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一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传统行业而言,目前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1.6亿吨以上,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此外,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这些年的无序扩张也导致了长期产能过剩的风险。其产能利用率在2007年将近90%,由于盈利丰厚,各地一窝蜂而上的结果是产能扩张太快,行业产能利用率迅速降低,近两年已经降至65%左右。
新兴产业也难逃产能过剩的厄运: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目前产能闲置逾40%;光伏产业产能也严重过剩,据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的统计,产能己经达到了35吉瓦,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在40吉瓦上下,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还多。
从传统的钢铁、水泥等基建行业,到光伏产业等代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国的产能过剩是普遍的、全方位的。然而,中国现在进入经济转型期,当产能过剩遇到经济转型,产能过剩就成为更加棘手的问题。产能过剩将会成为这五年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中的巨大挑战。
二、产能过剩的影响
产能过剩在企业层面的影响如企业净利率降低,应收账款的增加,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将风险传递到银行业。产能过剩的发展还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下降,这会导致失业,打击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行压力。
此外,在宏观层面上,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其次,产能过剩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
三、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市场的过分干预以及政策指导上的不健全
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是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原因,表现在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市场供给的放大,加之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与下调,都明确的意味着需求的稳定甚至减少。此般投资驱动下的产业扩张必然带来巨大的亏损;然而这之后又会是进一步的地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等,如此的恶性循环。尤其在2009 年和2010 年“四万亿”投资带领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攀升;而2011-2012 年是行业前期投资下产能释放的高峰时期,然而这时随着经济总需求的逐季下行,产能过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但在地方具体的实施中缺乏严格有效地监督与审核,使得权利庇护之下的违反整体利益的项目集体上马。政策落实体系的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以及权力监督体系的不力与缺失,都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的恶化,解决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二)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机制不合理以及市场机制的缺失
中央对地方的绩效评价机制——唯GDP是图,是形成当今中国独特市场结构的关键所在。
中国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如政府给予企业的土地价格优惠、税收优惠、出口补贴等等;政府的运行也离不开企业:企业是一个地方GDP的“贡献大户”,是地方政府政权稳定的“定心丸”,在以GDP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唯一标准的今天,企业的生存状况与政府息息相关。
所以,中国市场形成了其独特的现象:经济学上基于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假设,很多时候,在中国企业的身上并不适用,地方政府对政绩的追求才是最高目标,GDP、就业和税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企业盈利。在GDP领导下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市场机制荡然无存。
四、产能过剩的解决对策
由于我国经济的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利益错位所致,所以中国产能过剩的解决,不能用逆经济周期的传统思路,即总需求扩张政策,因此产能过剩问题也凸显政策难题。如果不抑制政府投资的冲动,则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甚至会愈演愈烈,而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企业利润、使经济遭遇滑坡等。
所以,妥善、彻底的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必须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变GDP挂帅的地方官员提拔体系及政府对资源和生产的强大控制和影响,加快完善市场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严格破产退出制度,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从而有利于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应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一是取消过去的扭曲,改变政府的干预方式;第二是建立起和一般的新型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一)取消过去的扭曲,改变政府的干预方式
过去的三十年很成功,但是我们其实只是走了一个“半市场经济”,现在,是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了,把过去的一些干预取消掉。我们应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让自由竞争与优胜劣汰成为市场的主基调,给市场经济注入一些流动与新鲜的血液,给市场一个掌舵的自由,去探索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发展壮大,让整个社会、产业向着帕累托最优不断改进。
(二)建立起和一般的新型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刺激政策不只是财政政策,还需要有与市场相配套的“谁借钱谁负责”的机制;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改革,今后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加的专业化。过去是靠政府稳住经济,以后则要靠市场稳住经济,政府需要做的只是调控市场。
当经济的改革走向了市场化,那么现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政府主导、政府与企业利益错位等等乱象就都能得以消除和解决,从而为我国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