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学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发展性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学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发展性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具有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veloping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uthor’s views about problem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hought and students’ latest development regional in the teaching design.

关键词: 教学;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

Key words: teaching; teaching objectives; develop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16-02

1问题提出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实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是决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设计的影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忽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对大学生科研素养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相脱节,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能力不强,知识更新困难等,这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又影响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与发展,造成了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日趋尖锐。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提高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教师更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体现出关注学生发展性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所谓发展性的教学目标是与学生的最大发展相联系的,强调每个学生获得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最大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中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提出了一般发展的规律。认为必须切实而认真的研究清楚发展与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把教育新体系的研究重点定位在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在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发展教学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性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在教学中不能之见物不见人,更不能只见人不见发展,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也就是说一切教学行为归根结底是要着眼与学生的发展。在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知识与技能、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永续发展。而这些发展又不屈从于其它任何外部条件的拘束,能为学习主体所驾驭。学生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运用、以及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取,这就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不难看出,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根本上重视和体现对学生主体的生命存在和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服从、服务于学生全面健康终身发展。

今天,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担负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责任的教学活动,更要在期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注重发展性教学的理论观点。

3发展性教学理论在高等学校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 应理解发展区域的内涵,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研究成果。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在个体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第二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表现在个体的智力水平还处在形成状态,刚刚开始成熟,还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即“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使其迅速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加速发展。

3.2 发展性教学应体现在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设计的首位高等学校专业化的发展,在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同时,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能力不强,知识更新困难,教师课堂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极端专业对口的教育理念,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是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及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低级的,综合――分化――专门化,发展到高级的综合――分化――专门化,这就是人们认识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面对知识量,信息量日益膨胀的社会,知识渊博,结构合理基础宽厚,综合发展的人才将为社会发展所急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的成长规律,人的全面发展都要求高等教育综合化。

研究证明,促使个体后天取得成功的因素不仅是“智商”的高低,更重要的反映在“情商”水平的差异上。情商就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情感、意志、性格、人际交往、抗挫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及个体的个性。蔡元培先生明确提出:“教育之本在于展个性,尚自然。”今天,分数高低成了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差别的唯一标准,个性的差异遭到忽略。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树立“以认为本”的教育观念,密切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展示个性。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就只能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一个重大任务就是通过对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传承而实现创新。现代教学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了使学生能够“四个学会”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又要重视人格的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 发展性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完善,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一门课程首先应考虑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将来走入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思索、探讨问题、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包括实践和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它不再单纯是对原有的知识、定理和灌输,而是把理论前沿的动态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研究性思维方式。同时,由于知识的无限性和认知的有限性,学科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外部的社会需求和内在规律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加深。要转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这一教学过程必须是启发式、分析式、交互式的教学。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领域的动态介绍给学生。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面的递增愈来愈快,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能创造层出不穷。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日益膨胀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知识陈旧的周期愈来愈短,有限的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从“学历教育”走向“学习社会”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真正作到“学会学习”

3.4 发展性教学应体现探究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其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高等学校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推动科技发展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级科研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重点。而探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尝试、分析说明某种现象以及帮助学生有效的获得新知识,增强各种能力。萨其曼认为:“学生本能的对一切新事物感兴趣,们会想法设法的弄清楚新事物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核心力资源。同时,当个体处在困惑、矛盾的情景时,就会激起问题的欲望,就会思考如何收集分析资料,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做为一个现代人的身心素质。

教学应该是研究性的教学,要包含知识的创新或是知识的发现、知识的创造等,必须对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知识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地位、课程、教学过程如何组织,有新的思考和定位,使学生和知识之间有一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和对话中探讨和发现知识,通过不断的探讨、发现和创新使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肖继军,孙亮主编.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薛彦华.试析现代大学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3]郝书辰.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互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0,02.

[4]田建国.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