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小高层住宅楼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小高层住宅楼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高层建筑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满足商、住之间的功能转换,建筑采用框支转换梁以满足其结构受力转换需要。文章分析了小高层住宅楼结构转换层楼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并着重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转换层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楼;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我国民用建筑施工中,转换层施工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但其施工过程仍有不少难点,不仅要满足施工质量、安全目标,还要达到工期快,经济省的目标。

河南省新郑市某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15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约为2.5万m2,地上面积2.3万m2,地下面积约1800m2,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3层设转换框支梁,转换梁截面尺寸(0.90m~1.30m)×(1.40m~2.00m),框支梁跨度有3.25m、3.35m、4.55m、4.85m、5.55m,混凝土强度等级C50,该层层高5.30m。

1 施工中的重点所在

1.1 选择经济安全的支撑体系进行施工。转换梁截面尺寸大,自重大,转换梁最大截面尺寸达到了1.30m×2.00m,其自重达6.63t/m,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荷载,荷载约71kN/m。因此,支撑体系的选择需慎重。

1.2 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止裂缝。本工程转换梁截面尺寸多为(1.05m~1.30m)×(1.40m~2.00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且在冬期施工,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必须予以控制。

1.3 粗钢筋连接,节点处钢筋穿插多、密转换梁主筋为直径25mm、28mm、32mm 的HRB400 级钢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机械连接。在梁柱节点和主次梁相交处,钢筋穿插多而密,给施工带来了难度。

2 施工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转换结构采用转换框支梁,分布在建筑物平面塔楼范围的四个角,转换大梁密集,分布均匀对称。该层层高为5.30m,属于高支撑。转换层常用的三种支撑体系分别为:钢管支撑架体系;钢桁架支撑体系;迭合梁法钢管支撑体系。根据设计要求,经过计算,并从技术、质量、经济及工期的多方面考虑,本工程框支梁混凝土采用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支撑体系采用扣件钢管高支撑架,并在框支柱上预埋钢牛腿进行支撑卸载。其操作简单,易于为工人熟悉掌握,施工随意性小,有利于质量、安全、工期控制,经济技术效果均优于其他支撑系统。

3 结构转换层施工

3.1 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结合工程特点,采用PKPM 对转换梁的侧模、底模、对拉螺栓及扣件钢管高支撑架等进行计算。支撑体系采用满堂钢管支撑架,辅以框支柱牛腿卸载,采用的技术参数及措施如下:

3.1.1 钢管支撑架设计与计算

转换梁中最大截面为1.30m×2.00m,且大部分梁截面尺寸与此相近。经计算施工中转换层框支大梁立杆的步距h=1.50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间距分别为425mm 和325mm,纵距500mm。

3.1.2 牛腿设计与安装

为充分利用框架柱进行施工荷载的传递,在框架支柱四面距楼地面900mm高处设置钢板牛腿,钢板采用Q235 钢材厚10mm。沿梁长方向,增加2道斜撑,每道斜撑不少于3根,斜撑由梁跨中向框架柱斜向下设置,支撑在牛腿上,使部分施工荷载传递到框架柱上,从而减轻支撑架和下层结构的负荷。牛腿与柱采用φ18 的螺栓锚入框架支柱内45d,与框架支柱主筋及箍筋绑扎牢固,定位准确。

3.1.3 支撑架构造措施

为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梁支撑架沿垂直于和平行于梁截面方向设剪刀撑,每步脚手架与框架柱固接,为了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支撑架立杆上设顶托顶紧,下铺设-6mm×150mm×150mm 钢板垫板和55mm 厚通长木垫板铺设。

3.1.4 荷载的传递

由于转换层以下各层顶板无法直接承受上部传下来的荷载,所以在1 层和地下室与转换层梁支撑立杆相对应的位置,对模板支撑架进行加固,加固方式:与转换层相同的方法设置钢管脚手架支撑,单根竖管应在楼层上下对齐,并设置顶托以及-6mm×150mm×150mm 钢板垫板和55mm 厚通长木垫板。为保证施工安全,加固部分梁、板支撑架直到转换层施工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标准值后才能拆除。

3.1.5 钢管支撑架的搭设

钢管支撑架的搭设除满足以上设计尺寸外,其构造措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行规范的要求执行。为保证施工安全,加固部分梁、板支撑架直到转换层施工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标准值后才能拆除。

3.2 模板施工

本工程梁、板、柱以及剪力墙均采用了清水模板,其厚度及尺寸规格根据构件结构经计算选定。

3.2.1 梁、板底模板

为确保梁侧模和底模能承受构件自重及各种施工荷载,梁底采用18mm 厚酚醛胶合板,梁底支撑木枋采用100mm×100mm 方料间距100mm 铺设,φ48×3.5 钢管支撑,侧模选用18mm 厚酚醛胶合板,用双钢管夹φ12对拉螺杆锁固。板模选用:采用8mm 酚醛树脂覆膜板下垫55mm×100mm 背枋间距400mm。

3.2.2 模板安装方案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导致胀模,首先从梁下口以上200mm 标高开始设置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横向350mm,竖向400mm。为防止螺杆在侧压力下滑丝,所有螺栓均采用双螺帽。侧模用2φ48×3.5 钢管作背杠进行锁固,背杠竖向间距400mm,模距350mm。立杆下部与底模下横筒用扣件连接。螺帽与背杠间配以10mm 厚钢垫板,并每隔1.0m 设置φ48×3.5 钢管斜支撑一道。转换层顶板采用满堂支撑。同时,满堂支撑的横杆与两边的转换梁侧模顶紧,作为转换梁侧模的横向支撑。

3.2.3 特殊构造支模

转换层部分框支梁上下由板连接,构成箱型结构,其相连的板部分浇筑混凝土时,两侧框支梁混凝土对其压力大,浮力大,容易造成胀模,造成混凝土成型不良的质量问题,因此考虑在箱体内支设模板加固抗浮的措施。

3.3 钢筋绑扎施工

3.3.1 转换梁钢筋多,自重大,尤其在梁柱节点、框支主梁与框支次梁相交处钢筋穿插多,钢筋特别密集,绑扎钢筋时先进行纵向梁绑扎再进行横向梁绑扎。

3.3.2 梁钢筋绑扎定位措施。钢筋绑扎前,沿梁纵向每隔1.5m 搭设钢筋搁架。搁架用φ48 钢管搭设,以利于纵筋定位绑扎。除下部主筋外,每层纵筋设一排横杆,待该层钢筋就位绑扎固定后,拆除下排横杆再搭上一层纵筋搁架横杆。依次向上定位绑扎,钢筋骨架成型,箍筋焊接完毕后,即可拆除搁架。

3.3.3 钢筋绑扎顺序为:铺设垫块放置箍筋并固定、放置内箍筋分层穿设下部纵筋并绑扎固定、下部主筋层间垫以φ25短钢筋节,长度为骨架宽度、间距1000mm搁架配合分层吊挂中部及上部纵筋并绑扎牢固穿负筋、腰筋焊接箍筋拆除搁架固定梁侧面混凝土垫块验收合格后安装侧模。

3.4 混凝土浇筑施工

3.4.1 施工缝的设置

本工程转换梁施工采用一次浇筑成型,不留施工缝。因为转换梁自重大,为防止倾覆,选用了2台输送泵,对称浇筑。

3.4.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

本工程部分转换梁为大体积混凝土,现浇时内部产生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较高,且施工正值冬季气温较低,内外温差大,易开裂。选用商品混凝土时,其原材料、配合比需报监理审查通过后方可采用。实行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和均匀,振捣时,三根振动棒按程序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同时为减秒混凝土内的水化热,进行二次振捣,有利于内部水化热的散发。梁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电子测温对其进行测控,根据其监控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避免裂缝的产生。

3.5 混凝土养护

3.5.1 梁侧带模养护具有一定的保湿保温作用。转换层表面用两层湿草袋之间夹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湿保温,并定时浇水养护。

3.5.2 利用板与梁下满堂脚手架张挂两层麻袋及塑料薄膜将整个转换层梁四周封闭,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湿保温空间,减少热量的散失。在转换层梁封闭空间内悬挂碘钨灯进行升温,按每20m2一盏设置,照明升温时间为5~7d。

3.5.3 转换层混凝土养护期为30d。

4 结语

本工程经过精密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竣工验收时经过质量检验,框支梁达到清水成型效果,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