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院42例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院42例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为一般不良反应,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多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女性患者较多,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从剂型看,多由注射剂引起,从症状看,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常见症状,临床医师用药时,应充分考虑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42例;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随着生物制药的发展,药品的种类、剂型、剂量在不断更新,临床药源性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采取举措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42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反馈信息,分析体会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3年我院全年住院人次为954例,门诊人次为58238。收集2013年01月~2013年12月我院所呈报的院内不良反应患者4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程度、不良反应类型、患者临床表现、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剂型及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4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90岁,平均(45.62±2.7)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75例,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药物不良反应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详见表1。

表1 95药物不良反应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 n

年龄分布

1~20

21~40

41~60

≥60

男(12例)

1

1

7

5

女(30例)

1

3

20

6

合计(例)

2

4

27

11

构成比(%)

4.76%

9.52%

64.29%

26.19%

2.2不良反应程度分级 42例患者中,40例为一般不良反应,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

2.3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及其构成比 4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多由注射剂引起,详见表2。

表2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及其构成比n(%)

药物剂型

注射剂

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栓剂

丸剂

洗剂

例数

29

4

2

2

2

2

1

构成比

69.05%

9.52%

4.76%

4.76%

4.76%

4.76%

2.38%

2.4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及其构成比 本组病例中,药物不良反应多由抗微生物药引起,详见表3。

表3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及其构成比n(%)

药物剂型

抗微生物药

营养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消化系统药物

呼吸系统药物

例数

25

12

2

2

1

构成比

59.52%

28.57%

4.76%

4.76%

2.38%

2.5不良反应症状统计 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众多,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潮红、红斑疹,瘙痒,荨麻疹,皮疹,四肢颜面发红;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痉挛、过敏性休克、发热、寒战、过敏样反应等;消化系统损害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肝功能异常;循环系统损害主要包括血管神经水肿、低血压、脉管炎;用药部位损害主要包括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皮疹,用药部位疼痛;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炎。4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统计,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统计 n(%)

不良反应

皮肤及附件损害

全身性损害

消化系统损害

循环系统损害

用药部位损害

呼吸系统损害

例数

14

7

7

7

4

3

构成比

33.33%

16.67%

16.67%

16.67%

9.52%

7.14%

3.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用量、用法下,合格药品出现与治疗效果无关的症状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临床用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控制效果并不乐观[1]。

药物不良反应是监测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这一问题变得日益凸显,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除与药物自身的群体选择性相关之外,还与男女生理特点差异密切相关[2]。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较多,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的趋势,近似与相关报道[3][4]。

中老年人群存在代谢器官功能衰退、胃肠道功能及减弱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在临床实际中,医师除考虑对症给药外,还应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特点作为给药依据。

从药物剂型角度看,4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29例由注射剂引起,占69.05%,认为与注射剂的自身质量、工艺相关,此外,用药途径不合理、注射剂入血速度过快、血药浓度较高等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本结果与大量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注射剂时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临床给药时应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药物配伍,减少药物浓度过高、药物配伍不当问题,此外,还应控制好给药速度。

抗感染药为临床常用药物,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多,认为与临床联合用药、医师认知不足相关,本研究中,药物不良反应多由抗微生物药引起(占59.52%),此外,还包括营养类药物、心血管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加强抗菌素滥用现象,避免无指征用药[5]。

综上所述,临床药物种类繁杂,质量参差不齐,临床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控。

参考文献:

[1]李俊芳. 我院166例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J]. 北方药学,2013,01(01):105-106.

[2]银浩淞,魏国美. 我院12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柳州医学,2009,08(02):105-107.

[3]何艳春. 我院38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05):2022-2024.

[4]赵琼,翟永宏. 外科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04):428-430.

[5]王裕宏. 2012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08(12):2097-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