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院校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的概念,分析了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有效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岗位能力标准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对应于国外的职业技术大学或高等技术学院,不同的国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推行的做法有所不同。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即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学校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标准完全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设置和确定。加拿大实行的是职业资格认证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达到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社区大学为主,其专业设置和能力要求主要是根据当地经济的需要设置和要求的,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地域性。这些国家对人才的岗位能力方面较注重针对性和岗位性,这正是我们国家所缺乏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而在人才市场上却有大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产品”不能很好地“适销对路”。而其根源则在于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同时职业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控――没有明确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在现代商品社会里,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标准的产品会是合格产品,会有消费者青睐;同样,一个没有标准的职业教育产品又怎么能让社会放心和满意?职业教育的信誉又从何而来?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专业岗位能力标准这一制约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
1.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的内涵:专业岗位能力标准是某一专业领域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它反映了行业对员工工作能力的实际需求。是指导开办此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和进行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也可作为专业准入的基本依据。对不具备开办专业基本条件的职业院校应严格限制其开办该专业.以从源头上保证专业的教育质量。
2.制定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制定明确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对于规范职业教育市场、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职业院校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产品”“适销对路”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然而,如何及时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反馈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来,却是一个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课题。目前的做法是各职业院校自行其事,自行开发专业课程和支撑资料。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必要的协调,特别是在职业院校越来越“综合化”,专业种类和覆盖面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保证使每个专业都能与行业、企业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实现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这种单方面的行动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不仅无法保证职业院校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教育产品,而且这种低水平、高成本的重复开发还必然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应该说,这是导致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这就要求在政府的主导下,行业和企业应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进行人才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特别是培训包(TP)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
(2)是规范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重建职教信誉的需要
由于缺乏明确的专业能力标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只能采用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声誉等指标来间接反映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不但无法做到及时准确,而且还在一些学校中间接助长了重大楼、轻大师,重规模、轻内涵,重公关、轻建设,重招生就业工作、轻教育教学工作等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一些职业院校在利益和竞争压力的驱动下,片面强调“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 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短期行为明显。不仅加剧了职业院校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专业发展的大起大落,而且直接导致了专业内涵的混乱:不同学校之间虽然专业名称相同或者相似,但能力体系和课程体系却是千差万别。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既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平稳发展,也严重损坏了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可见,从制定专业能力标准和实行专业准人制度入手,为职业院校规定明确的专业开办条件和建设目标,引导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是重建职业教育信誉的重要途径。
(3)是加强和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系的需要
首先,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标准缺失和学非所用现象普遍存在。通过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明确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确立统一的职业能力体系,就可以实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并轨,进而统筹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之间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真正功能价值上的回归,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过制定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可以为国家实行政府投资与教育质量挂钩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制定明确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构建起科学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行专业准入和教育质量跟踪制度,政府就可以精确到按专业招生数量核定投资金额,并优先向该专业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倾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投资与教育质量挂钩,促进职业教育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3、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的策略
(1) 前瞻性调整专业能力标准
高职院校要紧盯市场,及时通过行业交流、企业走访、劳动市场调研等渠道。了解他们所需人才的技能、素质特点,前瞻性地判断和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动态地调整专业能力标准。尤其要有针对性地把握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点调整专业能力结构。参照产业周期调整专业规模,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有的放矢,与行业需求相对应,确保适时输送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2)通过深入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建设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高职院校若想化就业危机为契机,就要全面梳理课程和教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首先,要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精心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建设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在保持基本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引入社会急需的相关专业课程。其次,要在摸清专业对应的实际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按照层层分解的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和“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选择并整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编写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专业特色教材,使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与企业所需技能相对应,进一步完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习环节与工作环节接轨,满足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加强与社会及行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通过制订并落实专业教师到基地顶岗锻炼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实际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使教师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制定出更贴近生产实际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以企养学的思路才能解决“重大楼轻大师、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
(4)建立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所职业院校如果办学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其专业教育质量也可能不合格。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络,了解本校毕业生整体的优势和不足,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修正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和要素,定期、及时地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不断修正、改进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及建设方案。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专业就像是自己的产品,需要不断加以开发、改造和建设,不断提高其质量和吸引力; 不仅要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同时还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束剑华,关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政策建议《职教论坛》2005年第30期。
[2]高林,鲍洁主编.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宏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风向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8期
[4]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 [N],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个人简介:
张琳,硕士,教授,1988年,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此论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