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导”的教学实践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视以及理解的加深,“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劣势越发明显,已无法满足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伴随着新课标的稳步实施,促使教学模式不仅需要符合学生学习以及数学知识的特点,而且需要满足教学的艺术性要求;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充分认识“导”的重要性,养成“导”的习惯. 本文对高中教学导学案中“导”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此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实践
分析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不难发现,“导”是导学案的基础,是导学案教育价值体现的途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能够让教师在充分参考导学案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讨与学习,而后利用导学案进行导读、导思以及导练,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导学案教学模式为探究载体,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 导学案中“导”应遵守的原则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应充分意识到“导”应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明确导什么、如何导、准确把握导的程度,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导学案中“导”应遵守以下原则:
首先,强调本质.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多,形式多样,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突破数学知识形式的限制,力求将数学思维过程充分地加以体现. 为此,数学教师应重视每节课堂“导”的分析,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上,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思想,以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
其次,启发探索.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导”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因此,在数学导学案编制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情况全面把握,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经验等,在此基础上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索. 同时,考虑到高中生个体性差异,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不同,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
再次,重视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将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加以体现,尤其还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在内,同时在设置问题时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与感知数学知识,理清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注重问题设置的清晰性与梯度性. 即,问题应由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而且阐述明确,避免学生因理解不透彻而产生歧义. 同时,在设置问题时应将学生的学情考虑在内,注重“导”的衔接性,尤其不能刻意增加问题的难度. 另外,数学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认知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对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利用导学案中的“导”实施教学,是数学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文接下来从导学案本身文本式的导以及导学案教学时课堂中的导两个方面入手,对“导”的策略进行探讨.
[?] 导学案本身文本式“导”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将重点放在“导在何处”,如此才能确保导学案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理解比较吃力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导”为学生彻底地解答疑惑,为其更好地学习与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首先,导在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 学生遇到不知如何下手的数学问题,经过思考没有头绪时,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反应,通过精心设计给予适当的引导. 同时,应准确把握引导的度,既能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的思考时间,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例如:已知n>0,求函数m=的最大值. 针对这一数学题目,很多学生感觉似曾相识,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此时,教师可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题目要求求解m=的最大值,那么就是求解其倒数的什么值呢?”通过这样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n>0这一前提条件,发现利用高中数学所学的不等式知识就能求解.
其次,导在思维局限之处. 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因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或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看到比较熟悉的题目时往往采用之前的思维方式进行求解,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较大. 结果很多数学题目虽看似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用之前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准确地求解出答案.
例如:在讲解对数函数知识后,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函数y=lg(ax2+2ax+1)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从形式上来看,学生比较熟悉该类题目,于是进行求解. 但能够准确计算出结果的学生非常之少,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调查发现,原来很多学生将该函数值域为R,理解成了定义域为R进行求解,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正确的. 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引导时应要求学生思考:当上述函数定义域为R时,要求学生求解a的取值范围. 通过如此引导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两种表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此类数学题目.
最后,导在容易混淆之处.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在学生容易混淆之处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例如:抛物线有四种标准方程,学生很容易记混淆. 为此,教师应从平方式、图象开口方向以及对称轴引导学生进行记忆与理解. 数学教师可结合抛物线图象,对四种标准方程加以总结,以帮助学生记忆,如可将其概括为“左平右看轴,符号定开口”.
[?] 导学案教学时课堂中“导”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导学案在课堂上的应用,尤其应重视导学案的管理. 通过导学案的管理及合理应用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利用导学案实施课堂中的“导”时,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导在学生的学有余力之处.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导学案实施教学时,应加强在课堂上的巡视,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发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导学案中的内容,教师应适当拓展一些数学知识,以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圆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可充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研究导学案中的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导学案中的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应适当加以拓展. 当学生熟练掌握了直线与圆关系内容时,教师可列举这样的例子:已知直线方程y=x+b,圆的方程为:x2+y2=3,当直线与圆分别满足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以及没有公共点时,b的取值是什么?并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两种方法加以解答.
其次,导在学生的争论之处.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争论,尤其导学案教学强调学生先进行学习,而后由教师进行引导.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提供了可能. 因此,师生、学生之间争论的情况时常发生,而此时高中数学教师应把握机会,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分析出学生争论的根本原因,明确学生争论的知识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争论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空间角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平面角知识,而后询问学生平面角的相关定理在空间角上是否仍成立,由此便能引发学生的争论:部分学生认为成立,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 最后,数学教师加以证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角知识. 而且通过在学生争论处的“导”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构建系统、连贯的数学知识结构,为其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话题是经久不衰的“常青树”,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导学案教学的优点,合理运用导学案,将导学案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遵守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导”的策略,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正是高中一线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