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韩愈的碑志与祭文中汲取写作营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韩愈的碑志与祭文中汲取写作营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韩愈碑志和祭文自然清新,文情并茂,有着高明的写人艺术,这些亮点都能为中小学生的写作提供养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从韩愈情感真挚,善用多种描写方式,以及根据人物特点取舍材料等方面进行写作教学。

【关键词】韩愈 碑志 祭文 中小学作文写作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可从文言文挖掘素材。这样既可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增益,亦可增加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还能教授文言文知识,可谓一石三鸟。韩愈的文章正是这样一个范例。

一、真挚的情感表达

纵观当代,很多中小学生都畏惧写作文,一说到写作就不想写、不愿写,往往胡编乱造,情感也显得空洞虚假。韩愈笔端所饱含的真挚情感,正是当今中学生急需学习的。韩愈善写祭文,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祭十二郎文》。关于亲人逝世,《世说新语》曾描绘过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有和峤哭泣备礼,也有王戎鸡骨支床。两种情感都出于对亲人逝世的哀伤与怀念,本无等级之分。但因一个伤身,一个劳神,在读者眼中二者高下立判。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通篇仿佛自言自语,又似在与十二郎诉说往事,语气迷离恍惚,当真是杜鹃泣血,字字凄凉。《祭十二郎文》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其中一字一句所饱含的令人不忍卒读的悲痛之情。

二、高明的写人艺术

记叙文是中小学生写作中很重要的版块。要写好一篇记叙文,就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技巧。韩愈的碑志文,不同于侧重诉情的祭文,重在记述逝者的生平事迹。韩愈写过不少出色的碑志文,表现出高超的写人艺术。比如,教师可对《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作对比赏析,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韩公文章的魅力。读《祭柳子厚文》,一句“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就足以将韩愈对柳宗元饱满真挚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柳子厚墓志铭》当中,韩愈虽更侧重介绍柳宗元的生平政绩,但同样抓住了朋友之义这一条主线,致力于展现柳宗元的高风亮节,突出二人的深情厚谊。笔触清新自然,不仅表达出了对柳宗元的真挚情感,更是将柳宗元刻画得栩栩如生。两篇文章均未使用过于高深的表现手法,却同样真挚动人,归根结底是由于他善用多种描写方式,这很值得中小学生借鉴。

(一)多种手法,塑造形象

碑志文是种应用性较强的文体,重在介绍逝者的生平功绩,以供后人评说。其实,碑志文也算是一种“史”,要求作者以一种较为客观公允地态度去记录逝者的事迹。韩愈的碑志文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文史并重。既要以一种客观全面的方式记录下逝者的事迹,同样尽量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将这些人、事、物刻画得生动无比,趣味盎然。

细数韩愈的碑志文,塑造的灵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如马继祖一家三代人的情态风貌;“君德浑刚”的张署;“不类旧常”的韩滂等等。

而为了塑造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韩愈十分注意在散文创作当中运用多种描写方式,比如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力求让人物生动传神。如在《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当中,韩愈就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王适“怀奇负气”的个性特征。首先开门见山,简述王适生平,三言两语直接将王适的第一奇引出,“好读书”而不肯随人后举选。寒门士人通常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困于无资,王君竟然有“乃以干诸公贵人”的豪气,此乃二奇。适逢上以四科募士,韩愈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描写“此非吾时耶!”将王君的自信与气度表露无遗。随后的“缘道歌吟,趋直言试”也是对之前的语言描写的证明补充,是为三奇。虽然如此,科考的最终结果依旧是“对语惊人,不中第”,此乃四奇。

有此四奇垫底,读者已对王适其人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再随着韩愈的文字步步深入,从王适与金吾李将军与卢从史等人的交往中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我们又能进一步体会王适的品性。从卢从史张狂自大,奴视法度士,而王适曰:“狂子不足以共事”之语中,可深刻体会到王适奇中有正、落拓不羁的洒脱风流之态。

除此之外,韩愈还极善用对比手法,不仅能够凸显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也能用简单的辞句将一些配角表现得灵动不已。而这些写作手法,都是中小学生能用来为作文增色的简单技巧,值得推广。

(二)善于剪裁,随人赋志

不仅画画这一门艺术追求神似,用文字为他人立碑赋志更需“写”其神。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人通过一篇碑文去认识其人。

同时,不同人之间也许会有大同小异的经历,但却一定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而韩愈写碑志文,则极为擅长于抓住逝者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异进行处理。力求让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更为形象可感,有其独特之处,而非千人一面。甚至在写同一个人的时候,即在纪念柳宗元的三篇文章中,韩愈也十分用心地选取不同的角度和材料切入表达,力求不断从各侧面丰满柳子厚这一形象的个性内涵,尽量在展现柳子厚的忧愤深广的精神内核的同时写出新意。

先不论韩愈在散文上的其他努力与成果,单看这种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求变的精神,就已十分值得赞赏。当今很多中小学生写作思维僵化,如写亲情,亲人逝世、深夜看病的素材比比皆是,都是缺乏创新思维的体现,应好好学习韩愈的求变精神。

总而言之,当今中小学生的写作教学已是个老大难问题。教师们要尝试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不要只讲空洞的写作技巧,不妨从前人的文化宝藏中挖掘素材,为当今中小学生的写作送去一泓清泉,利用前人的经验,为当代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些养分。当然,具体要如何操作,还有待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A].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