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绝世之美喀纳斯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绝世之美喀纳斯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喀纳斯湖是阿尔泰大山深处的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位于阿尔泰山脉中段南坡,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东邻蒙古国,处于中国唯一与三国交界的地区、喀纳斯湖的北端距阿尔泰山主峰友谊峰56公里,属山谷过水性湖泊,实际上是布尔津河上游支流喀纳斯河的一个开阔段,长约24公里,平均宽度2公里,面积45.78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吴敬禄最新探测发现,喀纳斯湖最深处达197米,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之一。所以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喀纳斯湖的水位和容量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

喀纳斯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谜。据专家推测,喀纳斯湖诞生距今约20万年前后,系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垄堰塞湖。第四纪早更新世以来,阿尔泰山区曾出现过较明显的三次冰期,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半覆盖山地冰川和小规模的复合山谷冰川,喀纳斯河流域的所有山地、沟谷和洼地都经受过了冰川的洗礼。如今喀纳斯湖一道湾东岸的巨大羊背石就是古冰川刨蚀运动的佐证,类似的景观在喀纳斯湖周围的区域比比皆是。喀纳斯河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冰川作用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的花岗岩岩体中,经不断地掘蚀加深加宽,最后终于掘蚀形成了现今向西凸出的弯月形湖泊。

但那时的喀纳斯湖并没有今天这样大,这从一道湾处的水下森林就能够得到证实。处于冰川期的喀纳斯是肯定没有森林生长条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喀纳斯湖经许多次冰川刨蚀堰塞后,气温逐渐变暖,森林缓慢生长,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或是冰川后移水位上涨,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喀纳斯湖。

现在每年五月下旬,喀纳斯湖水位较低且清澈透明,乘船到一道湾湖心处,便能看到水下有成片的西伯利亚红松的巨大树干,它们在被淹没之前,至少生长了300~400年。喀纳斯湖底部没有陆地生物所需的阳光、温度及呼吸条件,或许有人要问,树干在水中浸泡千万年怎么没有腐烂?就这个问题我也咨询过不少林业专家,他们的结论是: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木质非常特殊,在它生命的壮年期突然受湖水上涨影响被淹没在水底,它们在冰冷的湖水中浸泡后木质会变得非常坚实。过去图瓦人盖木屋,都是挑拣上好的红松伐掉后再放到喀纳斯河水中,浸泡一年以上再动手建房,这样盖出的木屋至少可以使用一两百年供好几代人居住。

这应该是距今为止这个区域的最后一次大的地质运动或冰川后移。这之后,喀纳斯和地球上所有地区的气候环境情况一样,处在了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时期,万物生长,四季分明。现在的喀纳斯区域,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故植物种类多,植被类型丰富,垂直带谱明显。在喀纳斯从低山到高山,呈现出不同的植被景观。

喀纳斯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的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河流和湖中有哲罗鲑(大红鱼)、细鳞鲑、北极回鱼、江雪、阿尔泰和西伯利亚斜齿鳊等珍稀冷水鱼类。湖边的植物系组成十分复杂,除具有典型泰加林群落的植物种类外,还具有冻土苔原带向南扩散的种类,高山及亚高山草甸草原种类,准噶尔盆地耐干旱的荒漠种类也不断地向喀纳斯区域渗透。

提到大红鱼就得说说“湖怪”了。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现在谁也说不清,但喀纳斯湖的神秘确实和“湖怪”的传说有关。一些专家经过考察推断,所谓“湖怪”其实是那些喜欢成群结队活动的大红鱼。这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其寿命最长可达200岁以上,而且行踪诡秘,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捕捉到这种大鱼的。

当地的图瓦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湖怪”能吃掉整头牛。但“湖怪”到底长什么样,谁也说不清。他们的前辈还有过两次捕捉“湖怪”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至今图瓦人不到湖里打鱼,也不在湖边放牧。至于“湖怪”与大红鱼(哲罗鲑)是不是一回事,至今还是个谜。但近些年的图像资料均明确显示,喀纳斯湖的确经常有不明水下生物出现。

喀纳斯河是喀纳斯区域内最大的河流,这是一条清澈透明的精灵,发源于友谊峰下的喀纳斯冰川,由北向南流经全区域,沿途有布铁吾喀纳斯河、阿克库里根河、吐尔滚河等多条支流汇入。河道受到两侧洪积扇、泥石流扇的堰塞与夹持,在“U”形谷宽缓的地方,形成了九个河叉子、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河湾河滩景观。喀纳斯河在奎汗处与禾木河汇合后,形成了布尔津河,这条不断交融的河流在穿山劈岭后汇入额尔齐斯河,最终流入北冰洋。

卧龙湾是喀纳斯河岸线曲折的一个河段,卧龙湾过去叫“卡赞湖”即“锅底湖”,是取其形状像锅底而得名,是喀纳斯河在此长期侧蚀冲刷而形成一连串岸线曲折的小型牛轭湖河湾。此段河湾水面开阔,河湾两侧森林茂密,绿草如毡,河中有一植物繁茂的沙洲,远观似一条静卧水中的恐龙。关于卧龙湾的形成,专家考察后认为,卧龙湾下方局部河道被束窄,导致上方河面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在河中沉积形成沙洲,于是造就了奇特的卧龙湾景观。还有专家认为,卧龙湾的形成与一次大地震有关,也许它和喀纳斯湖形成的最后一次地质运动是同时发生的。

与之同时形成的应该还有月亮湾。喀纳斯河在大自然神奇的作用力下,在此形成了一段极富曲线韵律美的河湾,因形如弯月而得名。月亮湾河床边缘有几块脚掌形的草滩,被人们喻为“成吉思汗的脚印”,也有人说是嫦娥在月夜来月亮湾洗浴时留下的脚印;还有人说这脚印是周穆王的脚印,传说周穆王曾经在此赴西王母之盛会。这些传说为魅力独具的喀纳斯更添几分情趣,几分神秘,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当然,这些都是后人凭空杜撰的,月亮湾也好,草滩脚印也好,它们都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产物。

神仙湾的得名应该是与它每天早晨云雾缭绕有关。不管晴天雨天,神仙湾的早晨总会生出云雾来,而且不停地向上游的喀纳斯湖和下游的月亮湾蔓延。仙境总是和云雾联系在一起的,雨水少时,云雾会少些,雨水多时,云雾也就会向上弥漫得更远些。特别是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神仙湾就像是一台巨型的发烟机,将云雾强烈地吹送到整个喀纳斯河谷,这时你站在观鱼亭上看,喀纳斯河谷和喀纳斯湖面就像是一个云雾的海洋。神仙湾的美还在于它诸多的河心岛。在这里,河流因受到下游泥石流及崩塌堆积的堵塞而变宽,河中形成数个小岛,平缓的河谷沿岸形成大片沼泽与草甸,河岸森林茂密,树种多为落叶松和云杉。

喀纳斯湖周围的湖泊众多,这些湖泊像星星一般簇拥着喀纳斯湖这弯明月,除喀纳斯湖外。最为耀眼的还有两个湖泊,一个是姐妹湖,一个是白湖,两湖的美丽程度并不逊于喀纳斯湖,只是要到达那里需要经受一些考验。

姐妹湖地处喀纳斯湖西岸恰其阿依特山南坡河谷中,由相隔300米左右的两个狭长小湖串联构成,蒙古语为“胡尔巴努尔”,意为“双湖”。湖泊沿古冰川作用的“U”形支谷发育,两岸及两湖间均为冰碛混合物,由大小不等的岩块、砾石、黏土等混合物组成,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和变质岩。湖水来自恰其阿依特山的冰川消融水和当地降水,汇聚双湖后注入喀纳斯湖。

我去双湖时已是秋天,漫山遍野的桦林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呈金黄的色彩,其间夹杂着火红的欧洲山杨和青翠的五针松,蔚蓝的湖水如两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观看姐妹湖,一定要走近它。在岸边欣赏姐妹湖,它又会变成了镜湖。湖面上的景物倒影在水中,拍出来的照片,你实在难以分清,哪面是在水上,哪面是在水下。

白湖,蒙古语为“阿克库勒”,因湖水泛白而得名。白湖地处果戈习盖达坂与别迪尔套山之间的高山槽谷中,由北侧支流――喀纳斯河和东侧支流――布的乌哈拉斯河汇合而成,其形状呈“Y”型,湖水四季皆白。

那么,白湖的水为什么是白的呢?我曾经到那里进行考察,原来自湖水来源于友谊峰西南坡的喀纳斯冰川,冰川内夹带众多的浅色花岗岩岩块,在冰川运动中,岩块相互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细粉末混合于冰层内,炎热的夏季,夹带有白色细粉末的冰川融化,大量的呈乳白色的冰川融水和雨水汇入上游支流喀纳斯河,流进白湖,使湖水颜色变成白色。不光是友谊峰附近的冰川,几乎在喀纳斯区域的所有冰川都是这样的。六月前它们溶化的是上半年的积雪,而到了七、八月份,溶化的则是冰川自身,一股股冰川水带着黏稠的花岗岩粉末流向一条条山谷。白湖是喀纳斯湖上游最大的水源补给地,所以白湖出水量的大小不仅影响着喀纳斯湖的蓄水量,也影响了喀纳斯湖水的颜色变化。因此,喀纳斯湖水只有到了盛夏的七、八月份才会慢慢变成乳白色。

喀纳斯湖,这个坐落于阿尔泰大山深处的湖泊,正以优雅、美丽、神秘的姿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一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