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的困境与生存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在改革中遭遇困境,但基础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行动中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谋求出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基础课教师 困境 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Plight and Survival Development of Basic
Cours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O Xuan
(Fundamental Department,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ji, Shaanxi 721013)
Abstract Basic cours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the reform, but the basic cours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ideas in action seeking a way out for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basic course teachers; plight; survival development
在众多职业院校中,基础课的边缘化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尽管一直存在不同的呼声,但基础课的逐渐被删减,基础课教师任课量逐步减少已经成为了事实。面对着僧多粥少的大趋势,基础课教师如何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基础课及基础课教师的困境
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高职院校基础课以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为代表,与学生的专业课相比较而存在。如果说,在小学、初高中阶段以上科目都颇受重视,那么在职业院校,这些课程则处境尴尬。由于基础课主要承担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任务,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本身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作用不能在短期内显现,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直接关系不大,因而基础课的教学建设不被重视。并且,由于高职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追求,在校内条件下,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比重,以凸显学生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删减基础课,降低基础课在总体学习中的比重。原本开设一年的基础课改为开设一学期,开一学期的直接删掉等等。抑或将原有的课程设置全盘,换一套新的名目。如此一来,剩下的基础课要么面目全非,要么七零八落,让人不忍直视。应新形势的要求调整基础课自然无可厚非,但教育者管理片面追求“职业性”而忽视“高等性”,抹杀基础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必要性,一味地从量上去删减,而忽视质的平衡,着实让人遗憾。
而从基础课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人员总体数量多少不一。一些高职院校是由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而成,倘若其中有师范学校,那么基础课教师的数量就相对较多。而这众多的基础课教师大多都具有相对较长的一线教学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些院校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副教授及以上的职称人数比重较高。但由于基础课的大量流失,原本应该得到开发与利用的人才资源遭遇冷落。失去了所任课程的基础课教师就像一个垦荒者突然间被人夺去了耕耘已久的土地一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勤换来的一个有丰富经验的“熟练工”,但瞬间的失去让心灵倍感痛楚。而心理的痛楚之余面临的则是直接而现实的生计问题。没有完成固定的工作量就无法拿到既有的工资,长此以往,生计将无从维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人另寻他途,有人苟延残喘。当我们在讨论“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时,一些教师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丧失了基础课的教师早已被剥夺了“服务”的资格,连基本的前提都不具备了,又何谈进一步的发展呢?那么,有课上的基础课教师是不是就毫无问题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基础课教师大多毕业于本科院校,耳濡目染的是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而工作以后,虽然进入的是职业院校,但一些教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并不明朗,所从事的教学内容不过是对本科内容的删减与筛选。虽然教育不乏共性,但这些内容缺乏鲜明的职业特色,更缺少与专业的有效对接。某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分配不合理,理论讲授过多、实践太少。另一方面,理论的实践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学生从小学时便开始接触作文,但是直到大学,一些学生仍然不会写便条等,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我们的教育显然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面对着“教学做”一体化、任务教学、模块教学等新趋势时,过去的教学模式似乎已经举步维艰、难以维济,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方法与手段却又呼而不出或是收效欠佳。
2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的生存发展
2.1 转变观念,更新认识
人们对于改变的态度总是矛盾的,一方面,人们需要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我们懈怠并逐渐失去兴趣,我们需要生活中哪怕一丝一毫的改变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新鲜感。另一方面,我们害怕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原来的那一套不需要动脑也能说出来或是做出来的东西恐怕用不成了,我们又得花费同样或是更大的心思与精力重新来过。因此,每逢改变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的。可是,生活中有一些改变可以选择,选择变与不变,朝哪个方向变。而更多的改变是不可选的。不管是变与不变,或是改变的方向与力度都不可选择。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创新是职业院校必经的生存之道。倘若高职院校一味参考本科院校的办校原则与方法,那无异于“东施效颦”。高职院校必须办出与本科院校和一般培训学校的“异”来, 即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来。依笔者看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属于“高级技工人才”:既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偏重“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培训学校的“技工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一方面具备扎实过硬、与社会市场需要相一致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有着不错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前景。
因此,身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与其去幻想与本科院校的教师一样的“待遇”(其实他们也有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或是回想曾经拥有已然失去的过去的“辉煌”,抑或憧憬漂泊无定的未来的“美好”,还不如用一种适当的心态来面对和接受现实。在高职院校中,基础课教学只能是一种背景,而不大可能充当主角。但这背景的好与坏、大与小却是颇有讲究和经营的空间的。就像是一座摩天大厦的地基,虽然深藏于地下,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它的存在和重要性。
2.2 拓宽途径,寻找出路
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来设置基础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将传统的泛泛而谈的“大语文”细化为众多的子课程,这些子课程中既有鉴赏类课程,如“中外作品赏析”,也有工具(技能)类课程,如“常见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学习”等。各系部可依据专业需要从中选择所需的必修课,而基础课程的设置者甚至可以为相应系部和专业量身订做所需的基础课程。各专业学生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基础课选修学习,修满所选课程合格后获得学分。课程总目标不变,但子课程却可以根据实际随时增减。另外,可加强与相关系部和学生对课程需求及满意度的反馈与评估,及时调整相关内容。
其次,加快教材改革。当课程设置发生变化之后,原有的教材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一线的基础课教师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课程所用的教材沿用多年而一成不变,教材上所讲的理论早已与本学科当前的学术发展相脱节甚至背道而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和实例与时代要求严重脱节等。有的教材内容艰涩难懂,教师备课讲授困难,学生学习理解吃力。有的教材偏重理论而轻实践,实践指导和操作性不强。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组织本地区或本院校教师结合实际编纂出实用且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材才是最好的出路。
第三,发挥基础课教师的专长,深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高职学生的课程总体上并不多,学生的社团活动较为丰富。一方面学生有相应的需求,但却得不到专业的指导。而有专长且有余力的教师却无用武之地。因此,可以在这两者间穿线搭桥,即为各专业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并根据基础课教师指导专业社团的实际工作成果记录工作量。一方面弥补了教师课时量少的缺口,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
2.3 增强能力,提升素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拥有一席之地,唯一的办法便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对于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进修学习、提升学历是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尽管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但在当今中国社会,高学历的人受欢迎的程度还是相对更高。并且,暂时拥有一份工作并不应该成为不进修学习的借口。你暂时拥有这份工作并不意味着你会一直拥有它,你目前胜任某份工作也并不意味着你会一直胜任下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
其次,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管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基础课教师,其素质要求与本科院校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实践与职业特色要求我们的教师也必须有更强的职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长期以来,一些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并没有太多跟幼儿打交道和在幼儿园工作的经历,他们一直在依靠书本上的理论阐释和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在给学生上课。而我们还在一直沿用这种方式培养人才,这一点让人颇感遗憾。学生在校期间,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见习机会,而笔者建议,在给学生提供见习机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也提出相应要求。譬如,定期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去幼儿园工作或与在岗幼儿园教师开展交流,充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要求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资格证书才能上岗等等。其他专业也可依此效仿。这样以来,教师会更明白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3 小结
在高职院校的改革过程中,所有人都要经历“阵痛”,基础课与基础课教师并非唯一的痛点。基础课与基础课教师一方面要被动地随着高职院校在找寻“高等”与“职业”兼备的特色中左突右撞,另一方面更要主动地摆脱困境,打破壁垒,与专业相结合,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芳.略论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1.2.
[2] 王建平等.高职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