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主观意图与客观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主观意图与客观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历代统治者利用政权的力量聚集图书,构成我国古代的官府藏书。这种藏书活动无论在收集还是利用方面都体现着统治者的主观意图,即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但事实上,古代官府藏书还产生了一些客观作用,即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建构文化意义,这些都推动了古代图书馆及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官府藏书 政治秩序 中国古代 文献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主观意图――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

1.1接收前朝遗书――借鉴经验教训,重建社会秩序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眼中,文献及文献秩序与“治世”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弘上书隋文帝言:“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优先。”几乎每一朝的开国君臣都认同这一道理,在武力摧毁敌对政权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收集典籍。因此才会有,在太康元年晋灭吴时的“搜其图籍,封其府库”。这里的府库就是指贮藏前朝文献的“官府”。这种接收前朝遗书的方式不仅显示了当朝稽古右文的文治之道,还为此后统治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了文本上的、“合乎传统”的依据。

记录文化的古代典籍是一种意义性和价值性存在。不同的行为主体即统治者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运用自己的尺度或标准确定文献所具有的意义。因此,为了重建文献所承载的文化含义,为了为自身权力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各朝统治者在继承了前朝官府藏书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对史书的编撰,这种行为旨在记录前朝统治阶级的经验教训,为现世的统治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各朝所编写的前代史书,也是为了适应当朝的需要,即政治、经济、军事统一后,必须有文化和思想上的统一来保证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

1.2 广征民间藏书――拉拢知识分子,增强统治力量

官府向民间求书有多种方式,如购书、借书、征书等。购书看似是自由的买卖活动,事实上却是藏书者迫于强权压力的一种妥协做法;借书行为也同样以“不得违抗政令”为基础,这些都是统治者对文人强权的表现。而对于另一种收书方法――征书,则是统治者有意拉拢知识分子的政治行为。

征书是历代统治者求书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为了修纂国史和翻译经典史,自顺治帝开始,仿历代作法,利用帝国的权威下诏求书,多次下令广搜天下明代启、祯二朝史事的档册、典籍。康熙二十五年,复谕礼部翰林院,凡经、史、子、集等善本,宜广为访辑,搜罗罔失。再如,为了行政、军事方面的需要,征收地理图籍和方志,《覆瓿集》载:“洪武九年春,有旨令各府州县纂辑图志。”;洪武二十五年“诏五军都督府谕各都指挥使司以军马粮储之数及关隘要冲、山川险易、道里远近,悉绘图以闻”。

除此之外,作为征书的回报,官府会根据进献书籍的情况给予进献者官职。据《中国藏书楼》载,明代建文即位后,在求书工作中,对撰著进献“有补政治”书籍者,赐金币,晋以官职。这不仅使统治阶级得到了所需的书籍,而且还拉拢大批知识分子为己所用,并对其实施控制以积蓄统治力量。

2 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客观作用――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建构文化意义

2.1 古代官府制定一系列图书馆管理制度

藏书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因而常常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综观历代统治者,他们对文献活动的促进或压抑,都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当时藏书业命运的兴衰。如咸宁五年,战国魏襄王墓在汲郡出土,武帝闻讯后即命人将全部葬物运至京师,皆藏于秘阁。再如宋太宗亲自出马,规划筹建了规模较大的国家图书馆。统治者对图书的重视,使得他们推出了很多有利于古代藏书及图书馆发展的政策,并制定了管理图书的制度。

统治者对藏书制定的管理制度,为以后的图书管理提供了范式。中国古代官府图书的管理制度,原则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官管理制度,秘书省管理制度,馆阁管理制度。从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没有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最早的专门图书管理员在东汉时出现,《东观・汉记》载:“桓帝延熹二年,初置秘书监,掌典图书、古代文字、考合异同。”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按东汉的官职设置了秘书监,唐代设置了更加完善的秘书省,并同馆阁并行共同管理典藏图书并养士育人,宋代、明代和清代沿用并发展了这种图书管理制度。

2.2 古代官府通过整理分类体系来建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的文献,无论是就其收集、整理还是保存和利用,都适应并支撑传统文化的生成、传播和发展。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能流传与发展都是依靠文献来实现的,而文献的组织又依赖于分类体系。分类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既以一种方式对文献进行解释和组织,又努力将文献和文化重构为一个演绎系统。

古代文献分类主要由分类形式和分类意义组成。文献分类首先要考虑分类意义的表达。从《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几乎每一部封建时期的官方文献分类体系,都是统治阶级组织整理、实施教化的产物。中国古代官府制定官方分类体系或目录时,其主观意向可能更多的是控制、统一思想,为统治提供便利,但事实上却展示了人们创造文化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分类见构建了当时特定的文化形态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桑良至.中国藏书文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54-65.

[2] 徐凌志.中国历代藏书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