。

四、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成为世界经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汽车产业也必须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之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自身比较优势,使其能在国际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方面,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当前,全球共有20多家最有实力的轿车制造商,在市场上处于表面上相对平衡的竞争中;而目前能够算得上世界顶级汽车生产企业的只有9家。另一方面,汽车生产有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汽车生产特别是轿车生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生产的汽车流向世界市场。上世纪后期,一批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本世纪,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下去。

(一)中国加入wto后的汽车产业政策调整

政府政策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与格局。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中国汽车产业原有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政府政策需要进行全方位调整。

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适应全球化趋势和wto通行规则要求,在充分尊重市场竞争机制基础性作用前提下,通过政府管理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转换,重新定位政府、市场与企业角色;打破目前不合理的条块分割格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过程中,实施系统的、前瞻性产业政策,以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参与国际分工与重组,以实现净出口为目标,在开放中寻求和实现大国比较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转换与战略调整至关重要。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产业重组,实施产业组织合理化,加快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制度,调整城市规划思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有计划的实施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帮助产业界加快结构转型过程。

(二)加快实施汽车产业组织合理化

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中国汽车企业资产存量严重不足。从现实来看,通过上市筹资及兼并联合,以增量资金投入和结构优化来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存量,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手段。资本运营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上市、转配股、分拆、国有股权转让和出售、股份回购、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国际租赁、对外股权投资、资产置换等,其高级形式为企业的并购、联合、重组。另外,还要确立中国的汽车产业组织合理化,尽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对整车组装工业和零部件工业实施合理化,最终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迅速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

(三)加强政府政策制定和产业管理能力

根据现时期国内及国际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消费政策,如利率政策,引导各个产品结构的合理发展;制定合理的出口指导政策,为汽车厂商创造一切机会将产品推出国门,趋向世界。由原来的数量上提要求转变为政策上做保证。同时,提高产业管理能力,规范产业内部政策、引导产业机制协调发展。

(四)正确理解和分析汽车消费市场

消费结构升级为汽车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基本跨过了以家电为代表的千元级商品,消费热点正在转向汽车、住房万元、十万元级商品。国家在政策上明确鼓励住房、汽车、旅游等新兴消费,使其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国外汽车工业汽车市场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美元时,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市场需求正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时期。汽车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私人购车市场的形成为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五)确立合理有效的产品结构

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主要一部分还是私人购车。而私人购车比例提升的同时,又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在2005年以前,各大主要汽车集团是以生产大排量豪华汽车作为主要的产品,小排量汽车在政策上也有许多限制,导致小排量车销量增加比例小,速度慢;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出口的轿车中却以小排量车为主,与国内相比明显看出政策上的区别。因此,应从长远眼光来确定产品的结构,及时进行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六)扩大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

尽管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合资、合作企业不断涌现,但主要还是采用国外的关键技术,甚至部分零部件都是外采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可谓是少之又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也在产品设计上聘请国外的设计师或是模仿国外其他品牌,产品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扩大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其中提高自主产品的技术含量及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七)寻找世界汽车空白市场

如今世界各大汽车厂商不断加快产品研发的速度以适应市场需求,所谓的汽车空白市场可谓是不存在。可是本文所指的汽车空白市场是“以某一特定需求为目标的产品空白区域”。目前,汽车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产品品种繁多的时代,只有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或行业的特殊需求研发产品才能寻找到更大的市场空间。一直以来以购车者来划分消费群体,而购车者又基本被定义成为新车的驾驶者,并未考虑到乘车者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需求,一些厂商已考虑到选配儿童座椅,但在设计上并未考虑到老人、残疾人的需求。如果将这些问题都能充分融入设计观念中,势必会创造出一个新生的消费空间,划分出一个新的空白市场。

(八)给经销商创造合理的销售空间和资金政策

从我国目前的形势看,国家和汽车厂商、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002年汽车市场井喷至今,国内汽车市场一直存在着“销售泡沫”,也就是说厂商实现的销售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经销商身上实现的,也即为了实现厂商的销售目标被迫进货。厂商逼迫经销商进货、压货大部分又是因为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政策和数量要求。这样,不仅限制了经销商的资金流动,也打破了汽车价格市场的合理性,造成每年年初都会出现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低价抛货的现象,进而加重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最终还是经销商受到的损失最大,从长远来看,厂商的行为和政策有待于调整,以便理顺市场销售渠道,重建信心。

(九)完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2004年10月1日起执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改变了味道,执行得不够彻底,本应是返加厂商进行缺陷的修复,但往往是召回到经销商,由经销商进行产品修正,每一个经销商的技术力量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返修的质量也很难实现召回目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保证返修产品的质量。

(十)更好地把握融资政策

在融资方面,厂商应配合银行为经销商创造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环境,保证流通市场更为有效。因此,从厂商角度来合理有效的把握和运用金融融资政策,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忠,杨萌凯:《中国产业竞争力再造》,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5页-23页

[2]史恩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8期,第60页-64页

[3]郭连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第60-64页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31-123页。

作者简介:李妍,女,汉族,致公党党员,1977年8月出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