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读、看、析”中学会审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读、看、析”中学会审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同样缺乏思考的习题也是不值得我们学生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完成的,因为这更不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品质。

一、提高认识,养成认真审题的意识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们不乏举出很多名人大家有着良好习惯而成就一生的故事,正是他们那种或勤奋,或严谨、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习惯,才使他们名留青史,启示后人。数学中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我们迈出成功解题最关键的一步。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好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反之就像旅途中的行者,没有明确的方向,怎能到达终点。所以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意识习惯,努力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逐步认识到只有认真审题,才能解好题。

二、培养良好审题习惯的策略

1.让学生会读。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数学学科的读题,是指让学生在看题目的过程中了解题目的基本信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题读百遍,其义也会自现。例如:在解决“小明的爷爷今年60岁,比小明岁数的6倍还多6岁,小明今年几岁?”时,通过读题学生要感受到这是爷爷和小明年龄的问题,已知了爷爷的年龄今年60岁以及小明年龄和爷爷年龄的关系“爷爷比小明岁数的6倍还多6岁”,要求的是小明的年龄,小明的爷爷年龄不仅仅是小明的6倍,而且比小明岁数的6倍还多6岁,等等。只有读懂这些,才能有效的进行分析,解答。每次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读题。而当学生经过反复阅读,逐渐清晰题间条件与问题,悟出数量关系,才能明晰解题的思路。

2.帮学生会看。看题即阅读,理解题目。如果说会读题仅仅是学生了解题目已知什么,那么会看题就是学生要看清楚,弄明白题中要求什么。在实际学生作业过程中,很多学生读题时很粗心,在还没看清题目的问题的情况下,即匆匆作答,根本没看清题目中要求什么问题,有几个问题,结果错误百出,贻笑大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学生读题后连题目中有几个问题,要求什么都搞不清楚,谈何正确的思考,清晰的分析,怎能做到心中有数,深谋远虑?所以如果学生多读不通的情况下,可让学生紧扣题中的关键词,前后联系,看清条件之间前后因果关系,直到学生看懂理清题目中的基本条件和问题。例如食堂运进一堆煤,重7/8吨,第一天用去1/5,第二天用去2/7,还剩下这批煤的几分之几?题中已知这堆煤的重量和两天各用去这堆煤的几分之几,要求还剩下的煤是总量的几分之几,不是求还剩下多少吨煤,应把这堆煤看做单位“1”,用单位“1”减去第一天用的几分之几,再减去第二天用的几分之几,得到还剩几分之几。可是很多学生粗略的读题以后,经常就用7/8-1/5-2/7,就是看不懂题目的问题带来的结果。只有让学生真正看透了,才能做到正确解题。

3.助学生会析。析即分析、解析之意。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当学生读懂了题中的条件,看清了题中的问题,还要学会正确分析题目中条件之间的联系,把握条件与问题的因果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只有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考解析中才能产生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思路,才能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的局面。

例如两地相距383公里,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先走1天,一共走5天才和乙相遇,已知每天甲比乙多走10公里,问甲乙两人每天各走多少公里?

当出示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面露难色,不知如何解答,但是当学生经过多次读题,终于有了起色,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当学生说出一种解题方案后,多种解法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了。

解法1:甲走5天,乙仅走5-1=4(天)。假如甲每天比原来少行10公里,则与乙的速度相等。那么甲行5天,乙行4天,就相当于乙行5+4=9(天),这时两人还相距10×5=50(公里)。乙9天共行383-50=333(公里),乙每天走的就可以求出来了。乙每天走多少公里知道了,甲每天走的也就可以知道了。

解法2:甲行5天,乙行4天,假如乙每天比原来多行10公里,则与甲的速度相等。那么甲行5天,乙行4天,就相当于甲行5+4=9(天),这样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要多出10×4=40(公里)。即甲9天共行383+40=423(公里),所以甲每天走的就可以求出来了。甲每天走的知道了,乙每天走的也就可以知道了。

解法3:除上述两种方法外,本题还可以用列方程来解。设甲每天行x公里,那么乙每天行的就是(x-10)公里,已知甲行5天,乙行4天,两地相距383公里,则可列出方程:

5x+4×(x-10)=383

解方程,就可以求出甲每天行多少公里,甲每天行的求出来了,乙每天行的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读题、看题、析题习惯是正确解题的保证,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审题品质,才是我们学好数学即其他学科的前提条件。当然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