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奥运开蔓式缶引发的相关土类乐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奥运开蔓式缶引发的相关土类乐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最让大家难以忘怀的是:开幕式上亿万观众与2008名击缶者一块击缶倒计时拉开开幕式的序幕。在让世人为之惊讶、震撼的同时网上有很多人留言问我国有如此之乐器?缶为何物?其实,缶虽然没有沿用它原来的陶土样子登上舞台,但苷作为我国古代乐器的一种文化遗产,却时刻潜移默化的给后来研究者以灵感和动力,不仅创造出了今天的“高科技缶”;同时,早在1985年就创造发明了被称为“奇瓷神韵”的瓷瓯。缶和瓷瓯有什么渊源呢?

[关键词] 缶 瓯 碗琴 瓷瓯

缶是古代用来盛酒的陶器,“缶”起初为先民们装食物、盛酒的器皿,它口小腹大,敲击时空洞有声,后发展为打击乐器,因陶土而制所以用古代八音分类的说法,缶属土类打击乐器。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击缶”的演奏形式。《诗经・陈风》中记载说,“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击缶是相当流行的风俗。《风俗通义》说:缶者,瓦器,秦人鼓之以节歌”。陶缶因大小、厚薄有别,故击缶时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史记》中记载公元279年前,“渑池会”上,秦王与蔺相如的较量,主要表现为秦王哄骗赵王为其鼓瑟并记之,使赵王受辱;而蔺相如立即反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并记之。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缶在当时并不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乐器,奥运会开幕式的缶当然不能将最原始古老的2008个陶缶搬上去,而是以湖北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重新设计了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高科技缶”,因此和人们所经常在书中或字典里解释的圆形大肚缶形象有所不同。后来时间的推移,瓷器的发明使得人们逐渐将瓯作为取代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击“缶”演变为击“瓯”

瓯是盆孟一类的瓦器,很像个小碗。关于瓯的记载有:如唐代传奇《飞烟传》“善秦声,发文墨,尢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合”《乐府杂录》“以越瓯,邢瓯十二。施加减水其中,以筋击之,其音妙于方响”;唐诗《郭处士击瓯歌》和《李户曹小妓天得善击越器已成曲章》“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匀滑自轻淡随风摇曳有余韵,测水深浅多泠声”。从以上记载可以证实瓯在唐代的盛行。据唐代段安节耳目所接写成的《乐府杂录》,对乐师郭道源演奏的瓷质古乐器“瓯”的记载,说明了用瓷器做的乐器已经比较完善。他说“以越瓯邢瓯十二,施加减水其中。以筋击之,其音妙于方响”。这里所说的“瓯”是指唐代最有名的白瓷窑所生产的瓷器,叩之作金(钟)石(馨)声,是当时的贡品,是一种类似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碳状器皿。唐代传奇《飞烟传》中记述的一个叫步飞烟的女子“善秦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合”的故事,与唐诗《李户曹小妓天得善击越器已成曲章》和《郭处士击瓯歌》等诗篇中,对击“瓯”艺人高超艺术才能的讴歌和对“瓯”乐的生动描绘,则说明了古乐器瓯,在唐代的盛行,以及人们已从瓷器的烧制过程和碗盒杯碟这些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用瓷的使用中,发现并掌握了叩击瓷器会发出金石之声,可以用水调音并与其他乐器的音律相全的规律。

碗琴

“碗琴”与瓯的发声原理及奏法相似。是在饭桌上摆满许多汤碗、饭碗及小酒杯,很有节奏地用筷子敲打着瓷碗,演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其声似泉水叮咚,琵琶铮铮。瓷器的这种特殊音色是其它任何乐器难以比拟的。古人形容它“声如磬”就是这个道理。

解放后,有不少人为了发掘和继承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传统,曾对碗琴艺术进行了许多探索。根据一位音乐老前辈所知,在一九八二年底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中,在一九八四年拍摄的电影《瓷娃娃》中,都有碗琴的演奏。而在瓷都景德镇,因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五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人对碗琴艺术进行探索。如景德镇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保留节目《彩绘舞》及景德镇市和江西省的历次文艺会演中,都有碗琴的演奏。其中,以景德镇市工人文化宫研制过一种铁架子夹固式碗琴。当时很有影响,因为他用每家每户都有的、天天都要使用的极其平常的瓷碗,奏出了美妙动听的音乐,使人耳目一新不过,遗憾的是后来他们这一研制工作中断了,没有继续深入了。

瓷瓯

瓷瓯是景德镇1985年由景德镇歌舞团团长姚泉荣和演员刘少军根据古代打击乐器缶、瓯、碗琴产生灵感研制而成。它是由瓷盘为发声体,托盘、支架、击瓯棒四三部分组成。托盘本质结构内有弯曲形铜制支架固定瓷盘:支架是金属结构,底部装有滑轮,便于舞台调度。托盘、支架由螺钉固定,可以拆卸便于装箱搬运:击棒由竹片削制而成,捧头适当缠以胶布,使其音色更加柔和。发声体有42个大小不等,厚薄不一的瓷盘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它的产生为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的光环和荣誉,也为如今的景德镇瓷乐团奠定了充分的基础,先后获得了1985年江西省首界音乐节特别奖、1986年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1987年文化部科技四等奖,并被报批省市科技进步奖,被列为我国民族乐器的新品种。

笔者专程走访了瓷瓯的发明者之一景德镇歌舞团团长姚泉荣:70年代末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姚泉荣同志来到了景德镇歌舞团,作为一个外乡人,对进入这样一个瓷的世界非常好奇,当无意敲击的瓷的悦耳的声音传入耳朵后。对音乐的敏锐使他心中有了想法:这么好的资源、这么动听的声音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并制造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乐器呢?受古代器乐文化中曾有的缶、瓯、和前人研究的碗琴的启发,1983年他开始起草计划并向省文化厅提出申请这一课题,后获得省文化厅、省科委、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专向拨款,研制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据姚团长说瓷瓯和碗琴的道理相同,他也是受了这个启发,但是碗琴要演奏曲子需要摆满桌子,很占地方,他将盘子叠来定好,也能达到很好的声音效果。将以十二平均律调音。音域扩展到两个半八度。按照我国古代六律六吕排列音位。音域可达两个半八度以上,归纳为两种打击路线方式,两旁的音基本相似,易记谱演奏。第一套瓷瓯在初期时没有系统的专业的制作点,所有的瓷盘都是在当时的有名的大瓷厂(光明瓷厂、红光瓷厂)挑选的,也就是我们每天吃饭的日用瓷盘,第一套三排梯形瓷瓯作为发声体的盘子有汤盘,平盘,小拚盘,形状大小花色都不一样,要挑选到一整套的盘子可真是不容易,常常是若大的仓库的一头挑到另一头,甚至跑上好几介瓷厂的仓库。工作人员要拿着定音器,乐器边敲盘子边寻找,因为不是专业的制造,所以工作强度很大,并且音准效果不是理想。1985年10月,景德镇市歌舞团原团长姚泉荣与歌舞团演奏员刘少军终于研制出了新型乐器――三排梯形瓷瓯,简称瓷瓯。同为器皿之声。它的名字中的瓯就取之于古代器乐中的瓯。

结语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音乐,都与该国的民族乐器有血肉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缶虽然没有沿用它原来的陶土样子登上舞台,但它作为我国古代乐器的一种文化遗产,可以给后来研究者以灵感和动力。创造发明出了取之原型却又超越之的一个个奇迹,为世人带来了美的享受,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新品种一一被称为“奇瓷神韵”的瓷瓯也已逐步成规模,并且它的演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我们期望人们将更好的传承我们古代的器乐文化精华,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