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IT“魔道斗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IT“魔道斗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IT系统的使用一年比一年深入。与此同时,许多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谋求高考暴利,并且越来越嚣张,于是“魔道斗法”已成高考时的焦点。然而,在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束缚下,各IT系统在接受高考考验时显得并不从容。

6月14日,网上曝出云南宣威令人震惊的高考作弊: 40名高二尖子生在学校安排下替同校的高三学生高考。据资料显示,这次大规模作弊在宣威还不是第一次,然而当记者向教育部门证实有关消息时,得到了坚决否认的答复。

虽然事件尚未最后调查清楚,但高考作弊仍时有报道。高考前,各地都声称筑起了严密的防范体系,包括各种高科技反作弊设备,比如,电子巡考系统、电子信号屏蔽系统等等。然而,事实证明,只从技术层面上采取防范措施,而不重视人的因素,密不透风的防范体系也会轰然洞开。

近几年,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手段也已由传统夹带、传纸条逐渐向利用手机、无线耳机、微型扫描仪等高科技工具作弊转变。以手机作弊为例,湖北省在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2004年41起、2005年89起,2006年就增加到了149起,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态势呢,通过记者了解显示: 除了高考学子为了得高分不惜冒大险外,竟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高考的主意,公开出售作弊工具。

“学子攻关,魔道斗法,一年比一年有所不同!”2007年高考已经顺利收兵,那么在今年的反作弊之战中又上演了怎样的精彩呢?

电子巡考上马

“如果高科技作弊的设备真的管用,我也想试一试,因为高考就是一个敲门砖,不管你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了大学,结果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别人作弊对自己也不公平。”这是去年高考落榜的一位河北学子向记者说的话。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用在社会上的其他行业都合适的经典话语用在高考作弊上也一样灵验。尽管知道是违法的,但是在金钱的驱动下,很多人甚至是公司都打起了高考的“歪主意”。

在高考前夕,记者观察到,一个叫做“大千娱乐公司”的网站公开宣传卖高考答案、高考作弊器等等考试作弊工具。

而如今的作弊工具也都在高科技上做了功夫,从“骨干手表”,到“眼镜作弊器”,再到“袖珍耳机”,品种之全让那些甘愿冒风险的人眼花缭乱。

“现在作弊的手段确实很高明。”一位姓张的高考过来人跟记者说起了他们上学时考试的情景,“当初在使用手机作弊被老师发现后,那些同学便伙同一些大学的朋友想了一个更高明的办法。因为那些大学生是学通信工程的,所以他们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自己缠了一个大大的铜线圈。”张同学回忆道,“铜线圈挂在脖子里,然后再穿上一个有领子的衣服进行遮挡,把铜线接在一个手机听筒里,最后随便找两小块磁铁放到耳朵里,这样,一个作弊系统就能工作了,凭借两块磁铁把磁场引到耳朵里,外面人打进电话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此种煞费苦心的做法以及他们的“发明”着实让记者叹为观止,但是想一想他们的用途,又为其做法而不齿。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禁止高考作弊,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在一些考务手段上进行投资。大部分省市早在几年前就应用了“电子指挥巡查系统”,其做法是在考点安装摄像头,随时在网上监控考点的一举一动。

“今年北京实现了教育考试巡查系统的全考点覆盖。”北京考试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纵向上,北京教育考试远程电子巡查系统的建设,将由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总体组织和协调,各区县考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横向上,北京市的电子巡考系统将由考试院、区县考试中心和考点3级管理架构组成,分别建设电子监控平台和考场电子实时摄像监控系统。即考试院实现对全市各组考单位的远程电子巡查及应急指挥; 区县考试中心实现对本区县各考点、考场的巡查和监控; 考点实现对各考场的监控、考试全过程的录像及信息存储。”关于建设情况,考试院负责人这样表示。

而北京教育考试院巡查监控大厅的电视墙,则能随时显示各个考场的考试情况。通过安装在各个考场内的摄像头,网上巡查系统可将考场内的视频信号传输给市、区监控中心,实行实时监控。不但如此,画面还能随意拉大或是缩小,考场上的一切活动在电视墙上都能够一览无余。“只要稍稍发现异样,考试中心就会马上派人去现场。”考试院表示。

“今年的高考中并未出现异常现象。”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的孙老师告诉记者,“电子巡查系统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去年我们在中考时用了这个系统,在那中间就有一个相关案例: 在判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发现同一考场有雷同的卷子,怀疑是抄袭的,于是就调用监考录像取证,但最后发现这两个考生不挨着,而且在录像上也没有看出有异动,最后就排除了他们作弊的嫌疑。”

尽管有电子眼的监督,也没能完全击退那些铤而走险的人。“我们使用的是高科技的产品,‘眼镜作弊器’,全套设备由两副眼镜及无线接收器等组成,可以里应外合接收答案信号,视频监控根本不会察觉,只要你表现得自然点就可以了。” 一个疑似大千娱乐公司销售员的人向记者推销他的产品。

电子罩遭争议

“教育部门应该想办法杜绝作弊现象,否则对其他的考生极为不利,也就让高考丧失了原有的公平。”北京的一位考生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所以,面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作弊工具,政府部门也痛下决心不惜斥巨资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的高考中,重庆、河北、江西、陕西、辽宁等大部分省市启用了“电子屏蔽系统”,此系统的功能是,发射电子频率来干扰手机信号,让其不能使用。

据重庆市招生办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前年手机作弊连环事件的发生,让重庆市更加注重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今年重庆市在近6000个高考考场都将盖上“电子罩”,来屏蔽所有无线信号。

辽宁省今年也为全部考场配备手机屏蔽器、金属检测器,各考场的考试过程将会刻制成光盘,上报省招考办备案待查。其中手持式金属检测器性能跟机场检测设备不相上下。

“信号屏蔽器确实在防止学生使用手机作弊上能够起很大的作用。”孙老师向记者介绍,“101中学的教室里其实也装有屏蔽手机信号的设备。”据孙老师介绍,他们在之前已经用过此系统,因为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不是打电话,就是用手机上网,甚至还有同学开了一个“101吧”,大家在上面传各种帖子,但老师们后来核实那些帖子居然都是在上课时间内发的,这大大影响了上课效率。

于是孙老师启动了该系统的电源,一时间所有的手机都没了信号,一段时间里还引起了很多学生的怨言。“然而今年高考时我们并没有启动信号屏蔽器,它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既然信号屏蔽器有作用,而且能杜绝作弊,为什么101中学没有使用呢?记者产生了莫大的疑问。

“作为学生家长,我强烈呼吁严禁在高考现场使用电子屏蔽仪,以免损害学生健康。希望新闻媒体向市政府有关方面领导转达我们的呼声,并促成有关禁令的出台,为高考学子的健康尽一份责任。”由于女儿今年参加高考,郭女士在提到使用该技术上显得异常激动。

“正是因为很多家长对此项技术是否危害考生健康持怀疑态度,所以为谨慎起见,北京考试院规定今年不启用电子屏蔽的设备。”孙老师说。经记者向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确认,北京市今年所有考点都没有启用该项技术。

而早在2006年5月26日,手机屏蔽仪创始人唐泰也通过媒体呼吁,屏蔽仪发出的微波辐射对考生有副作用,不建议在高考考场使用。

然而,安徽却不同意“不安全”这种观点。据了解,在今年的高考中,安徽省各个考点都使用了电子屏蔽器和无线耳机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针对有些学生和家长担心电子屏蔽器影响健康的问题,安徽市考试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高考使用的电子屏蔽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大小基本上跟手机相同,电磁强度非常小,只要不离人体过近不会对人产生影响。

在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各执一辞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对是否应该使用信号屏蔽设备还没有达成一致观点。

法律防范是关键

舞弊与防舞弊的“魔道之战”事,自高考诞生以来几乎存在了30年,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说,从去年开始,该省所有参加高考监考的老师都经过了专业“反作弊”培训。培训主要针对手机、耳麦、扫描笔等高科技的现代作弊工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在防高考作弊上的资金投入每年将近10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入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有网友对记者说,高考作弊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不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只是一味地投入资金建这样那样的系统,实际上相当于把资金填入到了一个无底洞而已。

“就拿能不能使用信号屏蔽器来讲,尽管某些法规政策对该技术的使用有明确的技术规定,但是到现在为止相关权威部门并没有在使用该设备的安全性上给人们一个具体答案,从而致使大家对该项技术的使用存在着诸多疑虑。如今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该做一项测试,证明此技术是否对学子的健康产生影响,否则,一来对于考场纪律来说可能失掉了一个好的手段,二来如果真的有害就应该明文禁止,以防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郭女士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一些专业人士还表示,提高各种反作弊手段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但法制的不健全却是高考舞弊防不胜防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其一,目前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监管比较薄弱。这使得各类作弊通过网络肆虐传播,“在很多人意识里,认为只有攻击他人网站、盗取他人信息才是犯罪,事实上开发和提供作弊工具的行为也有可能涉嫌犯罪,应该为此受到刑事制裁。提供作弊工具交易平台的网站,其实也是在涉嫌提供犯罪工具,在类似案件中极有可能会承担连带责任。”人民大学的一位法律专家向记者解释。

其二,我国现行法律中对考试作弊究竟如何定性也缺少明确规定,对作弊者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门按“违规”处理。这对企图作弊者起不到太大的威慑作用。湖北省社科院冯桂林研究员认为,针对作弊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的现状,我国必须尽快在法律上、法规上和制度上分层明确规定,对违禁行为的判定、处罚及其实施,制定相应的法制程序,从而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

评论:高考公平重在提高“考德”

今年,我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人,第一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而计划招生数567万人,可想而知,今年的“高考独木桥”竞争将会更激烈。

尽管社会一再地强调“考试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手段”,但是能不能摆脱农村的贫苦,能不能出人头地就在“高考一举了”。在欲望的驱使下,很多人不惜重金找替考、买高科技作弊设备,其猖獗程度让整个社会都汗颜。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高考的公平到底体现在哪里?很多家长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其实多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1999年,试行“3+X”科目改革,试点网上录取,2002年推广到全国;2003年,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和分省命题改革;2005年,实行“阳光工程”,增强高考的透明度。今年政府部门更是加大了高科技管理手段的投入,为电子考场、网上填志愿、网上阅卷、网上录取等等发挥作用的设备几乎用到了极致。

这些改革举措虽然有力度、有影响、有成效,但与人们的期望相比,似乎还有一定差距。因为高考作弊、考前移民(利用手中权力,把考生转移到分数线低的地方去考试)等等违规现象仍然存在。为什么投入力度大了,却没能完全制止这种违规呢?

有不少人认为,高考作弊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大家呼吁出台相关的法律来硬性地防止作弊现象。

而针对高考移民现象,有些人主张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也有些人则主张对高考动“大手术”,甚至用一套全新的招生办法取代高考,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关于如何改革,意见很多,但关键还是要靠政府教育部门的相关措施出台才能落实。只有整个社会的“考德”提升了,高考才有希望实现真正的公平之考。(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