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来了 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立于2002年的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是国内东南亚研究机构中的后来者。我们虽然比不过国内一些历史悠久、力量强大的老牌东南亚研究机构,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到有自己的特色,有深度,并且接地气。
所谓特色,就是不面面俱到,而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科比较优势,在东南亚研究的某一个领域或者对东南亚某个国家的研究中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东南亚有11个国家(东盟有10个成员国),多样性非常突出,历史、民族、语言、宗教、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几乎找不到对东南亚研究的各个学科领域以及东南亚所有国家都很熟悉的专家。所以,特色研究几乎是国内外所有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共同特点,如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以研究华人华侨和中外关系史为特点;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以东南亚历史、东南亚政治和国际关系为优势;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则注重研究当代东南亚国际关系和华人华侨;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以印支半岛研究为传统;云南省社科院重点关注东南亚半岛国家。当然,由于东盟这个地区组织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东南亚研究机构都关注它。在这样的夹缝当中,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一开始就把对缅甸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研究作为自己的优势、特色,加以培育。缅甸过去是冷门,很少有人关注,但缅甸与我国有2200多公里的边界线,是我国进入印度洋的最捷径,它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地位迟早会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组织了多名精通缅甸语和英语的年轻学者,静心投入对缅甸的长期调研和跟踪研究。2004年,东南亚研究所的几名学者联合提出了修建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议并最终为国家所接受。2009年,该所自筹经费开始出版缅甸研究丛书。2011年底,又根据形势的需要,在聘请多名校内外专家的基础上,成立了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从而在国内外竖起了缅甸研究的大旗。GMS合作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第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也是迄今为止成效最为明显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云南从1992年开始代表中国参与这一合作机制,广西在2005年也加入了进来。
所谓的研究有深度,就是要能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克服视野不宽、就事论事的传统缺失。我国的东南亚研究队伍中,理论功底好、研究能力强的人多数不懂对象国语言,而学东南亚国家语言出身的学者,往往英语不好,知识面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偏弱。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这几年自觉地补课,努力培养一支语言好、理论功底深刻、写作能力强的研究队伍。
所谓接地气,就是强调书面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即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与研究对象国的社会各界有着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能够与国际学术界接轨。而不接地气在我们国内的东南亚学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过去是没钱,去不了东南亚国家;现在则有很多学者吃不了苦,不愿意较长时间呆在一个国家,尤其是相对艰苦的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我国愿意到这些国家访学或留学一年以上的学者或学生越来越少。这些年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新加坡的交流较多,有的学者一年能去缅甸五次,并和缅甸的官员、智库、大学建立了机制化的沟通与合作;还有的学者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调研和访学。
其实学者研究越是深入,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往往就越不敢随意下决断。但是国内东南亚学界有不少人随时都敢于发声,一些界外的知名学者也抢着对一些东南亚的热点问题评头品足,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虽然我们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公民有充分的发言权,但是学者应该遵守学术的规则,对不懂的问题不发表意见,对没把握的事情少发言,不能以追求个人的名声和财富为目标,而应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接近真理的事实和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要传播“正能量”。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别专家,或者对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有发言权,没有十年以上的钻研是不可能的。作为学者,应该以非常严谨的作风撰写内参、咨询报告和学术论文,以免用错误的观点和信息去误导决策者和国内民众。
上述观点既是和国内同行交流,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感谢《世界知识》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从下期开始,我和我的同事将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逐步奉献给读者。我们没有资本骄傲,惟有继续努力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