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ZCOM的中国式生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ZCOM的中国式生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动杂志,作为来自美国的互联网和中国杂志市场相结合而产下的混血儿,在2年多的时间里就已经开始活蹦乱跳起来。

再来一次

“一朝为贼,终身为寇。”北京智通公司总裁黄明明总是喜欢用略带自嘲的口吻来形容自己的这次选择。而早在2000年的中国第一次互联网高潮中,当时年仅28岁的黄明明就被卷了进来。

当时还差一个学期就能顺利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拿到MBA学位的黄明明,揣着从美国硅谷拿到的300万美元创业投资,回到了上海。在那里,他与李震、张春晖、邱浩等朋友共同创办了一个B2B网站―盟达中华网()。

“由于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身边做投行的人比较多,我们自己就想在网上做一个小型投行,把国外的中小型投资人和国内的中小企业联系在一起。”黄明明如此解释自己第一次创业的初衷。

不幸的是,虽然市场上有这种潜在的需求,但是真正往下仔细一看,这种机会还是比较难以把握的。首先,当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主上网人数非常有限;其次,类似投资、并购这样的复杂交易过程能够真正转移到网上的部分也是少得可怜。

很快和当时其他类似的网站,比如Sinobit、VC-Link等一样,mandachina也随着第一波互联网的泡沫散尽而永远地停在了岸边,不久之后就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写商业计划、和投资人打交道、融资,把一个公司从无到有搭建起来,这个过程在学校里面是永远无法学到的。”在黄明明的印象中,经历本身要比结果更有意义。 “当自己出去做过企业后,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跟这(创业)相比了。”黄明明笑称第一次创业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后遗症,“从那个时候起,我的心已经‘野’了。”

不过,黄明明并没有回避促使他再次选择“自己做”的另一个事实:大多数在美国企业工作的亚洲人在职位升迁上的道路上可能都会有一个天花板。“当你做到一定位置的时候,质疑的氛围就会回荡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必须花很多的时间证明自己。”

2001年,重返芝加哥大学并“顺利”毕业后,黄明明来到了美国的硅谷,希望能够从那里的高科技公司里面获取一些实在的经验。“但是到2004年的时候,很多想体验的东西已经体验到了。”

于是在经历过了HP、Siebel System、PeopleSoft等公司的渠道经理、亚太区市场总监职位之后,2004年,黄明明很自然地又回到了中国。

zcom的 “杂牌军”

由于传统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中国经济存在着一种独特的非对称性:消费者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企业相关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因此即使是像微软、仁科这样的世界巨头进来时也会遭遇到“中国难题”。

同时,黄明明发现中国的主流网站和五六年前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打开新浪的首页,除了广告多了些,增加了一点点视频外,大多数仍然是以静止的文本文件为主。”但是网民尤其处在社会基层的网民需求却在迅速转移,娱乐性内容替代收发邮件,看文字新闻成为网民的一大需求。

一边是巨大的需求,一边是供给的真空,“能说会道”的电子杂志成了满足广大网民需求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一方面网民可以像以前翻阅杂志一样来找内容,另一方面,电子杂志采用Flash形式,包含大量的和多媒体有关的影音、视频、音频方面的内容,同时,读者可以把它下载到硬盘上,在离线的时候也可以看到。” 2004年底,黄明明碰巧遇到了ZCOM最初的团队。“当时看到他们正在做的东西,我太兴奋了。我一直都想做一个既跟媒体相关,又是在互联网上的东西。没想到有人跟我想的一样,并且已经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

目前拥有1800万注册用户的ZCOM, 在去年整个团队不过十几个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兴趣小组,大家凭着对电子杂志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一些技术层面的探讨和研发。

随着黄明明的加入,ZCOM的创业团队变得更像一个“杂牌军”。“这个团队中,可能有人大学都没有上过。”在黄明明看来,出身并不重要。一个好的创业团队,需要成员技能和经历等各方面的互补。一方面要有人了解国内的市场,了解国内用户的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另一方面,需要有人比较熟悉资本市场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

与泾渭分明的第一代互联网创业团队相比,资本市场也经历了对海龟背景和概念的关注到第二代互联网创业注重实用性的转变。

配对

“找投资人就跟找对象一样,大家一眼看中有没有感觉很重要。”在今年5月正式注册成立北京智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前,黄明明就已经开始拿着商业计划书寻找意向中的投资人了。当时ZCOM的注册用户已经上千万,每天有十几本新杂志或者新一期的杂志问世,累积的发行量超过了2千万册。

此时黄明明觉得既然把“产品做好了”,也是时候该融资了。不过ZCOM的这轮融资看上去却似“得来全不费功夫”:总共也就接触了3~4家VC,ZCOM与凯雷的接触更是富有戏剧性。

“本来只是朋友之间的一次闲聊。”当时刚刚担任凯雷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肖枫问黄明明“最近在做什么?”,黄回答,“电子杂志。” 肖枫马上就来了兴趣。

事实上,肖枫的这种兴趣与凯雷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一脉相承。2004年年初,祖文萃出任凯雷亚洲创业投资团队负责人不久,就把目光瞄准了半导体设计、媒体、高科技制造和通讯行业等中国最具有机会的行业。其中,“新媒体更是属于重中之重。”

选定了行业之后,对凯雷来讲,最看重的是两方面:一个是行业的领导者,另一个就是团队。ZCOM以自己的用户数和发行量证明了自己在互动杂志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同时,极具互补性的 “杂牌军”也赢得了凯雷的青睐。

“这轮融资只花了3个月,1000万美元投资就敲定了。”黄明明透露,虽然另外两家公司也都有投资意向,他们最终选定凯雷的原因在于,“在创业投资领域,这个1000万元和那个1000万元并不完全等值。”虽然凯雷现在中国的投资业绩并不是很突出,但是ZCOM看重的是凯雷的品牌以及背后的资源网络等。“大家都比较低调,专注于做事情,沟通起来比较容易。这是非常重要的。”黄明明补充道。

事实也证明,凯雷的品牌效应,的确为ZCOM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拿到凯雷的融资后,一些硅谷的顶级VC也开始与ZCOM和凯雷接触,希望在下一轮融资里进来。

个人网站的商业力量

中国很多富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网站,都是一些个人网站。例如网上导航类的Hao123和265、电影音乐下载类的、软件下载类和文学类的网站等等。网民所需要的娱乐内容,几乎有60%是来自这些个人网站。

CNNIC今年2月份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网站约为66.89万个。调查报告同时显示,55.7%的个人网站是出于创建人的兴趣建立的,很多电子杂志的制作人亦是如此。

“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挺奇特的地方。也正是这样的特性,注定了这些个人网站从成立那天起,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服务有没有人用。”黄明明解释说,自2004年年初诞生后,直到今年五月份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之前,ZCOM的存在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家个人网站。

正是因为看到了个人网站在中国的巨大力量,作为一个电子杂志平台,ZCOM也在极力发挥个人网站的能量来扩充自己的内容。

这些凭着自己的兴趣制作电子杂志的个人网站,期望获得的只是自己的作品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传看所带来的成就感。ZCOM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ZCOM比个人兴趣更进一步的是其试图在这些个人网站中加入商业元素。

“让每一个小的工作室或者杂志制作人可以在ZCOM的平台上赚到钱,是ZCOM鼓励原创内容的一个方法。”据黄明明介绍,当一本杂志的下载量超过40万或50万时,ZCOM将负责联系投放广告,并且与内容提供者进行利益分成。

除了个人网站的原创内容,ZCOM的另一个内容渠道来自于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与传统媒体相比,电子杂志在传播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传统杂志的最大成本纸张和印刷,对于电子杂志来说几乎为零;其次,传统平面媒体的覆盖面是有限的,大多数期刊的发行没有能力达到二级市场以及很多边远城市和农村,一本平面杂志如果发行量达到10万份左右就相当不错了。在13亿人口的中国,期刊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寥寥无几。在ZCOM平台上,有的单本杂志下载量甚至超过了100万本,影响力更是到达了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ZCOM通过用户管理后台及时对读者做目标分析和阅读分析,并得到实时更新的信息反馈,可以统计出哪些栏目是受欢迎的,这些无疑都为内容制作提供了好的参考。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的采集和制作。“由传统杂志提供内容,ZCOM进行二次加工,两者的整合已经成为我们下一步的业务发展方向。”黄明明说。据悉,目前ZCOM已经开始和几家传统媒体合作,并且会把越来越提供了注意力投入到这方面来。

在推广上面,ZCOM采用了多渠道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和庞大的个人网站之间的联盟和下载软件的捆绑方式进行推广;另一方面ZCOM也在和一些大的网站合作,比如在百度、Donews上投放广告等等。

由于大多数电子杂志还处在免费阶段,作为一个电子杂志平台,广告依然是ZCOM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其中,要牵涉到与内容提供商的分成问题。“如果内容提供商有很强大的制作团队,并且自己来广告,在广告收益上,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会高一些;对一些靠发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媒体,由于ZCOM有互联网上的销售力量,分成比例自然就会高一些。”黄明明表示。

同时,ZCOM也在尝试着在原创内容上寻找新的盈利点。“比如说一些网民拍摄的比较有趣的照片,我们可以帮他们做成一个专集。当然初期这个费用会比较低。”

将互动进行到底!

“所谓的WEB2.0就是用户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且是内容的提供者。”黄明明对“超女”的互动模式印象颇深。

目前,ZCOM已经把互动确定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并且开始了尝试。在和一些传统财经类杂志的合作中,电子杂志上已经加入了“我要评论”的窗口,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很轻松方便地发表自己对所报道的财经事件的看法。同时,在这个专区,主编也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读者的评论。通过提供主编的QQ、MSN甚至Skype号码,读者也可以与主编在线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看法。黄明明表示,根据读者的评论,还会在传统媒体自己的网站上生成一块论坛的专区,这样,所有看到这篇内容的读者都可以进行讨论。

“这样ZCOM等于是在读者与主编,读者与读者之间构筑起了一个真正互动的杂志平台。”黄明明说。

“超女”所带来的另一个突破:在中国第一次把电视、互联网和无线网整合在了一起。这也是ZCOM希望下一步能够有所突破的点。目前,ZCOM所推出的拍客部落,就是为此做出的一个最初的尝试。

事实上,电子互动杂志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经过两年的尝试和探索后,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一些电子杂志平台,例如Xplus、Poco,以及电子杂志发行商北京阳光导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先后都拿到了数量不等的创业投资,并且都试图找到自己独特的盈利路径。

由于大企业客户通常每年都会有大笔经费用于企业的文化传播,阳光导航就是试图通过为企业制作电子内刊来切入这个市场。阳光导航已经成功地和一些企业签约的另一个产品《阳光电视导航》则被定位为促销品。

Poco把目光盯向了唱片公司。上个月,Poco刚刚和飞乐唱片公司合作推出了《香香正版音乐电子杂志》。通过线上和线下(光盘)形式的销售,与唱片公司进行利益分成。

“互动杂志行业其实才刚刚兴起”。在这个阶段,市场上的玩家主要任务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一起把市场做大。ZCOM的策略就是希望通过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迅速成为行业的绝对领导者。

尝试中,挑战仍然存在。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所培养起来的用户免费享受网络资源的习惯,电子杂志很难摆脱免费赠阅的模式。但是中国很多发行量大的杂志大都以发行收入为主,而且近几年来我国期刊的“百万方阵” 都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如何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实现杂志收入模式的转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变数。例如,各大杂志平台都对电子杂志的收费有过尝试,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坚持走收费路线的《阳光电视导航》,把目标锁定在了企业身上,但最终成功与否也只能拭目以待。

同时由于互动杂志和个人网站之间的合作时间也不是很长,两者之间合作模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还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杂志而言,由于制作电子杂志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不高,因此也很难保证一本有理想的传统杂志会甘心于仅仅扮演一个内容提供商的角色。

事实上,传统媒体的强势,也正是造成美国的电子互动杂志很难做大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