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古人四声一贯”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古人四声一贯”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顾炎武在古音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提出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本文主要着手于他的“古人四声一贯”说,分析该理论提出的条件、内容及其局限性,同时,从这一理论探讨顾炎武古音学的得与失。

关键词:顾炎武;“古人四声一贯”说;古音学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078-02

对于古音学研究,我们所熟悉的阶段是从宋代的吴Э始的,事实上,古音学研究的萌芽始于汉魏六朝,六朝人对《诗经》取韵或“协句”注音正是一个例证。古音学研究,从宋吴А⒅b裕到清顾炎武、江有诰,再到现当代章炳麟、王力,整个过程可以用“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来形容。后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充实并推动着古音学的进一步发展。

顾炎武,明末清初人,他的许多重要理论对后期的古音学有极大的影响。历史的原因,个人的条件,让他的学术不拘一格,坚持真理,不盲目遵从前人的研究,而是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说。顾炎武在音韵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是《音学五书》,该书包括《古音表》《易音》《诗本音》《唐韵正》《音论》等,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如“古诗无叶音”说、“古人四声一贯”说、“入为闰声”说等。{1}本文主要讨论顾炎武的“古人四声一贯”说的得与失,以及他的古音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古人四声一贯”说的提出

自古以来,关于四声的话题是不断的,先是四声的来源问题,再是上古时期是否存在四声问题等,学者们在自身的理解基础上,提出见解,可谓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四声其实早已存在,只是人们还未意识到,直到南北朝时的沈约等人为此现象提出“四声”这样一个专业术语。至于上古是否存在四声的问题,在古音讨论的初期,很多学者认为先秦根本不存有四声,如明代的陈第。清代学者认识较一致,认为上古有声调。顾炎武《音论》中有两篇专门讨论四声问题,他的观点是肯定古有四声。

顾炎武“古人四声一贯”说是怎样提出的呢?我们知道,语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声韵调总会有些许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阅读古韵文时语音不和谐的现象。正是这种不和谐现象成了叶音说与通转说产生的导火索。对于叶音说与通转说的出现,有学者明确提出过反对意见,但反对却是不彻底的,同时,理论的不完善,研究方法的欠缺,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陷入叶音说与通转说之中。

顾炎武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提出“古人四声一贯”说,他说:“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今一一取而注之,字愈多,音愈杂。而学者愈迷不识其本,此所谓大道以多岐亡羊者也。陈氏之书盖多此病。”可见,“古人四声一贯”说就是为了反对叶音说和纠正陈第《毛诗古音考》而提出的。

二、“古人四声一贯”说的内容

对于顾炎武“古人四声一贯”说内容,王力先生曾说:“依顾炎武的意思,古人虽有四声,但每字并不限定读某声,字的声调可以随时看情形而定,所以他认为古人四声一贯。”{2}后来他又说:“四声一贯之说颇有可取。但是容易令人误会,以为上古汉语没有固定的声调,只是任意抑扬高下而已。”{3}究竟顾炎武是怎样论述“古人四声一贯”说的?

对此,从顾炎武《音学五书》对“古人四声一贯”说的论述,可以看出:

(一)顾炎武是承认古有四声的,这是他理论的基础,只有四声,才会有“迟疾轻重之分”,才会存在“平多韵平,仄多韵仄”的现象。

(二)揭示了四声的常变关系,认为古代四声与其他事物一样,既有常规变化,也有特殊变化。

(三)“古人四声一贯”说是相对诗歌而言,实际语言中,古四声是“一定而难移”,即这一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实际语言中的四声是有定的,只是“歌者”的缘故,才可以四声并用,即“有定之四声以同天下之文,无定之四声以协天下之律。”

(四)“古人四声一贯”有规律可循,“然上如其平,去如其上,入如其去,而又还如其平。”即由入到去到上到平,由音短的向音长的转化。

三、“古人四声一贯”说的贡献

顾炎武的“古人四声一贯”说,在古音学研究,特别是上古声调方面的研究上,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古人四声一贯”说揭示了古人诗歌中四声分押与通押的常变关系。古人用韵,平上入分用是常规,通押是变例,具体用韵时如果一味地强调常规,反而可能破坏了韵例。就如陆志韦说的:“只知‘常’而不知‘变’,强以声调分类,结果割裂了诗章,破坏了韵例。”{4}顾炎武正是明白了这种常变关系,才突破了叶音说与通转说的桎梏。

(二)“古人四声一贯”说给后人很大启发,如清代江永受其启发,进一步建立了他的本音观,江永说:“……顾氏始去此病,各以本声读之,不独《诗》当然,凡古人有韵之文,皆如此读,可省无数纠纷,而字亦得守其本音,善之尤者也。”{5}

四、“古人四声一贯”说的不足之处

(一)顾炎武对“四声一贯”说的表达不够明确,使后人对它的理解产生分歧,如后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顾氏主张“古无四声”,所谓“四声一贯”跟“叶音”说并无二致,一是认为顾氏主张“古有四声”,所谓“四声一贯”,只是四声通押而已。

(二)顾炎武“四声一贯”理论只针对无法解释的先秦诗歌韵文中的异调相押的现象,他认为,实际语言中的有定之声,在诗歌韵文中,为了押韵整齐可以成为无定之声,这说明了他对声调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真正理出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这个理论只能说是讨论《诗经》用韵问题,不能说是讨论古声调问题。

五、从“古人四声一贯”说看顾炎武古音学

顾炎武“古人四声一贯”说,是针对叶音说和通转说以及纠正陈第《毛诗古音考》而产生的,一方面,这个理论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叶音说与通转说的错误,也证明了前代学者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这个理论本身存在问题,才会引起后人的争议。

从“古人四声一贯”说来看顾炎武古音学,顾氏古音学同样有得有失。众所周知,顾炎武古音学是清代古音学发展的主流,他的理论、研究方法,对古音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林尹先生高度评价了顾氏的影响:“离析《唐韵》而定古韵为十部,于是江永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王念孙二十一部,章太炎先生二十三部,及先师蕲春黄季刚先生之二十八部,相继发明。以入声为闰声而配阴阳,于是戴震之阴阳同入,孔广森之阴阳对转,及章太炎先生之对转、旁转、旁对转之说,亦因而兴。以古人四声一贯,于是有段玉裁古无去声及先师黄先生古音上作平声之说,虽后出转精,然炎武为开山之祖,其功不可没矣。”{6}

顾氏在古音学方面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古音学观念及古音学研究方法还有待商榷的。观念上,他过分执着于“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使得他在分韵时造成“韵缓”。研究方法上,他离析唐韵,贡献是勿庸置疑的,但他没有加以分门别类,又是一不足之处。

可见,顾炎武古音学是双面的。对整个古音学研究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突破了前代人研究的桎梏,引领学者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后人在他的影响下,不断地推动古音学的发展,也说明了清代古音学与现当代古音学之间的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进发。就他个人来说,他的古音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反对当时的叶音说与通转说,却没能提出一个彻底解决的方法,当然,这与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及他本身的认识有关。作为一名开拓者,即使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顾炎武还是值得学习的。

注释:

{1}顾炎武.音学五书[M].中华书局,1982.

{2}王力.汉语音韵学[M].中华书局,1956.

{3}王力.清代古音学[M].中华书局,1992.

{4}陆志韦.诗韵谱・序.

{5}江永.古韵标准[M].中华书局,1982.

{6}林尹.顾炎武之学术思想.

参考文献:

[1]胡安顺.音韵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朱晓农.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J]温州师院学报.1987(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