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流行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流行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而不同的流行语则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事物,而“流行语”正是这些新思想、新事物最好的反映。可以说,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没有哪一个时期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的流行语,这么集中、大量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现如今,每一个经过改革开放岁月的中国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改革开放的流行语。细心地体味一下改革开放后的流行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改革开放,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种种进步。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语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文化元素,比如当下流行“马上”:马上结婚、马上有房、马上升值,还有不久前流行的“那些年……”“点赞”“正能量”“致青春”“小伙伴们”“甄体”“白富美”“私人订制”“土豪”……套用电影《大腕》里面的一句台词:“嘿,要是不说两句流行语,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最时髦的语言。流行语最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是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报纸上和人们口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流转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哪里的社会生活活跃,哪里就有流行语出现。在21世纪初,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翠花上酸菜、出线、QQ、反恐、Flash是当时最流行的词语。可是,如果时间上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时最流行的词汇则是:下岗、抗洪、再就业、泰坦尼克、哇噻、帅呆了、美女作家、黑哨、知识经济、打假、邮购、网购、竞拍等词语。90年代股市兴起之初,群众广为关注,于是就有一批与股市有关的流行语产生并流行开来,如“牛市”“套牢”“吊篮头”“接盘”“割肉”“跌停板”等。到90年代市场放开以后,“黑市”“议价”则被“跳蚤市场”“大卖场”“广场”“跳楼价”“起板价”等取代。

词语作为一种符号,是客观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反映,社会及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促成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词汇对社会发展的依附性和共变性告诉我们,无论历史上的哪一个社会阶段,都会产生反映该社会特点和文化状态、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流行语。这些词汇,就像一颗颗遗失的琥珀,一块块鲜活的化石,忠实地记录着历史。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语言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多元化了,我们的时代语汇也变得五光十色,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姿态。特别是网络的发达,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批网络相关用语也流行开来,“晒客”“换客”“威客”“博客”都是基于网络产生的,而房价的提升、信用卡的流行也相应诞生了“房奴”“卡奴”一族……

2008年新年伊始,网络流行语便开始在各大搜索引擎排名直线上升,网友的语言中也出现了众多的新鲜词汇,像“很好很强大”“很黄很暴力”等。“香车、豪宅”是不少人追求财富的一个标准。在汽车大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的今天,购置“香车”后的烦恼与“心痛”也与日俱增。于是,“买车时有点心动,开车时有点心痛”也就挤进流行语当中。

葛大爷的搞笑本事还真不是吹的。在《命运呼叫转移》中,葛大爷扮演一个山区农民,村里不孕的丈夫怯生生地问“那我晚上再试试”时,葛优一本正经缓缓地说出仨字――“我看行”,瞬间全场观众笑喷。而葛优随后为中国移动神州行打的那句广告词“神州行,我看行”又再次轻松地让所有观众喷饭。

“今晚别喝酒了,我请你们去打羽毛球,场地已经预订好了!”晚上7点半,在某机关单位上班的林先生与十几个朋友走进了市区的一家羽毛球馆。馆内场地爆满,众人挥汗如雨。如今正是中国全民健身运动最红火的时候,于是“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成为时下人们的流行语。

房价指数、股价指数、推荐指数、人气指数、天气舒适度指数、安全指数……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据,却成了很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顾问”。“指数”以前只是在报告文件中出现的生硬数字,如今已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它们就像一个个风向标,显示着生活中的种种动态信息。由于指数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人在指数上动起心思来。“今天,你看指数了吗”也流行开来。

汉语的“组词”能力实在可观,同样的意思,在不同时代,中国人会有不同的与时俱进的表达方法。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歌迷不叫歌迷,叫粉丝;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尴尬不叫尴尬,叫汗;不喜欢不叫不喜欢,叫吐……再比如:失业,在上世纪80年代,那叫“待业”;90年代国企大调整阶段,那叫“下岗”;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又叫“待岗”。原来叫“扒分”,当下叫“拉米”;原来叫“放血”,现在叫“割肉”;原来有“大兴”,现在称“大卡”;原来叫“纯情少男”,现在叫“原始股”。

马年春节期间,“马上有钱”“马上有福”“马上有对象”等“马上”语充满手机简讯,简洁明快的“马上有一切”更是备受青睐。这类祝福语的确寄托着大家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但仔细一想,不免有些好笑――“马上”就能有一切吗?“马上体”盛行,实际上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浮躁心态。多年来,急功近利的“马上”观念渗入人类的灵魂,一些人做事急于求成,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坚守的恒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GDP上去了,但雾霾来了,生态环境每况愈下;食品丰富了,但地沟油、三聚氰胺、毒大米等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到处旅游,但无心欣赏人文风景,仅仅满足于旋风般到此一游和疯狂购物。

有的人使用流行用语是因为觉得好玩,有的人是觉得这么说话酷,有的人是出于讽刺。最不可取的态度是他觉得这么说能显示他有文化,能显示他“知道”现在流行什么。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年代。就像是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么说的是庸才,如果第三个人还这么说那就是蠢才了,连上幼儿园的小孩都知道学别人说话是可耻的,流行语套用一下还行,如果用多了,就没意思了。

当然,著名的语言学家钱乃荣教授对流行用语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绝对的。这是人类一种永恒变化更新的创造,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应该提倡敏锐、准确、深刻、时尚、超前的语言文化风尚。不过,由于网络语言未经编辑过滤,比纸面语言有更多的自由度,因此常新常杂也是常有的现象。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相比过去,流行语的流行周期正在缩短,语言词汇和社会结构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不断被打破。现在的流行语,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不管怎么样,流行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语言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语言形式应该提倡多样化,给流行语、网络语言和短信语言等更多的宽容,是大势所趋。

一切都在与时俱进。新年新语言继续发掘的重任仍然落在你我他身上。但一些“马上”流行用语建议“节制”点,还是“私人订制”好,否则让人看了就要起鸡皮疙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