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对中职专语文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对中职专语文课教学的几点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南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焦作454100)

对于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语文课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因为这些被高级中学拒之门外的孩子,大多文化课程基础较差。他们来职业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手艺,对于语文这样的文化基础课,自然而然成了无足轻重的课程,这无疑给语文课教学增加了难度。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实现这种状况的转变呢?

一、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次课

1.亲切而美好的第一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将你发自内心的对文学的爱好传染给学生。”为此,第一堂课我从不讲新课,而是与学生“侃大山”。当然这种“侃”是在与学生做贴心的情感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缩短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留下亲切而美好的印象,也展开了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获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帮助孩子们重朔信心

首先,从做人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从心里到行为存在很多问题,对前途感到迷茫,自卑心理严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我给他们讲曾是技校出身,后经自己不懈努力而成为我国神七服装设计员的故事:讲只有初中学历的魏书生老师的故事,帮助这些孩子鼓起勇气、重朔信心。

其次是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世界联合教科组织已经向全世界下达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升入高中不必得意,来到技校更不必气馁,因为只要有目标,有雄心,又坚持不懈的精神,升不升上学“只是今年你早我一步,明年我高你一头”的问题。

3.上的第一次课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见面就“直奔主题”往往会“欲速则不达”。正所谓“急事要缓办”,这个策略问题。第一次课甚至第二课(如果第一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效果不明显有必要继续推延时间,第二次课再次尝试)看似耽误了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讲”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讲”。

二、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对语文学习热情不高。一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肤浅,错误地认为学语文“没啥用”。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三是中职学校不存在升学压力。如何帮助同学们重新认识语文,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语文课性质的认识

要让中职生懂得,语文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出了作为“学习”、“工作”和“交际”的工具性作用外,还可以起到丰富精神生活,“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

2.加强对“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的认识

许多学生读书“囫囵吞枣”,听话“不解其意”,说话“言不由衷”,写作“漏洞百出”。语文课堂上就得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锻炼自己的相互交际的能力。要加强中职学生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

3.加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的知识

让中职学生学会同情、怜悯、懂得感激和报答,知道尊重和崇敬,这是做人的教育。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审美趣味。语文课程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审美的活动: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文本的欣赏活动,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这种联想会给读者带来莫大的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写作的本质意义,也是表达对生活的审美感受。通过学习语文,通过阅读一篇篇永典雅、文质兼美的文章,一定会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获得无穷的审美趣味。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发式。它不但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迅速引起学生想学的热情,它犹如说书人手中的“醒木”,“醒木”一拍,先声夺人,淋漓尽致的讲授便如顺水行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比如生动的典故,妙趣横生的故事,绝妙的诗词,典型的事例,富于诗情画意的语言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知印象,就一定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四、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还动起来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方一定要在课堂上发挥出应有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

1.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发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学习自主学习时给以必要地指导,在学习进行讨论时给以适当点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2.积极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是优化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要课堂问题要设计地贴近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发挥。二是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三是教师的“妙语点化”要机智灵活,既启迪了同学们的心智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语言、音乐、图片、影视等手段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将学生整个身心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使之深入其中,感受、体验并进行积极地探索,比如教授《国殇》一棵,采用民族乐器乐十面埋伏配音朗诵。成功设计了楚国战士面对强敌英勇不屈、庄严悲怆的情境,使所有学生都仿佛置身于那场敌众我寡、激烈悲壮的战斗情境之中。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利于学生们感受、体验,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使一个个枯涩的文字瞬间变得有血有肉有感情。

4.挖掘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要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对于中学生而言,这种表现的欲望可能更为强烈。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细心、大胆挖掘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我、表现在我,从而体验到参与课堂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动起来,或说,或写,或讲,或演,亲身感受、体验、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认真写好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记录一节课的成功之举,也可以是“败笔”之处;可以记下教学中教师“智慧的火花”,还可以记录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积极有效地思索,写出“再教设计”。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课程和中职生的特点,认真备课,加强引导,不断揣摩教学方法,在历次评教中获得学生一致好评,取得一定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