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大众精品”电视剧的存在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大众精品”电视剧的存在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特点出发,对新时代电视剧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义和说明,大胆提出“大众精品电视剧这一概念,并从文化、社会、观众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大众精品”电视剧存在的基础,以此说明此电视剧种对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众精品”电视剧;观众;商业;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22-02

文艺界很早就有关于“高雅电视”和“通俗电视”的争论,那时的“精英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注定精英文化高高在上,以俯视的角度去审视世界。”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下,有了定义为“大众文化”的“通俗电视”,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观众自身也在变化,他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趋向、心理状态等总是在不停地变化。从最近这些年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来看,“高雅”与“通俗”这一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定了,除去那些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不谈,受老百姓欢迎的电视剧逐渐从《戏说乾隆》、《还珠格格》变为《人间正道是沧桑》、《闯广东》,这就说明“老百姓绝对不是愚蠢的。戏剧都是为老百姓写的。高档的东西老百姓也懂。他也许不能像批评家说得那么细致,但明白这是好东西。”①随着民众素质的提高,对电视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视作为大众传播最重要的媒介,也肩负着提高民众素质的重任,为了商业利益播放劣质电视剧也绝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大众精品”电视剧这一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那么,何为“大众精品”电视剧?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并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媒体艺术,也拥有“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审美艺术价值”②。所谓大众精品,就是试图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找一个可以共生共存的最佳方式,而对于观众来说,则是“精英”阶层不会觉得媚俗,普通大众又不会觉得艰涩。《大明宫词》、《闯关东》、《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请你原谅我》等等都是兼具此类特质的电视剧作品。

大众谓之商业而言,所谓属于大众的精品电视剧,即是不落入俗套,又有自己独特风格,能够反映人生或社会现状,引发人们思考又不会太过于文艺化,让一般观众觉得难以理解,如看“天书”。当电视作为最年轻的艺术形式,使得艺术这一词走出“沙龙”,走下“大屏幕”,走进寻常百姓家时,就具备了其他艺术形式没有的特点,电视剧作为被大众解读的文本,就应当贴近人民生活。以《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例,出现了众多普通观众无法理解的镜头和对白,显然属于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过远,有些脱离大众,最终只能造成观众的流失、收视率的跌落。

精品则谓之艺术而言,在娱乐当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制作者紧随商业步伐,拍出的电视剧毫无思想性、艺术性可言。其实,我们不妨转回头看一下,在中国电视剧“通俗剧”这一名称被定义的初期,那些被冠以通俗剧的电视剧其实比我们现在很多的电视剧要优秀。《爱你没商量》、《过把瘾》至少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让观众们开始从电视上关注到和自己相同的普通市民的生活。而现在流行的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戏说古装剧,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渐行渐远。我们也可以看到,央视作为中国主流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在播放电视剧上从来都坚持着播放精品的原则。并且这些精品电视剧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而且可以说是既叫好又叫座。

从文化基础来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观。纵观中国古代美学史,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着一种一以贯之的审美理想,即“以和为美”。所以说,中国观众们愿意看到的是一种经过调和的,适合大多数群体的电视作品。过于极端的东西在中国百姓这总是难以被接受的。

从社会要求来看,李泽厚曾谈到:“由于我们国家社会性的娱乐活动少,电视的普及便带来了一种强迫性,每天都有上亿人坐在屏幕前收看电视节目。这就使电视,尤其是电视剧负担了一个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变成了大众的娱乐工具,没有情节,没有思想,电视剧逐渐丧失了作为大众文化该有的积极的作用,沦为商业利益的俘虏,最终精品电视剧被劣质电视剧“劣币驱逐良币”。现今的电视剧正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文化冲突的焦点上,它能否起到调节文化冲突,担当起中国电视文化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对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观众对电视接受的主动角度来说,观众对于电视剧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满足平时的休闲需求,还需要得到一定的心理慰藉,或许还想满足自己的幻想,明确自己的目标,给自己以鼓励。所以,像《乡村爱情故事》这样的电视剧受人欢迎,《爱情睡醒了》这样的电视剧也有人喜欢,不管是娱乐还是精神教化,只要满足了观众的需求,电视剧就是好的电视剧。

从观众对电视被动接触的角度来说,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所断言: “从某种意义上看,电视媒介是亲切的,有意义的,也许甚至是令人愉快的。”③的确,虽然电视观众被许多媒体批评家讥笑为“终日游手好闲的人”,但仍然有大量的人终日贴在电视上。电视媒介的方便和无处不在,可以部分说明电视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因为电视节目是随处可见的。以往可能我们只会在家里看到电视,而现今社会,连公交车、地铁上电视都已随处可见,人们逐渐以一种被迫接受的方式让电视不断融入到生活中已所剩无几的宁静角落。

最后,我们的电视人需要明确,大众文化的目的是“文化大众”而非“盲从大众”。一窝蜂的跟风拍摄最多只会有暂时的经济效益,不会有真正的社会效益。“无论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还是面对商业市场的严峻挑战,一味地迎合、顺应大众文化的审美取向都不应当是艺术家的真正品格。”④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电视批评中有一个观点,认为观众群体都相信电视是无害的娱乐,都觉得电视给辛苦工作一天后的人们提供了放松的方式。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不是无法区分有害与无害,只是没有精力去辨别。而这种在辨识上的不作为,却正是给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大众精品”电视剧这一设想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剧的商业价值及艺术价值,而无论是这两个价值中的任何一个,实现者都是观众。所以田本相先生在《电视文化学》中提出了“电视观众学”这一概念。目的就是要让广大电视工作者明白认清自己的立场,与西方为了完全的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影响力的商业电视台不同,社会主义中国的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一切要以观众的利益为重。

“大众精品”电视剧在本文中仅仅作为一个特有概念而提出,以上的论述也仅仅是对问题层面的一个粗浅而概括的分析,在真正发展过程中还将遇到可见和不可见的其他细节问题。但是它象征着中国电视剧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深信,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不仅应该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也应该表现积极的社会观、价值观及深刻的人文关怀。同时,应该运用先进的电视技术、制作手法让电视剧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出色的感官功能。这样的“大众精品”电视剧,正在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态,我们亟待明确它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注释:

①高鑫,周文.电视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23.

②张凤铸,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403.

③[美]罗伯特・艾伦[M].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8.

④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