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结合财政部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在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和健全内控制度角度,探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务规则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以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公益为目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规范财务活动,正确完成单位预算,协调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增进社会福利,提高社会服务成果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4月1日起执行的财政部第68号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在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1.领导不重视,监管力度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成本核算相对简单,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只把如何最大化取得拨款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对于资金的合理使用、完善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予以相应重视。有些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者财务制度流于形式,遇到问题灵活处理,管理没有核心思想,随意化严重,令出多门、一事一令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些事业单位会计岗位、人员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对财务管理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能要钱、能花钱”的层次,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和薪酬激励系统。

2.财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非盈利机构,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资金支付和简单的账务核算。财务工作人员仅停留在报销算账的核算层次,没有对资金的支出是否合理、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率等管理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财务管理职能形同虚设。

3.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配置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购入资产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公开透明度不够。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不合理,盲目购进、重复采购资产导致资产闲置浪费。资产管理部门和具体使用部门在使用和维护方面职责不清,导致资产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资产在各使用部门间调动不办理转移手续,导致资产在转移中丢失。一些事业单位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导致帐实不符,资产报废没有取得有关部门的评估审批,随意处置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善措施。

1.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建立以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在管理理念上接受事业单位也要进行绩效评价的观念,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第一章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中也增加了“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容。资金是单位流动性和风险性最高的资产,充足的资金能够保障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事业单位的领导应结合本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制定以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包含各个管理层级的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到绩效改进的一套完整的财务资金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在实际操作上可以SMART原则为指导,利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等绩效管理工具进行。

资金使用效率主要考核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充分性和流动性。要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合理规划分配使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将资金管理落实到各个业务部门,通过编制各部门资金使用计划来控制全年资金收支,在关注服务收入增长的同时重视可控费用如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的降低。实行收支两条线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也会有服务性收入,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呆坏账发生率。要建立客户信用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催回应收账款,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要将各部门的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回收率、人均成本率、人均利润率等指标列入月度绩效考核计划,指导各部门的日常管理活动。在绩效考核运行中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及时修正考核指标,确保考核指标的实用性。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管控

内部控制是融合在单位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控制机制。运用内部控制原则和方法,对单位业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可以加强单位经营管理,维护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新增的第十一章财务监督中的第六十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第一章总则中的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中也指出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管理中应处于核心地位,是单位各项管理的基础,它不仅要控制单位在财务、资产、人事、薪酬等方面的管理,还要对单位业务经营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在单位管理者的组织下,成立专门小组,系统研究单位的外部环境和业务管理需要,针对不同业务活动分别编制适合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绩效考核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中要及时地将在控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与有关部门传递沟通,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健全性和合理性。

3.科学编制预算,加强预算、决算的管理和监督

预算是单位全年业务经营活动数量化的体现,涉及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激励,可以全面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是科学管理控制工具。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第一章总则的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中第一项就明确指出要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

财务预算编制涉及面广,需要业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财务部门应充分了解单位各种业务经营活动内容,总结规律,分析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及能预见的重大支出,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预算时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将预算支出项目尽量具体化,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预算经过审批后,要加强执行管理,严格按照预算项目进行支出,不得随意修改。财务部门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体系,加大对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到决算评价等各环节、全方位的监督力度,定期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追踪问效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核查、跟踪处理,会同有关部门分析解决。真正落实财政部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要求。

决算是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中新增了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对事业单位决算做出了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决算就是指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报告。预算和决算是相辅相成的,预算是决算的基础,决算是预算的检查和评价。财务部门要重点进行预算和决算的数据的对比分析,通过决算数据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要将决算分析的结果运用到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中,作为数据变动的依据和参考。

4.加强对资产的管理,重视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事业单位要求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都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采购计划。从各级领导到具体采购责任人应建立科学的政府采购观,建立符合本单位管理特色的,方便使用和考核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盘存等环节工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处置资产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和资产损失追究制度,用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和全方位细化的日常管理制度作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保障。

5.建立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并定时进行后续培训

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职业道德理论,提高职业素质,依法理财,照章办事。要不断更新认识,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保证日常业务处理得当。要在充分掌握各项会计法规和财务分析工具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理顺编制出适合本单位的一系列财务分析工具,来考核评价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真正落实财务管理为单位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的决策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淑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10(2).

[2]朱惠紫.浅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工作.财经界.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