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移动电视:夹缝中的生存法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移动电视:夹缝中的生存法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旧媒体的觉醒、新媒体的崛起,让这个传媒时代无比精彩和残酷!在多媒体竞合的氛围中,移动数字电视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差异化、公信力、品牌化和互动性,缺一不可――

生存法则1:差异化

著名战略研究学者迈克尔・波特曾把市场竞争策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策略、集中化策略以及差异化策略。身处多媒体的竞合氛围中,差异化应作为移动数字电视的战略指导方向。

这是因为,观众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和不断发展的,任何一种媒体/媒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占有市场;只有善于集中注意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将有限资源集中于某一方向上,提升质量、突出优势、突出“卖点”。

任何传媒的生命力,其根基都在于吸引并影响目标受众群体,移动数字电视也不例外。随着全国各城市移动数字电视屏幕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如何通过差异化内容和形式设置,持续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关注,是为关键!

首先,差异化内容应做市场空白的补缺者,而不是简单将传统电视频道重放于流动载体。

调查显示,在移动数字电视受众中,90%的人对新闻类节目感兴趣、60.4%的人喜欢兼具新闻性与知识性的节目――根据新闻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收视特色需求,移动节目平台应以新闻资讯、休闲娱乐和服务信息为主。新闻可编排多档全天滚动播出,满足乘客及时获取时政新闻的要求。

另外,移动电视具备极高的本地化色彩,文化认同、生活习惯的一致性,更需要通过“流动的视窗”不断潜移默化。

其次,由于受众流动性强,所以在节目编排上必须坚持“短、频、快”三原则。

这三个原则,源自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移动数字电视受众接触媒体的时长特点――乘客上下车频繁,观看时受干扰因素较多。

“短”,节目必须短小精悍,每节目时长不应超过十分钟,更提倡两三分钟的“碎片式表达”。这样,更多乘客可以收看到相对完整的节目,以保证收视的畅达。

“频”,即多次重复播出,做到节目逢整点滚动播放,播放顺序依照各时段特点做局部调整。重要节目甚至做到全天滚动播放8~12次,保证受众的有效接触。如杭州移动数字电视节目,每个整点都以5~10分钟的新闻或天气资讯节目开始,其他节目按照不同时段出行人群的收视特点进行调整。坚持如是编排,有利于和受众之间形成“收视约定”,养成收视习惯,形成影响力。

“快”,即同步播出新闻节目、重要会议、活动、重大的体育赛事等。以河北移动数字电视为例,通过直播央视《新闻三十分》、《新闻联播》,河北电视台《午间视野》、《河北新闻联播》等权威新闻节目,使观众能及时同步的收看重要新闻。南京移动数字电视,则在正常新闻节目以外,以游走字幕的形式不间断对天气状况、城市交通、国内外重大新闻资讯等进行17小时不间断,加大信息量、拓展观众获取资讯渠道。

生存法则2:公信力

“公信力”一词系从英文Credibility演化而来的,其词根是credit(信任、信用),来源于拉丁语credo,意为“我相信”。所谓媒体公信力,就是媒体在其职业活动中不断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形成的影响力、说服力和号召力的总和。

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亦是传媒工作者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任何一家传媒机构得以生存之基础,可以说“公信力就是生命”!与其他媒体一样,移动数字电视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必须获得一定的公信力,自觉在重大事件中承担社会责任,而非单纯追求轰动性与娱乐性。

提高公信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移动数字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精心打造――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高起点、高格调、高质量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借鉴传统媒体“采、编、审、播”把关机制,提供真实、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二是努力培养一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媒体从业人员队伍;三是紧密结合“收视移动性、受众流动性”的特征,遇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通过完善的机制和团队准备,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紧急广播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喉舌作用!

事实上,任何形态媒体的公信力建立,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日常建设与突发事件的临场考验,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只有当移动数字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后,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影响经济活动和市场,因而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也才能获得更大的产业空间。

生存法则3:品牌化

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籍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媒体形成自身的品牌,也是为了区别于同类媒体,从而为其传播活动树立自身形象。一种新的传媒形式,需要经过市场培育、观众认识、良性发展等一系列过程,因而树立好的品牌形象,是直面激烈竞争、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否则,移动数字电视媒体就有可能被淹死在浩瀚的媒体海洋里。“要么做大,要么做死!”――在新媒体时代,这句互联网的名言非常适用。

近几年,各地移动数字电视媒体在品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如北广传媒移动数字电视,除公交平台外,还搭建楼宇、户外大屏幕、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平台;形成“直播、服务、互动、创新、资源整合”等新媒体优势,使受众数量不断上升,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天覆盖受众高达1300万人次,获得业界的公认和信赖。

实施品牌化战略,意味着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改革,要点包括――

首先,将频道定位、节目酝酿、策划与播出等各环节都在统一品牌目标下运作。

通过导入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对视觉识别的一切事物,包括频道风格形态、口号、字体、色彩、象征物等进行统一设计;时段和节目都融入到频道的品牌创造和总体利益中,形成整体的视觉符号和冲击力,强化品牌的形象识别,并有效传达移动数字电视媒体的核心理念和价值。

其次,充分认识到品牌建立的复合性、渐进性和艰难性,以制度保障杜绝投机取巧和团队“审美疲劳”。

移动数字电视传媒品牌的树立,是媒体形象、节目内容与采编水平、社会活动、团队素质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等综合因素共同铸造而成的,需要一个周期性的建设过程,无法投机取巧。在这一进程中,应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团队内部出现品牌化建设的“审美疲劳”。

生存法则4:互动性

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兴起,正从根本上改变着受众与传媒之间的关系。

居高临下的灌输效果式微,“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传播必将逐渐被新兴媒体的互动所取代。这一点,恰恰为移动数字电视媒体带来生存发展的新空间。

首先,从传插关系的角度来考虑借助手机短信等信息回传通道,高流动性的移动数字电视,可以并必须成为高互动性、高参与度的媒体

移动数字电视具有“移动收视”、“强迫收视”两项特征。前者意味着受众具备碎片化的“无聊时间”,这是激发受众通过短信参与的正面因素;后者意味着受众可能产生“与我无关”的疏离感,这就逼着移动数字电视运营者必须多设计形式多样的互动节目,使互动性运营的理念不断得以强化。

其次,不断深入对互动节目和运营模式的研发。

基于受众行为反馈的“内容吸引”和“共同参与”,对互动运营来说都缺一不可。因此,需要持续性的研发投入。笔者判断,融合娱乐性、益智性、知识性、竞技性等多种互动诱因和互动模式的节目,将是移动互动节目的主流。但具体的形式、操作和模式,需要依据与受众间的不断互动,才能获得数据分析的基础和实证判断的依据。

最后,利用“三网融合”契机,建立交互移动数字电视网络

将电视、通信、IT技术融为一体,实现业务上的相互融合,使移动数字电视不仅单向传输节目,还能提供各种交互式服务,如视频点播、商务电视、数据服务、车载导航系统、股市行情等。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过:“任何一种新兴媒介都对人类事务的尺度、进度和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改变了人类感觉的比例和感知的图式。”

笔者期待着,移动数字电视的影响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