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电赛龙倒闭折射手机设计业危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电赛龙倒闭折射手机设计业危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启迪世纪关张、德信无线裁员、中电赛龙倒闭,中国手机设计行业一片风声鹤唳。国产手机销售急剧萎缩,难免殃及池鱼;手机设计企业在战略和管理等方面的严重缺陷以及脆弱的竞争力,也为其埋下了祸根。

“国家重点支持的手机研发中心”;“先后在中国、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设立了大型移动通信手机研发中心”;“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2.5G GSM(GPRS)核心技术开发项目”;“获得了合作伙伴Marvell、Elcoteq和Haier等的风险投资总计3000万美元” …… 这些昔日写在中电赛龙网站上的辉煌历史再也看不到了。

6月29日,中电赛龙――一家号称“中国手机研发旗帜性企业”,正式宣布倒闭。业界一片哗然,而业内更是深感唇亡齿寒。

相继遭劫难

“去年年底深圳赛龙倒闭了,今年年初上海赛龙倒闭了,本以为北京可以撑一段时间,但是还是没有撑住。虽然很早就有征兆了,但是等它到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北京的一位原中电赛龙员工感慨道。

7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已将人去楼空的中电赛龙经营场所内的财产正式查封。目前,中电赛龙的相关债务和资产仍在清算之中。

中电赛龙并不是第一个遭此劫难的公司。去年,成立仅两年的另一家知名手机设计公司启迪世纪,也因种种原因突然消失。

启迪世纪曾被认为是“国内经验最丰富、发展最快的专业手机研发公司”,其业绩滑坡与中电赛龙的业绩恶化,在时间上惊人地相似。2005年,启迪世纪业务突然开始收缩,员工规模由原来的120人锐减到50人左右。2006年6月1日,启迪世纪瞬间蒸发,公司高层和400多万元的设备不知去向,大量员工被拖欠工资。

启迪世纪和中电赛龙相继倒下后,留下了大批手机设计人员。同是手机设计公司的德信无线,成了他们的主要去向之一。然而,德信无线的日子也并不怎么好过。今年5月24日,德信无线公布了一项战略重组计划,作为重组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德信无线计划裁员约400人,将员工人数削减至约1400人。德信无线承认,通过重组每个季度至少可降低200万美元的运营支出。

风光一时的中国手机设计业怎么了?

行业面临危机

“中国手机设计业正面临一轮大洗牌。” 水清木华电信分析师沈子信表示,由于中国手机设计企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受到手机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手机设计行业整体面临着一场危机。

几年前,当手机从高端设备变为大众通讯工具时,我国手机的产销量都迅速加大,为降低成本,手机厂商需要将大量设计外包,手机设计专业企业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手机设计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低端消费人群通讯需求和高收入者对手机时尚化要求的增加,手机市场出现了高端和低端的两极分化。

设计高端的手机,周期长、难度大,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后盾。这恰恰是中国大部分手机设计企业所欠缺、而且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而手机走向低端市场,必然要求厂商压缩生产周期、生产低价手机。而成本的压力必将传导到设计端,这就要求手机设计企业提供廉价、快速、灵活,且简单、易于厂商调整的手机设计方案。

沈子信认为,手机市场的这些变化是目前大部分手机设计企业所不能适应的。而台湾联发科技(MTK)等新兴设计公司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才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对于传统手机设计企业来说,调整转型是大势所趋。分析人士认为,中电赛龙和启迪世纪的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

虽然,德信无线正在向ODM模式转型,其宣称重组也“旨在提升公司在不断变化的设计和ODM领域的竞争力”。然而,有通信产业专家表示,德信无线的转型来得有些晚了。

那么,中国手机设计的出路在哪里呢?

出路何在?

沈子信分析认为,如何找准定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设计方案,是摆在中国手机设计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从手机设计商的商业模式看,目前旧有的手机设计OEM模式(原始设备制造商)已难立足于市场,手机设计商应及时转型。比如,德信无线就开始向ODM(原始设备设计、制造商)转型,希望能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而台湾联发科技(MTK)早已经在这样做了。

从技术的角度看,沈子信指出,单纯提供芯片已不能适应手机厂商的需求。而外观和软件的设计又不是大部分中国手机设计企业的强项,所以手机设计商一方面要加强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在芯片集成方面下功夫,生产适应性强、可由厂商灵活调整的芯片。

从竞争的角度看,市场洗牌已成必然。据统计,国内的手机设计企业,大大小小多达数百家,但仅仅是德信无线、龙旗集团、闻泰电子科技、MTK等少数几家企业得以立足,其他的均未成气候。在这种状况下,剩余下来的企业应调整运营,保证企业营收。

另外,沈子信认为,中国的手机设计企业不要急于扩大规模或投资技术含量过高的项目,否则有可能将企业拖入资金和技术黑洞。“先生存下去,而后才能做积累,再图长足发展。”沈子信说。

评论: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启迪世纪和中电赛龙本来都是很有实力的企业,而混乱的管理和多股东结构,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决策,并成为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因此,理顺管理机制同样不容忽视。如果管理存在瓶颈,即使有再好的战略决策,企业也很难贯彻,淘汰出局就在所难免。

在中电赛龙倒闭后,有北京员工透露,中电赛龙的管理层存在决策失误。这位员工抱怨道:“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没有预估,什么事情都模棱两可、拖拖沓沓。”

同时,我们还从那位网友获悉,在中电赛龙倒闭前夕,研发能力和质量已大不如前,开发的产品多次被手机制造商打回,甚至有某著名企业上门责难。而据称,中电赛龙居然将这个方案简单修改后又卖给了其他厂家。管理问题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而据称,中电赛龙的内部人员关系复杂,运营成本巨大。同样的工作其他公司仅需派出3名左右技术支持人员即可,而中电赛龙大多数情况要派出10到15人的“TOP”团队,仅报销一项,许多中电赛龙的“TOP”团队一次就报10万到15万元。然而,高代价并没有带来高效率,2005年后中电赛龙的很多项目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中电赛龙倒闭,引发我们思考。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在竞争中倒下去了,那些倒下去的企业,如果在国内手机市场火爆之时不盲目扩大规模,而是未雨绸缪地投资于技术研发;在市场变化时,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模式,而是积极转型,结果也许会有所不同!(文/李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