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的不断强化,给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应结合国情,将绿色意识贯穿全局,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绿色壁垒。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贸易 绿色壁垒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传统的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受到了WTO相关协议的有效限制和弱化。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敞开了,但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是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绿色壁垒的基本理论概述

1.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狭义的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广义的绿色壁垒是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2.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1)本国贸易保护政策的产物

农产品国际贸易中限制他国农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是各国一贯坚持的政策。各国在WTO协议中纷纷要求成员国之间在国际贸易中削减关税,使得关税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受到限制,而绿色壁垒由于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可操作性成为在WTO框架下进行农产品贸易保护的常用手段。

(2)国际社会关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将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在农产品贸易中表现为农产品的卫生标准及生产环境标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环保意识的强弱不等,因而制定出的标准的高低也不同。出口国的标准低于进口国的标准,就会产生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3)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医学等相关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对食品的消费观念正在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转变。全世界形成一股“绿色消费浪潮”,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标准来争取市场份额,在客观上对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出口造成障碍,形成绿色壁垒。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

1.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1)国外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制度

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中仅“暂定标准”一项就涉及到734种农业化学品、51392个限量标准、264种食品。如番茄、甘蓝、蘑菇中的抑芽丹残留标准比以前提高了125倍。中国企业向俄罗斯出口冻肉类产品的卫生检疫要求越来越严,主要表现为提高了农药残留的限量和数量的检测标准。农药残留的数量由原来的10种增加为59种。同时还增加了生物毒素检测、抗生素检测、激素类药物检测、亚硝基胺的检测和微生物指标。除了上述卫生要求外,对动物的健康要求、冻肉的加工质量和贮藏时间、包装材料及相关标识等也有明确规定。可见,我国的农产品所受的绿色壁垒限制日益增多。

(2)国外苛刻的进口要求

欧盟不断出台的各种新法规,进一步抬高了食品进口门槛。水产品、动物产品、加工食品、蔬菜、水果等各类动物源性食品农产品都在新法规的监控范围,不但要求对食品供应链(即从农场到餐桌)实行综合管理,还特别加入了善待动物条款,并建立了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目前俄罗斯政府不但要求中国所有生产厂商均须经俄方兽医实地逐个检查,对出口产品进行复检,并对中国出具的猪肉、牛肉《兽医卫生证书》背书,而且对其他畜肉、禽肉、肠衣等产品的检验证书也要求进行背书。因此,绿色壁垒实际上是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开了绿灯。

(3)国外苛刻的质量标准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产品和传统出口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和竞争优势,与美国、阿根廷并称为3大花生出口国,但近年来出口形势并不乐观,由于质量问题,花生出口额持续下滑。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花生在安全卫生检疫中的关键性指标――黄曲霉毒素和丁酰肼的含量达不到国外标准的要求。欧盟和日本长期以来对我国出口的花生仁执行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检测标准。由于质量不符合国外环保技术标准要求,必然出口数量受到限制,产品价格下滑,与美国相比,我国出口花生价格平均约低10%。

2.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1)国际方面的原因

①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由于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获得了价格优势,如农产品中的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进口国来讲,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对国内同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进口国难免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对国内同类行业进行保护。

②国际社会上各种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层出不穷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了人类足够多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转基因产品,对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要求,对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等都有了新的认识。

③GATT中的“环保例外权”

GATT第20条授予的“环保例外权”引发的类似案例将越来越多。WTO附件所列协议均强调了成员方具有的“环保例外权”,但对这项权利的行使又都缺乏明确的具体规定,尤其是和其他贸易规范抵触时如何协调的问题,这些规范都没有涉及到,这就比较容易诱发新的贸易壁垒的产生。

(2)国内方面的原因

①农产品方面

一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协调和统一。在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生产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形式进行的。这种以小户家庭为主体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在时间上会存在不同步性,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上的不同步性,往往会造成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二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素质差,技术和设备落后。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农业生产人员难以进行科学地生产和经营。

②生态环境方面

森林的过度砍伐,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可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气候的恶化等等,都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既与国内诸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短视行为有关,又与外国投资企业的“转移污染策略”分不开。这种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转嫁污染场所的做法,无疑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③农产品外贸体制方面

我国农产品出口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农产品外贸体制缺陷的滞后效应仍然存在。现行的“订单农业”虽然可以对交易双方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是由于与此相配套的法规的不健全,交易双方文化层次上的差距,使得双方在签订订单之初就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遭受损失的往往是农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农民寻求短期利益,隐藏信息。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1.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引职能

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调整外贸商品结构,走科技兴贸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策导向可把开发绿色产业作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应鼓励政策,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如把绿色产品出口纳入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的范围;出口发展基金应首先考虑绿色产品开发;建立绿色产品出口发展基金,专门为开发绿色产品出口建立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等。

2.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将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和审计等各项目管理之中的自愿性标准。它是当前最有权威,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环保标准之一。实施环境标志是对一种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保控制,从而使产品从原料生产到回收利用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企业突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

3.运用外交手段抵制绿色壁垒中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是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所以在国际贸易中政府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在具体的协调过程中,一方面, 我们要利用WTO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如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WTO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们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贸易合作伙伴运用不同的协调方式。欧美等国喜欢制度化、法制化的仲裁程序,东亚等国却倾向于调解的方式来解决贸易纠纷。

4.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

培育农产品出口型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面对着市场的各种问题,当然也首先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应注重完善自身、有效应付、打出品牌、跳过壁垒。一要强化意识,深度把握WTO的相关知识和要求。二要狠抓质量,进行一条龙生产。三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取得国际认证。四是要走产品深加工、市场多元化之路。

5.优化贸易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品出口

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外向度,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农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把农产品生产由数量效益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农业资本构成由以国内融资为主向国内外融资转变,使农业科技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变,从而建立合理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的外向型和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6.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消费国推广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和产品,到消费国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去消费国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避开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又利用外地的农业资源,取长补短,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

总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发展成为农业强国,必须推动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与国际接轨步伐。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促进农产品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也可以抑制农产品的正常贸易结构和规模。我们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冲破绿色壁垒对我国的障碍,保护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举: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M].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2]殷宝庆: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9)

[3]陈玲俐: 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对应措施[J].商业研究,2009(8)

[4]陈柳钦: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与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J].北方经济,2010(2)

[5]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J].农业经济问题,2009 (3)

[6]许红兵:环境与贸易[J].贸易经济,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