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震之声 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震之声 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石磬简称“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 磬石”音。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謦。

关键词:虢国太子墓 礼乐制度 石磬

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的上村岭,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约32.45万平方米,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已发掘的260多座墓葬中出土文物多达3万余件。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墓主人身份显赫,1990年和199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虢国墓地也在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虢国墓地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掘的一座太子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达3000余件。七件列鼎彰显出墓主人的身份,一套完整的礼制乐器――石磬更说明墓主人生前高贵的身份和统治者地位。这套石磬由九枚组成,形制相似,大小不同,鼓上角与股上角多小于90度。最大的磬底边长36cm,股边长15cm,石灰岩质,较舒松,呈青灰色。出土时表面腐蚀严重,多数有浅凹坑与麻点,触之或者有粉末状,有数件已断裂为块状,边缘和两端均有破损。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其形制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诗经・商颂》中就有“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歌咏,表明在远古时期,石磐曾被先民用于乐舞等娱乐。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磬是一种板制体鸣激奏乐器,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磬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就已进入原始人类的生活,石磬对了解中国远古音乐生活非常重要。而磬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劳动之后就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打击乐器。磬在形制上分为直背、折背、弧背和倨背。在新时期时代磬分为直顶、弧顶、折顶和倨顶四类,而在商代与新石器时代是相同的,在西周时期型式有弧顶,而磬作为较早礼器出现在祭祀活动也是有记载的。倨顶两种,中对于进入规范化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磬的形状上为倨句形,下为微弧形,到汉代以后上下均为倨句形。

在《礼记・名堂记》有关于石磬的早期记载,据说磬是由“无句”发明的由此可看出我国远古时就有磬的制作使用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些悦耳的声音,从而敲击为舞蹈助兴。这一现象说明石磬早在当时就是原始乐舞的一种击打乐器而磬作为较早礼器出现在祭祀活动也是有记载的。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时石编磬共有四组32枚,上面刻有关于音律的铭文和磬的音名,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和编磬的史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石磬在龙山时代的很多地方曾出现过、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因素,是作为部落酋长召集族人和指挥征战的特殊工具和舞乐的乐器,而作为随葬品,它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磬乐是祭祀等大型礼仪不可或缺的声音,具有极强等级意义。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石磬出土于随葬品的较多的大墓,在青海乐都柳湾发掘的近千座墓葬而只出土的石磬只有一件,由此足见磬乐非同一般。而在山西五台阳白石磬却与占卜祭祀之物一起被发现,由此说明在以占卜为主的宗教祭祀活动中,石磬除了具有打击乐器外,还有祭神供物的礼乐意义。由于磬在祭祀活动中日渐显出突出的地位,而统治阶级也将这一乐器视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作为阶级分化的象征,乐则被升华成一种待遇,对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为了更好的巩固阶级统治,礼乐制也在这个时候初步形成。

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等。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虢国作为当时重要的姬姓封国更能反应这一社会现象和礼制的体现,虢国太子墓葬这套完整的石磬的出土就更加证实礼制制约下的虢国贵族是怎么维护贵族的利益,以及等级和统治者之间权利的维护和加强,侧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用天然石头做成的编謦用小木槌敲击,音色清脆透亮,悦耳动听,和编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由于中国古人把青铜叫做金,所以人们形容这两种乐器是“金石之声”,象征着最高贵的乐器和乐声。《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宋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弦金石造歌以被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曰:相国政务烦劳,今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声,不敢独乐,愿与相国共享。”

中国人讲”金声玉震”,金就是钟的声音,玉震就是指磬的声音。由于中国古人把青铜叫做金,所以人们形容这两种乐器是”金石之声”,象征着最高贵的乐器和乐声。词语”金声玉振”讲的就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参考书目:

[1]《三门峡虢国文化研究》 张彦修

[2]《三门峡虢国墓地》 河南省文研所、三门峡市文物队

[3]《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

[4]《中国音乐史・乐器篇》薛宗明

作者简介:

赵 轩,男,汉族,文博助理馆员。

薛琴娜,女,汉族文博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