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依托道家与道教文化促进茅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依托道家与道教文化促进茅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茅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茅山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考察道家与道家文化在其中的体现;同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借鉴其他佛、道教名山的成功经验,提出进一步依托道家道教文化促进茅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茅山旅游业 道教文化 措施

一、概述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峰、洞、泉奇骊,有三宫、五观、七十二庵之说。从隋唐起,就以“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著称于世。道家与道家文化对茅山的历史发展影响甚远,也成为今天茅山旅游业赖以维持和发展的根基。

二、茅山风景区发展现状

(一)旅游景点中的道家与道教文化体现

道家与道教文化对旅游有深刻的思考,倡导的是一种“逍遥游”:即在旅游中通过全身心体验、感悟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状态;从赏玩山水之中直觉地把握自然和如自然一样的人生的生命律动,从而悟解天地人生之道,达到自我实现和满足。清代《茅山志》载:“句曲之于金陵,是养真之福地,成神仙之灵区。”茅山以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为主体,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二十八池,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山中宰相”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中写道:“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日夕欲颓,沉鳞竞跃。实是境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天复有能与其奇者。”茅山的秀丽风光、清幽之境,集天地之灵气、圣仙之神韵,确实符合道家之追求,隐逸世外、怡然自得,于自然的交汇中领略精神、采撷趣味。

茅山古迹众多,现有主要景点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元阳观、保朴园、华阳洞、金牛洞、八卦台、喜客泉等。

九霄万福宫,因其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顶,故简称顶宫。该宫依山而建,现有殿宇四进。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藏经楼,第三进为主体建筑太元宝殿,第四进为升表台和二圣殿。宫殿气势恢宏,讲究突出中轴线对称,强调天圆地方和阴阳五行的理念,内部布局和装饰融合了美术、雕塑等多种道教艺术,是茅山道教宫观建筑的代表。

元符万宁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侧,里面有睹星门、大王殿、灵官殿、东岳殿、老君殿三天门等景点,宫殿上方为高99尺的纯铜老子塑像。老子为庄子的老师,道教尊老子为共同的始祖,其《道德经》对后世影响深远。老子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清静无为和境界的超脱,是道家与道教文化精髓的体现,后人为其塑像表示对老子的无上尊重。

元阳观位于大茅峰东南坡,观内建有太元宝殿、石牌坊、祖师坊、灵应斋、玉道坊、地祗堂、易经馆等古建筑,以及上清派祖师三茅真君和福、禄、寿、禧神像数百余尊,是茅山道教上清派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展示。

保朴园位于南朝梁时“山中宰相”陶弘景遗址处,是道家隐逸养生益寿之地。园内松青竹翠,古树参天,终年泉水潺潺,空气清新。彭祖广场、五味斋、弘道场、沧澡堂、木屋居、玄甫(四合院)、放生谷等的建造皆以道家养生文化为基础,集饮食、起居、怡情、健身、寻幽、悟道于一体,是道家与道教文化有形实体化的很好实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茅山在依托道家和道教文化内涵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修复新老旅游景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茅山道教文化”已成为宣传茅山一张响亮的名片。

然而,这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最根本也最关键的一点――即是对道家和道教文化的挖掘不够深,仍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核心旅游产品因缺少其他产品的衬托而成为单一产品。

从单一个体来看,茅山风光秀美,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既有宫观建筑的雄伟,也有文人墨客的遗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齐聚,还是很有开发价值。但同其他道教名山如武当山、青城山相比,差距仍非常明显,主要是在江苏省比较有名。茅山不够高、不够险、不够奇,客观地说也就是一座几百米高的山应有的景色。所以,自然风光不是茅山旅游业的根本吸引点。旅游的本质在文化,茅山所依托的正是道家与道教文化。

之所以说对其的挖掘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首先是因为与茅山有关的人包括游客、导游、景区管理者、茅山当地居民等,大多都对所谓的“道”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信仰道教的人并不多。游客烧香、算命更多的是出于迷信思想――求财、求事业、求姻缘、求平安,真正出于感受道家和道教文化的人少之又少。游客对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直接来源于导游,导游应该对道教文化有较深入了解,但现状是本地导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数量偏少,大多数只是笼统含糊的讲解,少数甚至强行拉客骗钱。

这其次,道教旅游作为宗教旅游的一种,有其特殊性。如果人们对某种宗教并不了解,那么依托此种宗教文化所呈现的有形实体包括建筑、仪式、饮食等,最多只令人感到新奇,吸引力难以持久。人们只有了解此种宗教文化,才会有所感悟,并在逐次接触中加深理解甚至形成对其的虔诚信仰。这就要求这些有形实体有“精神文化气”,在游客与其接触中从各个方面展现出来。茅山在有形实体如老子像的建造、元阳观的修复、保朴园的新建等处下了不少的功夫,但其“道教文化气韵”还不够,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大殿里香客的吵闹和摊贩的叫卖声、顶宫门口到处拉人算命的皮条客、价格奇贵的香等都令这个原本清净的道教福地变得躁动不安、浮于表面。

现在来茅山的游客,大部分是参观宫观、烧香和算命,除了顺带看看自然风景、吃吃农家菜基本上就没有其他旅游项目了。茅山过于依靠核心旅游产品而忽略了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这对茅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茅山旅游商品也存在品种单一、缺乏原真性、品质低劣且粗制滥造、缺乏宗教旅游商品所特有的艺术性、典型性、独特性、极品和精品少等问题。

三、禅寺与武当山的启示

(一)禅寺:佛教文化的与时俱进

台湾禅寺是一座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现代化庙宇。开山方丈惟觉和尚针对多元、多变的社会现实,推行佛教“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力图使佛教理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焕发新的生机。

禅寺宏伟华丽而庄严肃穆,游客众多而虔诚安静。寺内法师、僧侣六根清净、潜心向佛、专注学习;禅寺图书馆有各个门类的书籍,还有用宽带互联网及先进的影音设备用来接收世界最新信息;除研习佛法,修行的1600多位僧尼广泛涉猎一切先进知识。禅寺经常与大陆进行宗教文化交流、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祈福法会。禅寺免费向世人开放,提供免费香;寺内有许多免费、虔诚的志工导游,除介绍佛寺外,以宣扬佛法为主,将佛教理念传给世人,不推销购物或烧大香;游客临走之际还可获得赠送的光盘和开光水。禅寺还投资为社会建造大学、中学和小学,向青年、青少年宣扬佛法,这些年来共投资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万元兴办社会福利。

禅寺在普及佛法与佛教文化、促进佛教文化与时俱进、保持佛寺庄严肃静氛围、以佛法立身正命并奉献社会等方面对茅山启示很大,茅山应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追本溯源,保护好自身独特的道家与道教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避免因片面追求商业经济而将道家与道教文化过分物质化、简单化、世俗化,致使其变味并丧失原有的吸引力。

(二)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多方面弘扬

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其弘扬道教文化、促进武当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非常值得茅山借鉴。主要包括:

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近几年,武当山的游客接待工作呈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除了传统的香客和观光游客外,以道教养生、学术研讨、道教文化等为目的的学习休闲型旅游团队明显增多。一些大型企业或团体纷纷到山召开集团年会,年会期间道协派道长讲授道教文化,取得很好效果。

筹资维修古建,努力保护文物。2009年春武当道协筹资3500万元整体购回武当山九宫之一的净乐宫、启动了五龙宫的修复工程。多年来,道协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所管理的“五宫一观”进行维修。同时新建武当山道教学院,为武当山道教功夫团购置了练功场所。

积极广泛开展中外道教文化交流。近几年武当道协先后接待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道教参访团1800多个,道教协会先后60多次组团到台湾、香港等地区和东南亚、欧洲及美国等国家进行宗教文化访问交流。武当山道教经忏功夫团还先后参加了香港国际道德经论坛大会、成都道教文化节、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第九届武汉道教音乐节等,表演武当武术、道教音乐,都获得好评。

发扬道教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武当山道教协会先后向印度尼西亚海啸灾区捐款10多万元,向南方雪灾地区捐款10万元,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0多万元,向西部功德林捐款5万元。与此同时,先后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小学、贫困村建设等项目捐款,累计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

积极宣传武当山道教文化。武当山道教协会创办《武当道教》杂志,建立“中国武当道教网站”。道协支持、参与有关单位整理、出版了《中国武当中草药志》、《武当山画册》、《玄天上帝典藉》、《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等,还支持、参与了电视连续剧《武当》、纪录片《问道武当》及多部影视剧光碟的制作。

四、依托道家与道教文化促进茅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尊重山水本性,保护自然环境

茅山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充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尊重山水本性:对现有自然群落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任其自然演进;对经营轮伐的人工林则将地带性植被科学恢复与景观林营建有机结合,实施旅游导向的林相改造;对采石场等不可恢复生境则可规划建设成奇特功能景点。同时严格景区人为干扰类型和程度控制,注重景区自然景源开发,禁止与资源保护和旅游景点开发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在道路、服务设施等建设时重视减少环境负荷。

(二)筹资修复古建,新建葛洪、陶弘景纪念馆

茅山鼎盛时期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及对茅山道院的毁坏较为严重。茅山应根据实际情况,筹资重点修建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文化内涵较深的宫观建筑,重现茅山鼎盛时期的恢弘大气、香火之盛。

同时,新建葛洪和陶弘景纪念馆。葛洪和陶弘景作为茅山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历史文化名人,对奠定茅山作为古代炼丹和本草著作发祥地的地位贡献突出,深刻影响着中外医药文化。陶弘景还继承老庄的哲学思想、葛洪的炼丹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家的观点,深刻影响茅山的道教文化。现仅在九霄万福宫左门一侧有葛洪和陶弘景的泥塑像,与两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地位非常不符。茅山应为其修建纪念馆,以提升茅山享誉中外的历史人文品位、充实旅游观光意义。

(三)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

茅山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分客源市场,以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开发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道教教事旅游。这主要针对有坚定的道教信仰的旅游者,在一些特别的道教节日和庆典时期专门提供的旅游产品,为信徒提供法事活动服务,为非信徒游客提供相应的参与活动。

2. 道教观光旅游。茅山丰富独特的道教文化资源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结合,使观光旅游成为茅山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茅山在这一块已经取得很大成果,需要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保护的力度,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在大型道教活动、宫观建筑、道教文化艺术、道士生活习俗等观赏方面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普通旅游者。

3. 道教文化旅游。道教旅游本质是一种文化旅游, 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是其发展的重要依托。茅山道教的宫观建筑艺术、斋醮仪式、养生医学、石刻绘画、音乐、舞蹈、服饰等无不蕴含了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这种旅游对旅游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比较高, 可以开展诸如茶艺文化游、建筑园林游、文化考察游等。

4. 道教修学旅游。这主要是针对学者、宗教研究者等的旅游,学术分量较重,有助于茅山道家与道教文化的深层次发展,研究有心得者还可著书立说,提升茅山道教名山的实力和影响力。

5. 道教民俗旅游。茅山道教民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特色。过去由于交通不方便,一些地方风俗和文化保留的很完整,为茅山发展道教民俗旅游打下坚实基础。茅山应大力开发道教民俗文化游,开辟民俗文化旅游区,集中展现一批民俗民风,既可扩大旅游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开发道教民俗文化游应就地取材,原汁原味、纯正地道,少一些模仿、多一些古朴,突出“惟我独有、惟我独优”的特色,加强游客参与性,使游客置身其间,体会道教民俗的博大精深。

6. 道教饮食、养生旅游。道教养生术是道家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道教倡导清心寡欲、返璞归真,其饮食往往利用当地天然物产精制而成,讲究营养和清淡、不求肥甘;道教在饮茶方面也颇有研究。此外,道教宫观往往位于环境清幽之地,其中的道教人士恰恰是从事养生术活动的人才,因此,可以把道教养生术与旅游结合起来,用道教养生术为游客服务。

茅山在饮食、养生旅游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新开发的保朴园初步实现了茅山道教养生术的理念。茅山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饮食、养生旅游的横向和纵向开发:进一步丰富药膳的菜色和内涵,尝试在餐厅中出售真空包装药膳,请一些有经验且有行医资格的道士为游客开保健药方并现场配药;有计划地建立疗养院、度假村,从事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洗浴等;在商店中出售富有道教特色的茶、酒、饮料等特色饮食商品,具有保健功效的日用品、家具,与饮食、养生有关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但同时要注意加强茅山相关部门对这些餐厅、疗养院、度假村、商店的监管,确保其出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对游客有益无害,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防止不法商贩有机可乘,破坏茅山饮食、养生旅游的形象,促进茅山饮食、养生旅游健康、规范地发展。

(四)开发特色道教旅游商品

茅山应大力开发特色道教旅游商品,不仅作为游客旅游的纪念、将其良好的旅游感受和印象延伸到旅游结束后,还能在独具匠心的商品设计中体现和宣传道教文化,增加旅游收入。

茅山道教旅游精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宫观建筑、雕像等的微缩模型,如元符万宁宫上头的老子像,不仅计入吉尼斯纪录,其左手下方似戒指的蜂巢更有吉祥之意;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对道教发展影响深远;将老子像模型作为旅游商品非常具有纪念意义。二是与道家和道教文化有关的书籍、画册、工艺品、音像制品的出版,内容包括茅山历史与传说、茅山道教典籍、斋醮仪式讲解、道教建筑、道教服饰、道教音乐、道教医学养生、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等。三是与道教法事及民俗有关的器物用品,如茅山道士擅长做法,其在举行斋醮仪式时所用的法器也可以模仿复制成为独特的旅游商品,对游客吸引力非常之大。四是茅山茶叶;品茶论道在道家与道教文化中有非常突出的体现,茅山有葛根茶、青山茶、花茶等,已有一定名气,可作为游客馈赠亲友或自己品尝的绝佳旅游商品。

(五)大力培养茅山本地高素质导游人才

导游作为直接面向游客的人群,在宣传道家与道教文化的作用中举重若轻。面对当前导游人员数量偏少、素质偏低的问题,茅山应加大力度、培养本地高素质的导游人才。这些人在对茅山道家与道教文化有全面、深刻了解的同时,应心怀对道法的虔诚、崇敬的心理,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受、满怀感情地为游客讲解,提升茅山导游形象,使游客能较好地理解茅山道教文化。

(六)建立茅山道教学院,向世人普及道法与道教文化

现代人压力大、思想负担重,道教主张清净无为、崇尚自然、自在精神的思想,对现代人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茅山应该学习武当山的做法,建立自己的道教学院,一方面是为了培养道士,也是其主要目的;另一方面虽然次要,但却更具有普世意义,即让常人也能寻得一处清净之地,置身其中,聆听道法,虽然时间长短不一,但也有耳濡目染、清心静欲、指导行为之效。除了道法,还可以讲解与茅山道教有关的历史、传说、优秀文学作品、美术和音乐、宫观建筑理念和意义、庙会等民俗、养生之道及特色饮食,使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领略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茅山道教文化名山的影响力亦逐步提升,依托道家与道教文化发展旅游业的初衷得以实现。

(七)利用高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与时俱进,传承弘扬道教文化

禅寺和武当山利用高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做法对茅山有很好的启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修复宫观等古建筑时在其中融入科技和信息技术元素,如灯光照明、背景音乐、内部管理等,使游客的观赏效果更好。二是建立茅山图书馆:不仅有各个门类的书籍,还有用宽带互联网连接起来的电子计算机以及先进的影音设备用来接收世界最新信息,使茅山道法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三是建立茅山道教网站,布与茅山道家与道教文化的咨询、新闻、知识、文化艺术,使大众能方便地对茅山道家与道教文化有所了解。

(八)积极开展国内外道教文化交流,借鉴他人宝贵经验

茅山应深化道教文化研究,增强自身的道教文化底蕴,积极开展国内外道教文化交流:可定期举办茅山国际道教文化节,组织举办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参加其他地区的道教文化节、道教音乐节、道教学术研讨会,接待国内和其他国家的道家参访团并到其他地区和国家进行宗教文化访问交流。这不仅可以促进茅山与国内外其他地方的道教文化交流、借鉴他人宝贵经验发展建设茅山道家和道教文化,也可提高茅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促进茅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九)承担社会责任,发扬道教济世利人传统

道教在“仙道贵人,无量度人”的教义思想主导下,践行和光同尘、济世利人的教化,以实现自我的理想价值和社会作用。茅山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继承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精髓,发扬道教济世利人的传统:可向灾区捐款,支持参与敬老院、福利院、希望小学、贫困村建设等项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鼓励到茅山的游客也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须规范管理,将资金去向明细公开);从而建立茅山承担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向世人展示茅山继承践行道教优良传统的决心,提升游客对茅山的好感,形成口碑效应,推动茅山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世菊.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

[2] 孔令宏.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J].浙江大学学报,2005.

[3] 赵岩,曹珊珊,武敏.茅山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9.

[4] 郑嬗婷,陆林,杨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陈艳秋,出生年月日:1991年8月29日,籍贯:江苏句容,专业/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