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胡适的乐观主义与勃朗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胡适四岁时父亲去世,从此由年轻寡母抚养。旧时代的女子,儿女是她在一个大家庭,一方地域的声誉所系。由此,年幼的胡适受到母亲十分严格的教育。胡适天分高,没有辜负母亲期望,很小就在学习方面较其他孩子 “特出一头”。之后外出读书,甚至出国留学,多是因了小时打下的良好底子。可诸事皆有利弊,胡适虽读书不差,可性格却早早“老成”。幼时就不及同龄孩子活泼,青年时以至于后来,理性 “十足”。这种由寡母抚养成长的性格,多内敛,趋于守成。但从胡适的后来大量著述看,其中虽常常说理,可大都给人一种乐观的气象。这种乐观主义态度,主要形成于留学时期的美国,其中根由,又与一位英国诗人勃朗宁相关。
由于年轻时的困惑,在《我的信仰》一文中,胡适说:“我到美国,满怀悲观。”但是在交了一些朋友之后,“对于那个国家和人民都很喜爱。美国人出自天真的乐观与朝气给了我很好的印象。……我不能避免这种对于人生持有的喜气的眼光的传染,数年之间,就渐渐治疗了我少年老成的态度。”随之,胡适举了一个实例,一次看球赛时,他只是以“哲学”的态度看比赛的“粗暴”和他人的狂呼。“而这种狂叫欢呼在我看来,似乎是很不够大学生的尊严的。”但看到比赛激烈之时,场上气氛对胡适有所感染,特别是“偶然回头看见白了头发的植物学教授劳理先生诚心诚意地在欢呼狂叫,我觉得如是地自惭,以致我不久也就热心地陪着众人欢呼了”。
这是环境气氛濡染。文字上,由于目光扩大,胡适也同样得到助益。一个诗人――英国诗人勃朗宁,就通过诗作,给了胡适精神及“实际”上的乐观主义影响。从现存的日记看,胡适去美国留学不长时间,就读到了勃朗宁。1911年4月17日,胡适日记有这么几句:“今日已为吾国三月十九日,春暮矣,此间犹有雪,天寒至冰点以下。”接下他引了勃朗宁两句诗:
啊,英格兰已是四月
该回去了。
胡适感触是:“读之令人思吾故国不已。”随时可以征引诗作句子,可见先前已经读到并且熟悉。1914年1月29日,胡适有一段以“乐观主义”为题的记述:“前诗以乐观主义作结,盖近来之心理如是。”“前诗”是胡适十来天前因为美国大寒记写的一首诗。结尾三句为:“明朝日出寒云开,风雪于我何有哉!待看冬尽春归来!”果然一派 “乐观主义”情绪。接下来,胡适说:“吾与友朋书,每以‘乐观’相勉,自信去国数年所得,惟此一大观念足齿数也。”对于胡适本身,这或许是其在美国收获的“惟此”一大观念也。一时兴起,胡适立即用“骚体”,翻译出他“最爱之”一节勃朗宁诗作:
吾生惟知猛进兮,未尝却故而狐疑。
见沉霾之蔽日兮,信云开终有时。
知行善或不见报兮,未闻恶而可为。
虽三北其何伤兮,待一战之雪耻。
吾寐以复醒兮,亦再蹶以再起。
翻译完毕,胡适很得意地讲:“此诗以骚体译说理之诗,殊不费气力而辞旨都畅达,他日当再试为之。今日之译稿,可谓为我辟一译界新殖民地也。”这首诗,后来胡适在用英文写作《我的信仰》时,再度引录。文章很早被译出,此诗翻译时采取白话。为方便解读,录如下:
从不转背而挺身向前,
从不怀疑云要破裂,
虽合理地弄糟,违理地占胜,
而从不作迷梦的,
相信我们沉而再升,败而再战,
睡而再醒。
从白话看去,胡适的文言骚体翻译,确实如其得意之言:“殊不费气力而辞旨都畅达”。对于作者,胡适这般介绍:“英国19世纪大诗人卜郎吟终身持乐观主义”。(“卜郎吟”,胡适原译)勃朗宁,今有译为“白朗宁”者。其人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诗人。他诗歌的基调为乐观主义,为很多中国留英美学子所喜爱。胡适之外,笔者所知翻译家、诗人梁宗岱就颇喜爱引述其诗作。除去乐观主义态度,他与瘫痪的女诗人热恋并私奔结婚,亦为世界文学史上著名佳话。其夫人当时及后来写作的情诗,以《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名出版,在中国更大受欢迎。
对勃朗宁乐观主义态度的喜爱,还让胡适在美国出了一次风头。翻译诗作并表达喜爱勃朗宁乐观主义后不过数月,见到康乃尔大学举办“勃朗宁文学论文奖”征文。胡适便以《论英诗人卜郎吟之乐观主义》为题,撰文应征。当时大约不自信,投稿时胡适未具真名。不料征文揭晓,头筹竟为胡适拔得。当年(1914年)5月9日的日记中(发表时拟题《得卜郎吟征文奖金》),胡适这样记述此事:“余前作一文,《论英诗人卜郎吟之乐观主义》,前月偶以此文为大学中 ‘卜郎吟奖赏征文’(此赏为此校已故教师Hiram Corson所捐设,故名‘Corson Browning Prize’),前日揭晓,余竟得此赏,值美金五十元。余久处贫乡,得此五十金,诚不无小补。”
这个美国校园设置的文学论文征文奖,竟被一中国留学生夺得,当然引起人们关注。“惟余以异国人得此,校中人诧为创见,报章至著为评论,报馆访事至电传各大城报章,吾于‘New York Herald’见之。昨日至Syracuse,则其地报纸亦载此事。其知我者,争来申贺,此则非吾意料所及矣(去年余与胡达、赵元任三人同被举为Phi Beta Kappa会员时,此邦报章亦传载之,以为异举)。”看来,不仅报刊记述,还有报馆采访。美国多家大小报纸发文,知道此事的友人,都来向胡适“申贺”。动静之大,非胡适“意料所及”。这不由得使胡适记起头年他和胡达、赵元任三名中国留学生同被选入“最有名誉”的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会员而为各界关注之事。
勃朗宁征文奖金五十美元,在当时不能算少。据《胡适口述自传》笔录者唐德刚教授介绍,当时一美元约合中国银元(“袁大头”或“墨西哥鹰洋”)两元五角上下。算起来这笔钱就值一百多银元。胡适原本考学的专业是农学,可读来觉着不合性情,便在二年级转入文学院主修哲学。当时就读的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因系州立,不收学费。但学生退学或转学,则必须补缴学费。故此中国留学生的监督每月从胡适生活费中分期斟酌扣出若干。胡适此时一方面生活费被扣除若干,另一方面还需常常寄钱给母亲补贴家用,显得拮据。所以这五十美金,对当时胡适,不无小补。这是实际收益,此外,胡适还赢得了荣誉。他在日记中发议论说:“此区区五十金,固不足齿数,然此等荣誉,果足为吾国学生界争一毫面子,则亦‘执笔报国’之一端也。”用今天的语言,为国争荣了。
这样自己喜爱,同时带来实惠和声誉的情形,人们当然不会随意忘怀。胡适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后,虽然为教学,办刊物,写文章,忙得不亦乐乎,可在精神方面,还有时去借助一下当年在美国获得教益的勃朗宁。1925年3月,胡适读到勃朗宁一首短诗《清晨的分别》,喜欢,就将它翻译出来:
刚转个弯,忽然眼前就是海了,
太阳光从山头上射出去:
他呢,前面一片黄金的大路,
我呢,只剩一个空洞洞的世界了。 罗伯特・勃朗宁
前此不久,胡适与表妹曹诚英(胡适结婚时的伴娘)有过一段深刻却短暂的恋爱,这个时期也写过多首看似隐晦的情诗。这首诗,虽然是自己喜欢的诗人诗作,可并非表现其“乐观主义”主旨的代表,胡适此时翻译它,显然是注重其中蕴含的另一番心情。不过两个月后,胡适又译出勃朗宁的一首痴念的情诗来: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我能等着你的爱慢慢地长大。
你手里提的那把花,
不也是四月下的种,六月才开的吗?
我如今种下满心窝的种子;
至少总有一两粒生根发芽,
开的花是你不要采的,――
不是爱,也许是一点儿喜欢罢。
我坟上开的一朵紫罗兰,――
爱的遗迹,――你总会瞧他一眼:
你那一眼吗?抵得我千般苦恼了。
死算什么?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这样炽热直白的诗句,胡适不曾写出。他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哩。
1931年,纽约Simon和Schuster出版公司发行一部“Living Philosophies”(《生命哲学》)。书中收有胡适“What I Believe”(《我的信仰》)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适又提到了给了他积极影响的勃朗宁:“就是在民国初年最黑暗的时期内,我还是想法子打起我的精神。在致一个华友的信里面,我说道:‘除了你的灰心失意,以为无希望外,没有事情是无希望的。’”接下来再次引录了他在日记中用骚体翻译的那首勃朗宁诗作,还回顾了当时的获奖心态:“1914年1月,我写这一句在我的日记上:‘我相信我自离开中国后,所学得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这种乐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了。’1915年,我以关于勃朗宁最优的论文得受柯生奖金(Hiram Corson Prize)。我论文的题目是《勃朗宁乐观主义辨》(In Defense of Browning’ s Optimism)。(杨按:此译名非胡适原译)我想来大半是我渐次改变了的人生观使我于替他辩护时,以一种诚信的意识来发言。”在这样重要宣示自己哲学思想的文章中提到一笔,当然并非炫耀,勃朗宁的乐观主义确实对旧时胡适精神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直到老年,到了可以回首过往之时,对于勃朗宁,胡适仍然不忘。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招邀在美的中国名人口述过往。胡适成了一名招邀对象。在后来出版的《胡适口述自传》中,他这样叙述此事:“在我大学四年级那一年,我获得卜O吟文学论文奖金。该项奖金原是英国文学教授,也是卜郎吟生前的好友,考尔逊所设立的。考氏曾在康乃尔大学教授卜郎吟诗。我用不具真姓名的方式写了一篇《捍卫卜郎吟的乐观主义》的论文投稿应征。那时我因为留学的生活费被缩减;同时我还要抽点钱接济母亲,所以生活甚为窘困。这宗五十元的文学奖金对我真是雪中送炭。再者由于一个中国学生竟然得了一个卜郎吟文学奖,当时竟然变成新闻。纽约各报刊都加以报导。这样一来,我这位薄有微名的讲演者也颇为人所称道,所以连当时美国文化重地的波士顿市内的‘卜郎吟学会’也请我去讲演,这就是我讲演的地区一直延伸到波士顿的原委。”(唐德刚译文)看来,勃朗宁为胡适赢得的,远不止区区五十元美金的实际收获。他在美国形成影响,这位英国大诗人也卓有贡献。 胡适
胡适当年获奖,对于他本人的意义,从其后来多次写文章及叙述中可以见出。笔者从此事中,除去了解到它对胡适的影响,还感到一点对人有重要启发的地方。一个人,感同身受的人事历练而外,阅读也可以显著改变精神向度。胡适当时在国内的“老成”性情及悲观情绪,到了美国后,受到蓬勃向上气氛感染,同时受到“终身持乐观主义”的勃朗宁诗作精神滋养,终于形成一生不悲观,不气馁,以最大的热情做学问、教学、编刊物……在国家危难时,打破“不从政”诺言,出任驻美大使……从而留下大量有益文字和任事担当清誉,以个人努力,给一个古老民族,注入一脉清浅却活泼的溪流。阅读的重要效用,胡适人生是一个极佳并切实的证明。对于读者,可以成为方便效法的充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