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撰文以于同行们商榷。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效课堂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所以,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教学角度讲,问题应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的事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针对数学问题完成教学设计的关键。例如,我在教“认识不等式”时,运用了“买门票问题”进行教学。我们班若干同学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是每人5元;若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优惠1元。若该班有27名同学去公园,领队准备买27张票,而其中一同学提议买30张票。你认为怎么买票才合算呢?所以数学课上的问题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以有效讲授法和指导发现法为基本教学方法,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探究法等)进行教学,并且启发式教学思想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采用有效讲授法教学时,教师应将学习内容以优化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新知识内化和巩固。优化的形式反映了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整体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地,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优化形式。指导发现法是指教师对新学习的内容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只给学生一些提示性线索或问题,由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意义,然后加以内化、巩固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时,不少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推理,如何分类转化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充分领悟其中的分类思想与转化策略。对于书上的重要定理,要求学生能说清推理的思路,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方法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教学形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才能牢固,数学素质的发展才能全面,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六、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矛盾是一个班级一般五十个人左右,学生的数学能力相差悬殊,一堂40分钟的课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吗?所以,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细化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少一些横向比较,多一些针对每个学生本身的纵向比较,保护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他们采取分层次评价,促进学生分层次发展。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与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新时代的教师的教书育人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思考、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