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设计思维在园林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设计思维在园林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思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人居化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所以深入研究如何科学应用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思维来打造人居化环境保护很有必要。

【关键词】古代建筑环境设计 思维园林 阴阳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留园

留园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 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层层相叠的建筑群组,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维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思维最典型的代表是风水堪舆学。选择留园来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因为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建筑和奇石都享有盛名;另外一方面,吴地自古注重建筑风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房屋内外部布置上下大工夫。留园几乎完全符合我们前期调查中传统堪舆学对阳宅风水的苛刻要求。

阳宅即生人的住宅,阳宅相法主要指住宅选择之法。相法主要分两种,一为形势宗,注重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以及对不同环境的处理手法;一为理气宗,源于古代巫术占卜,讲究方位、时辰的吉凶和禁忌。

阳宅形法主要是对宅外整体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一是宅周围环境质量的评估,涉及四周山岗、流水、池塘、草木等等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宅院形态的研究,高大卑小货方圆整缺,称为“宅外形”和“宅内形”。

一、察气。气主要指宅内的场所氛围和宅外的生态、气候、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接受并调整宅内外不同的环境,使住宅能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需要。

1、地气。指宅所处地的土质、地温、湿度等因素,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家庭内聚力和亲和力。地气过强过弱,都会使人不适。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地气适宜,阳光雨露丰沛,在整体空间处理上给人曲折空幽之感,在炎炎夏日,颇减弱了暑气。在酷寒冬季,又因空间较为狭小,不致使人感到空旷寒冷。

2、门气。门涉及居住者的出入平安、防卫、以及邻里关系的和谐和门第尊卑,也制约着宅内外景观。留园的门廊是一大特色,不取直线,蜿蜒曲折,门第虽洞开,却很难在门口就看到园内景色,也激发了观者的好奇心。随着参观的深入,门廊上的镂空花窗逐渐泄露了园中的景致,但却欲露还遮,欲语还休,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完全看到中央庭院的完整景色,观众在荷叶、阳光、琴声、歌声中流转,直至进入内庭,豁然开朗,一幅精巧秀丽的园林画卷徐徐展开。这样的门廊设计不仅有效阻隔了外界对园内的干扰,使其独成一处世外桃源,而且又不致太过闭塞,一点都接触不到外界的气息,正所谓一个恰到好处的“气口”。

3、衢气。指宅外道路交通对宅内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留园的地理位置选得十分精到,门前只有一条林荫道,但林荫道左右尽头却都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单看小路上往来车流并不多,但留园却完全处在一个交通的节点,游客前往十分方便。交通便利,识别性强,却有有效避免了外界车辆的干扰。这也许是身在留园,会忘记自己身处熙熙攘攘的城市的原因吧。

4、峤气。以高屋为屏障,围合适度与否,就是所谓的峤气。适度则产生安定感,过紧会有压抑感。从生态角度来说,围合程度对宅内通风排湿或防风御寒都有重要影响。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留园的高屋围合,在某些地方显得过于紧凑。园中小庭院的围墙显得过高,花窗又太上,基本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不过后来听导游说那是后人加建,为了与留园历史博物馆区分开来而强行加入的一道墙。不仅遮挡了阳光,也给人一种身处高墙被囚禁的压迫感,实在没有必要。

二、宅外形

1、传统的建筑多要求“背山面水,负阴向阳。”不知在寒碧山庄时期,留园是否依山傍水,不过在今天看来,留园完全不符合风水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代之以在市肆中被异化了的环境要素:“屋脊为龙,一层街衢一层水,门前街道是明堂,对面室宇为案山。”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留园所处地周边环境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留园路两侧的沿街建筑外观参差不齐、风格与留园不协调,特别是路南侧靠近留园的数幢老式公房(多层住宅)和一些沿街建筑显得陈旧甚至破败。沿街店铺、店招、小广告凌乱甚至破旧,有碍观瞻、影响留园乃至苏州整体形象。苏州古典园林因水而活,但留园周边的地下排水管网因年久失修颇多渗漏,造成污水渗入园内污染水体,对留园园容影响较大,而留园周边的道路等因历年整修逐步加高,造成园内外地面外高内低形成雨水向园内倒灌之势。这些都是留园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

2、排水要求。宅院以西北高,东南低为好。宅前应该有质量完好的河渠或池塘。这些也都是留园周围没有的。

3、在满足心理需要方面,不宜单体建筑独立,最好能背倚山岗,左右环护。造成安稳之势。留园地理位置在这一点上很不利,好在门前有明堂,略微缓解。

4、园周园内流水不宜横冲直撞,以弯曲婉转为妙,以水声悦耳为吉。就我们参观情况所看,留园园内水位偏高,是否是因为排水系统不好?影响了整体的景观效果,浅水观游鱼的意趣尚未凸显出来。

5、房屋前后忌讳屋脊、房角直冲及其他不甚美观的环境实体。可惜留园周围都是些居民楼,其中不乏破破烂烂者,实在有碍观瞻。

结语

古代建筑环境设计扎根于中国本土,起源于原始科学,发展于社会需要。它集地质、地理、生态、天文、物理、数学、哲学、景观学、建筑学为一体,高度浓缩了中国建筑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思维系统产生的初衷是优化群体的生存环境,因为在传统的文化中,除了讲究先天命运,更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理汇聚。古人深信,只有在命运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

应用价值上说,古代建筑思维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鼻祖晋代郭璞先师的著作《葬书》,到郭公的设计思想,本质为建筑环境气场学的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学生命力愈发旺盛。如今,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学已成为置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体说来,留园内宅比较符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思维中的种种要求,而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市政工作的不到位,留园并未享有一个契合相法的外在环境,这也是历史名园的一大遗憾。园林不仅要看宅内,也要欣赏宅外。如何让这个历史名园焕真正发出悠然古朴的风姿,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2005-8-1第二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