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移动的“动感”

回顾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型。2000年,电信政企分开,电信企业分拆重组,电信业实现了与此相适应的一次转型;2000年至2005年,各大电信运营商逐步实现其提出战略转型战略,电信产业做好了进入3G时代的准备,这也预示着中国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已经到来,预计未来运营商将实现转型,并不断深化,逐步成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然而作行业的领军者,中国移动的未来之路显然最受关注。

需求助推“动感”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逐步渗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社会信息化对电信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受到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响:电信和信息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融合促进发展,渗透创造价值;电信业的价值高端逐渐向信息内容服务转移,传输价值不断边缘化;电信重组后带来了新矛盾、新问题。这些都促使电信运营商在信息服务领域寻找新的希望和增长点。这也使得电信运营商纷纷把实现综合信息服务作为未来的目标。

转型在即,创新是电信商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当然战略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解决新增长点的问题;其次是要解决组织设置和效率问题,再造新的体制机制;然后才能逐步实现战略转型。经历了电信重组,接下来各大电信商努力的方向就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新的增值空间中寻求突破。

“动感”移动的方向

在向全业务运营方向转型的浪潮中。虽然中国电信业目前已形成比较明显的分业经营格局,但各大电信运营商均发挥自身的优势,向其他领域拓展,形成从分业经营向全业务经营格局过渡的迹象。在电信重组以后,各大运营商当然不会放过在如此好的时机来靠全业务发展抢占市场。

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和管理是各大运营商的共识,他们期望从中获取更大的协同效益,向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这是电信发展的寻求新的增值点的必经之路,产业链的延伸也将为中国电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各大电信运营商转型主导思路也极为一致,都是利用各自的优势,基于网络信息平台,向各类用户提供整合的综合信息服务。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曾剑秋教授认为,随着3G时代的到来,市场化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3G时代首先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价值链问题、未来业务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运营策略的问题等等。他认为应拓展商业空间,尽可能对产业的上下游进行覆盖;寻求合作模式,以实现产业价值的共赢。

“移动”的“动感”转型

显然,中国移动正在努力延伸自己产业链,基于网络信息平台,朝着综合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向全业务运营方向转型。在2008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鲁向东透露,中国移动需要考虑的是核心业务的运作、新业务发展、未来市场机会等,并制定了自己的全业务演进路线。

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全业务运营是推动电信走向融合的重要引擎。谈到融合,鲁向东认为,互联网企业在行业内的渗透和融合在持续加强,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互联网业务在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延伸的力度也在加强。尤其是新一代终端的出现,互联网终端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可以看到,技术进步加深了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的融合与渗透,也对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带宽的发展,对带宽要求比较大的手机下载、手机网游等业务仍然具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就中国移动而言,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移动也在不断促进产业融合,把自身的定位为数字内容的整合者、编辑者和分发者,进而成为一个信息的整合者。

移动业务的互联网化,例如“飞信”,它使得移动业务的运用更加便利;互联网业务的移动化,像139邮箱,使得互联网业务的运用更加便捷。据了解,中国移动即将推出以移动用户及社交关系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社区服务,将把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终端业务进行深度整合,提升服务品质。这种业务发展的趋势,也会是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融合也会使得移动互联网比传统互联网更具有特殊的生命力。

通过融合,中国移动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07年,中国移动的无线音乐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亿元,是传统正版唱片年销售量的50倍;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下载量就超过了1000万次;手机报也在报道重大事件当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影响。

整个网络和业务发展在差异化中逐步融合进而创造价值。为满足应用需求的变化,运营商已经从事通信业务向信息化业务转变,用户的生活关联愈发密切。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我们发一个邮件,不知道对方到底收到没有,如果把邮件和短信关联起来,就方便很多。所以,面对用户价值的差异化,应该融合提供便利的应用,以向用户提供方便作为宗旨,这样的融合的业务才能真正为用户增加价值,开辟新的增值空间。

移动固网的“动感”补充

固网及宽带资源的缺乏束缚了中国移动为政企、家庭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重组后中国移动除了整合了铁通的固网资源外,从实质上提升了宽带及固话业务能力。那样,中国移动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而且可以把业务从原来的手机终端延伸到PC、电视以及其他新型终端。终端和业务的融合完成,必然为中国移动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如跨网络、跨平台的电视或游戏业务,向电视终端用户提供IPTV或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融合一体化的全业务服务等。

诺达咨询认为,缺乏宽带及固话资源的中国移动,在应对新电信和新联通来自业务上的竞争时,首先需要保持现有移动业务领先的位置,做好话务营销,促进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分流与替代,以此弥补部分用户转网对收入的影响,满足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继续加大农村市场开发,获得更多潜在用户;其次,加强现有数据业务深度,手机电视、手机邮箱、手机定位、手机监控等新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业务的增长,继续保持增值上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用户粘性,降低用户离网率;再者,重视家庭信息化的发展,通过VPN或主附卡等捆绑家庭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用户转网壁垒,并逐步向家庭用户推广数字家庭初级产品,为未来全业务做准备。

然而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张燕玲女士认为,中国移动在移动网络上的优势是无人能比的,又加之中国移动多年的运营积累,占据了大多数移动用户群体。毫无疑问中国移动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拓展移动网络的各种新渠道。当然固网作为移动网络的一个补充,中国移动以此推出打包业务,可以强化自身的领先优势。中移动应该不会拿单纯的固网做大动作,因为中国电信在此领域有着相当的优势,何况,通讯业逐渐由有线向无线转变,在一个日渐衰微的市场,中国移动不会轻易有 大投入,它会充分衡量投入产出比。当然中国移动可以发展规模型的集团客户,但个人用户方面不容乐观。

整合初期“移动”的竞争优势

电信重组后,各电信运营商都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整合阶段,这必将成为竞争,特别是在移动通信业务上竞争的关键时期。新电信C网不到5000万用户,联通G网1亿多用户,与移动4亿用户相比,竞争实力的差距比较悬殊,短期内新电信和新联通在移动市场上还不能对移动构成很大威胁。

中国移动在整合初期应充分发挥有利形势,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移动对固定电话的替代,分流固网话务量;通过组建家庭群组为家庭用户提供VPN等捆绑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构建壁垒,加大未来新电信和新联通抢夺市场的难度;通过向家庭和政企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集成业务,对新电信和新联通的优势领域发起冲击。

动感移动的明天

朝着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移动进行得颇为顺利,它改变了中国用户的习惯、将移动服务深入到生活之中。但一些资深分析师认为,运营商的全业务转型虽是必然趋势,但中国移动未来会加大对移动业务的全业务转型,在固网方面只是一种业务补充,或者说是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的捆绑附属。

虽然中国移动未来之路看上去十分光明,但也有业内专家最看好中国电信的发展前景,在各运营商针对自身目前的发展状况作出合适的战略调整的情况下。

目前,中国移动的TD-SCDMA二期网建工程正在进行中,据了解还将投资1000亿用来建设GSM网络,目标是增加GSM网络一倍的载频,基本实现扫清城市死角,覆盖农村家庭。另一方面GSM/EDGE与TD的演进方向同为LTE。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去冻结现有的网络来重复建设一张并不成熟的TD网络。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王小民认为,在未来的2到3年内,中国移动将依然保持在广告、宣传、公关上的高调,但行动上则将强化其在2G/2.75G网络上的垄断地位制造规模效应,使更多的用户向其集中,加大市场份额。

当然面临如此发展趋势,中国移动的未来将是何种运营和发展姿态,它有通过怎样的战略布局,扩大自身的既有优势,并在新的领域抢夺市场份额呢?相信中国移动的未来之路将会给我们带来最为贴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