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夏回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夏回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而产生的交际需求、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普通话的推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语言能力、语言选用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通过对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的问卷访谈调查发现,回族大学生普通话、家乡方言、回族话的语言能力主要受到性别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影响。语言选用情况受到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等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回族大学生对回族话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语言能力 语言选用 回族大学生

一、引言

回族是以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兼容吸收了蒙、汉、维、藏、傣、白等民族,以伊斯兰为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一个穆斯林民族。

语言学习与使用离不开教育,回族教育的主要形式有普通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1]因为回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兴衰荣辱与宗教教育密不可分,所以宗教教育对回族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心理、文化、思维、行为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但包括回族家庭里的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也包括在回族家庭中进行的由有‘尔林’(阿拉伯语:知识、学问)的人对非血缘关系的回族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和影响。”[2]无论宗教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核心都是伊斯兰文化。“考察伊斯兰教的历史,可以说,伊斯兰教的传布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它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效果。”[3]

回族大学生是回族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是推动民族进步、民族团结与发展的栋梁之才。他们对本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介于以上诸多因素,本文主要考察普通话推广对回族大学生语言能力及语言选用等方面的影响。

二、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选择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地区的回族大学生,据统计,2012级―2015级所有在校本科生18843人中,回族学生总数为2653人,占14.08%,是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其中,宁夏地区的回族学生1739人,占9.2%。

本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15份。其中回族男大学生有34人,女大学生有81人。

调查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与分层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整理分析数据,大学生出生地分为六个地区:银川市14人(13%)、吴忠9人(8%)、同心30人(26%)、海原27人(23%)、固原28人(24%)、石嘴山7人(6%);其父母文化程度分为五个层次: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其父母职业分六种情况:教师、公务员、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个体人员、农民。

三、语言能力

(一)语言能力现状

1.家l方言能力

回族大学生的家乡方言掌握程度情况,能熟练使用的有101人,占总体样本的88%;能基本准确使用的有10人,占总体样本的9%;会说但不太熟练的有4人,仅占总体样本的3%;不太会说的为0人。结合地区,回族大学生家乡方言能力,银川市、吴忠市、同心县、海原县、固原市、石嘴山的大学生能熟练使用家乡方言的人分别占该地区大学生的73%、78%、93%、82%、94%、86%;使用家乡方言不太熟练的大学生只在银川市有1人、固原市有2人;而不太会说家乡方言的大学生为0人。该数据充分证明回族大学生使用家乡方言的语言能力非常强。

2.回族话能力

由于回族文化本身的兼容性,使得回族话中保留了大量的借词,本文通过对阿拉伯语借词和波斯语借词的使用情况来分析回族大学生的回族话能力。其中对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借词使用相当了解的有45人,占总样本的40%;大概了解的有16人,占总样本的14%;听过但不了解的有19人,占总样本的16%;完全没听过的有35人,占总样本的30%;经常在家庭生活中使用的人占总样本的21%;经常在宗教活动中使用的人占总样本的22%。通过男女大学生回族话使用情况分析,男大学生了解回族话中借词的人数要远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使用借词的频率要远高于男大学生;但在宗教活动中男大学生使用借词的频率要比女大学高出很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伊斯兰文化以及回族4人民的和宗教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3.普通话能力

回族大学生的普通话掌握程度情况,能熟练使用的有52人,占总体样本的45%;能基本准确使用的有48人,占总体样本的42%;能使用但方言很重的有12人,占总体样本的10.4%;不太熟练的有3人,占总体样本的2.6%;通过男女使用普通话的数据分析,回族女大学生普通话熟练度要远高于男大学生,这说明普通话推广对回族女大学生的影响比回族男大学生的影响更强;而家庭教育及宗教教育对回族男大学生的影响要深于回族女大学生。

(二)语言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1.家庭语言环境对方言能力的影响

结合调查问卷内容,在家中与父母兄弟姐妹交谈时使用家乡方言的有108人,占94%;使用普通话的人数为0;两种话都使用的有7人,占6%。结合父母职业,分析回族大学生方言使用情况。父母职业为教师、公务员、商业服务人员的,其子女可以熟练使用家乡方言;而父母职业是工人、个体户、农民的大学生,其家乡方言使用能力,有着熟练、不太熟练等不同层次的差别。导致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的工作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如教师、公务员、商业服务人员。这些职业所接触到的人口众多,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的使用都相对频繁,所以更有利于语言的掌握与传播。而父母工作在外地或工作环境单一,并且接触的人有的会说方言、有的不会说方言,经年累月就会导致方言使用受到阻碍。而父母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父母语言使用能力是影响孩子日后语言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学校语言环境对普通话能力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在学校与同学交流用普通话的有76人,占66%;有时用方言有时用普通话的有32人,占28%;而用方言的回族大学生只有7人,占6%。在学校与老师交谈时使用普通话的有112人,比例高达97%;使用方言的只有2人,二者皆使用的只有1人。

由此可见,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学校是最适宜普通话学习与发展的地方。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家乡方言使用能力主要受家庭语言环境影响较大,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等。普通话能力主要与学校教学以及跟同学、老师的接触密切相关。

四、语言选用

我们将交际对象主要分为父母、兄弟姐妹、邻居、同学、老师五类,前两类属于亲属关系,后三类则是社交场合主要的交际对象。

(一)与父母兄弟交谈时的语言选用

据调查显示,与父母交谈时,高达94%的人使用家乡方言;与兄弟姐妹交谈时,则有时用方言,有时用普通话的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语言习惯。与父母交谈的过程中运用家乡方言感觉更亲切,发音更自如。二、交谈对象语言能力。有些兄弟姐妹,在外面与其他地区人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有些亲属只会说一点家乡方言,有些甚至已经完全不会使用家乡方言,这时与其交谈,只能选择大家都能听懂的普通话。

(二)与非亲属交谈时的语言选用

据调查可知,与同学交谈时使用方言的比例为33%;对于交谈对象是老师的情况下,则用普通话使用比例为97%;与邻居交谈时,使用方言的有103人(90%),二者皆用的人数为7人(6%),用普通话的只有5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际双方地位区别,根据甘柏兹对交际类型的划分,“邻居”“同学”属于“个人交际”[4],交际双方地位平等,交谈无压力,谈吐自如,有亲近感;而“老”属于“办事交际”,交际关系多处在乞求关系,进而产生疏远感。

综上所述,回族大学生的语言选用主要与亲属语言能力、社会交际对象之间的亲疏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亲近人常运用方言,比如父母、兄弟姐妹、老乡同学;而对于关系疏远的交际对象,则普遍使用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比如老师。

五、结语

介于回族大学生是回民族中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选取回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可行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通过对回族大学生普通话使用能力的考察可以看出45%的大学生能熟练使用普通话;42%的大学生能达到基本准确使用普通话;能使用普通话但方言很重的大学生占10%;普通话使用不太熟练占3%。从中可以看出,熟练使用普通话的大学生占据了将近一半的人数,这说明普通话推广对回族大学生学习普通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家乡方言与回族话对语言能力的影响,一多半的大学生只处在基本准确使用、能使用但方言很重以及不能熟练使用的水平,并且研究结果表明男大学生能熟练使用的普通话的人数要远少于女大学生的人数,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宗教教育对回族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回族大学生家乡方言、回族话中借词能力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回族大学生对家乡方言以及回族话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这与宗教教育以及家庭环境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姚秀颖.文化变迁视角下呼和浩特回族的教育策略选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海存福.回族家庭教育发微[J].回族研究,2000,(4):51-55.

[3]冯增烈.明清时期陕西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A].载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218-219.

[4]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