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比较采取不同护理模式下我院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结果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前护理差错率为15.3%(56/367),投诉率为10.9%(40/367),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后护理差错率为9.6%(42/438),投诉率为4.8%(21/438)。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投诉率。
关键词:分层分组管理模式;优质护理管理;护理差错率;投诉率
为满足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贯彻卫生部门“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要求,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本研究主要探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36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患者年龄为16~87岁;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438例患者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患者年龄15~8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入院介绍、病情监测、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2.1划分层级。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作能力等,划分为N0~N4共5个层级。N0级为工龄低于1年的护理人员,需掌握基本的输液、肌注等操作技能,具备基础护理服务能力。N1级护理人员为低年资护士,经考核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演练均符合要求,具备独立的书写护理病历、独立护理能力、协助抢救能力等。N2级护理人员为主管护师和高级护师,可独立制定护理方案、书写护理病历,且具有协助抢救能力、应变突发事件能力等。N3级护理人员为副高护师、主管护师,年资较高,护理经验丰富、护理操作技术娴熟,具备较高的观察力、抢救技术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并且具备教学、培训能力。N4级护理人员的年资5年以上,并已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相关证书,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掌握抢救技术,具有高效的临床带教、培训、科研以及管理能力,且具有较高的专长和威望,具备考察、监督能力。经过分层构建科室主任、护士长、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2]。1.2.2划分工作内容。整个病区工作由科室主任进行负责,护士长负责划分工作内容,组长负责安排护理工作和监督护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实施的护理级别划分工作内容,N0级护理人员负责本病区的基础护理工作和生活护理工作,听从安排做好本病区的护理工作。N1级护理人员负责本病区二级、三级护理工作。N2级护理人员负责一级、二级护理工作,N3级护理人员负责特级、一级护理工作;同时负责本科室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教学、培训等工作,以及高风险、高难度的护理工作及协助急救工作等。N4级护理人员负责特级、一级护理工作,负责协助科室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会诊、教学等工作,同时负责协助急救、病室管理等工作。1.2.3分层培训及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考核目标,N0、N1级护理人员实施“三基三严”培训及院内各项培训,对N1级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的培训。N2级护理人员予以参加院内外各类学习培训班、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工作的开展等。N3、N4级护理人员扩展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外派学习进修深造。培训同时,所有护理人员需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和考核计划,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理论基础、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护理工作量等,低层级考核合格者可上升,高层级考核不合格者需下调,做好层级间的流动,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能及工作的积极性。1.2.4合理分组和排班。根据科室将病区进行划分,并设立若干相应责任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组内设立1名组长及3~4名N1级以上护理人员,组内每位护理人员负责分管患者5~8例,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护理工作,包括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排班时高低层级合理搭配设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排班,本组内结合护理人员负责的病患情况、工作量、层级等实际情况进行排夜班、白班。实施弹性排班,对于护理薄弱阶段予以安排充足护理人员。尽量固定责任护理人员,兼顾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的开展,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连贯性。1.3观察指标观察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前护理差错率为15.3%(56/367),投诉率为10.9%(40/367),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后护理差错率为9.6%(42/438),投诉率为4.8%(21/438)。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对象进行分层分组,然后根据管理对象之间的差异性予以相应的管理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3.1分层分组管理的优势(1)减少护理差错。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即将护理人员根据其工作能力、学历等进行分层,再根据病区进行分组,明确护理区域,在护理区域中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分管负责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病患,实施不同层级的护理,再根据患者所需的护理级别予以分配具备相应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确保满足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了护理风险,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3]。(2)实现优质护理。经分层分组管理后,护理管理人员明确了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并进行科学合理排班,使每个责任小组和护理人员无缝隙负责自己主管的患者,自患者入院直至出院的整个治疗过程由同一组责任小组全面、全程负责,提高患者安全感。经全面了解患者疾病、临床症状、治疗、护理要点后,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实现优质护理。(3)保证护理安全。由于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经分层分组后,重症、护理难度大的患者分配给高层级护理人员负责,而轻症、护理风险系数低的患者分配给低层级的护理人员负责,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但完全可以胜任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3.2划分工作内容的必要性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是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应用到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有利于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将工作内容进行划分,明确岗位职责,可将护理人员中各自优势得到有效发挥[4]。每一位护理人员均可有适合自身工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划分工作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后,还可以避免护理的随意的发生,且有效防止护理工作的推脱行为发生,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给患者提供高效、直接、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3.3制定考核制度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旨在维护护理团队的稳定性,同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5]。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给护理人员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上升空间,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有利于护理团队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促使高级护理人员不断进修和深造,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带队、教学、培训等方法提高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作为护理团队的领头主力,提高护理团队的护理水平。按照考核标准调整护理层级,使层级间存在流动性,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学习和提高自身护理技能的积极性,同时可有效维护护理团队的稳定性。3.4实行分层培训的优点进行分层分组管理后,根据护理人员的层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进行实施,不仅可满足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有效提高低层级护理人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高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能力和带队教学能力,并从护理教学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高层级护理人员经深造学习后,进一步提高了科研能力,拓展了专业思路,成为医院的骨干力量,推动医院科研的发展。本研究显示,经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后,护理差错率为9.6%,投诉率为10.9%,而实施前护理差错率为15.3%,投诉率为4.8%,实施后的护理差错率比实施前呈明显降低,而投诉率也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分层分组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
参考文献:
[1]李晓虹,齐忠勤.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4):62-65.
[2]汪美琴.基于岗位分层管理模式的日常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727-728.
[3]曾红萍.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9(8):256-257.
[4]姚晓艳.分层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4):63.
[5]何金风,罗旭丽.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245-246.
作者:胡志琴 李慧 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