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向生态自然体系的小城镇火车站片区设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向生态自然体系的小城镇火车站片区设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今天的城市设计和规划在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发展。景观生态学作为和城市设计密切相关的一种理论体系,特别是其在生态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指导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保定市容城县火车片区的城市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念,突出生态绿色的火车站核心区的规划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对同类型的核心区规划与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生态 景观 火车站 核心区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缘起

小城镇的火车站片区是小城镇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是城市非常重要的门户地区。特别对于小城镇来说,由于交通模式的相对单一,外来人群第一直观印象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和招商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城镇处于自身发展和规模,如果按照大城市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来设计,势必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建设浪费,同时也无法体现独特的小城镇形象。

容城处于京津冀北经济圈中,容城即将建设的火车站将南向连接白洋淀,是旅游客流的主要疏散区域。从地域位置上看,容城有相对较好的城市发展空间,并且容城与白沟•温泉城位于金三角的相对位置,中间是相对适合城市拓展的地域空间。因此在南水北调和白洋淀景区等综合发展态势下,选址容城设站。在这样的背景下,容城县需要发展一个火车站片区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规划理念

面向生态自然体系小城镇火车站片区旨在提供一种自然基底的环境,让整个片区可以融入周边的肌理中,平和宽容,带来一种平静的美,体现小城市的城市风貌特色。

结合容城地理、文化和生态条件,对基地现状内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植入有机的景观生态网络构架,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分析中引入了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建出不同层次的生态网络体系,使空间形式多元、使用功能多样的布局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城市核心空间,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格局。沿主要的空间轴线和生态廊道形成的不同景观中心,多条功能轴线的交织,塑造若干个核心节点,创造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共空间。将地面空间与地上空间进行多元的拼接,同时引入生态覆土建筑类型和空中活动平台,增加景观视廊和休闲活动场地,实现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持续,营造多维度的城市活力空间。

3.方案介绍

3.1规划结构

容城县火车站地区的规划结构为:“两轴、三带、多片区”。

“两轴”:分别为贯穿基地东西的活力共享轴和贯穿南北的景观中央绿轴。贯穿规划区的景观中央绿轴是基地内最大的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中心,它将多个城市功能板块有效的串联在一起。东西向的活力共享轴作为次要轴线,在其中分布了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的覆土建筑群轴线以及空中平台,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区域,联系个组团内景观,构成绿化网络。这两条轴线构架起整个基地的空间机构,使各个组团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三带”:为横跨基地南北向的两条生态廊道及中央生态核,大面积的绿化隔离主干道的噪音与污染,使人们与自然更为亲近。纵横交错的绿色廊道串连基地内“斑块”,而形成的“井字”次要轴线连接各功能中心,使其成为多层次的生态网络格局。

“多片区”:整个基地被分割为六大功能区块:分别为复合商业区、商业娱乐区、文化休闲区、特色商业区和创意产业区。片区的分布引入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念,每个片区都具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形成混合功能区,然而每个功能区又都具有紧密的联系。

3.2生态景观系统

景观生态核是基地中重要的功能性、景观性节点。这一条南北向的轴线贯穿基地,与每一个片区都有紧密的联系。在轴线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其景观绿化的功能,同时赋予其商业、娱乐休闲、运动健身、文化交流等多元化功能,与富有现代气息的覆土建筑相结合,使其形成具有人情味、趣味性、文化性的多功能空间体系。

该轴线平面上使用折线和曲线,建筑随着轴线横向延伸而变化,两者随机的交叉构成大大小小的开敞空间,这些空间作为被赋予休闲娱乐的功能,供人们在此逗留休憩。六个椭圆型建筑和特色商业建筑沿曲线的延伸而自由延展,随着局部微地形的变化而起伏,富有趣味性。该轴线在空间上主要分为两部分:生态绿带和与生态水系。商业文化建筑群穿插其间,构成开敞和半开敞公共空间。生态绿带作为斑块与道路的缓冲地带,以大面积的绿植来阻隔主干道的噪音与污染。

绿化系统采用“外引内联、点、线、带、面”相接合的手法,建立网络化绿化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生态化。贯穿南北的绿生态绿化带联结起了两侧组团绿化空间,起到了绿色渗透的作用。多点是指绿地和小型水景点缀在组团内之中,一起构成绿化系统中的多点元素。在建筑组团绿地中,利用微地形手法适当的遮挡视线,丰富空间变化。在设计中对建筑控制线适当调整,将用地四周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有机置换为组团内的绿地,在建筑中心开敞空间中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绿化空间。

3.3空间组织系统

建筑空间与绿化、广场、交通等空间组成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多样化空间,各个空间大小伸缩变化、视线感观收放有序、景观主题软硬相间,给人以“移步异景”的深切感受。这些空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使空间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形成了一个空间协奏曲,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市民及游客娱乐、休闲等需要。

3.4道路交通系统

为良好解决基地内交通需求,交通道路系统分为对外交通系统、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对外交通系统指基地与地铁站和周边公交车站的交通联系方式。基地内人车分流,两个系统相对独立,以保证交通行人安全和车行畅通,合理规划场地内部道路系统,做到场地内道路通畅,满足集散需求;一步一景,漫步自然。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区域内部主要为步行系统,避免车流贯穿。

将原有的道路划分为两条次要道路,保留中央大面积的景观绿化带,作为基地内部的核心轴。为解决人车分流,方案设计了部分空中步廊直接通往商贸建筑,使建筑间形成对话,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基地区内车辆不能进入各组团内,组团内的环路只供消防车辆使用,车辆在组团入口处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是将车辆停放在路口两侧的地上停车场。

以中央景观绿廊为核心,建立辐射整个规划片区的步行系统,串联街头广场、大型开放空间等主要的活动场地,创造连续完善的步行体系、宜人的步行体验。人行系统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步行道与绿化紧密结合,形成圆曲流畅的自然线型,既连接了休闲交往的序列化空间,又给整个场地增添了活力。步行空间穿插渗透于各功能组团,在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内部由建筑围合成的院落,都由连续的步行道连接。中央活力共享轴的步行活动空间直接与建筑的二层相联系,人们不必穿越马路就可以自由来往于东西组团。步行道与开敞空间、小广场、景观绿轴、生态绿带具有良好的联系,构成完备的步行系统。对贯穿整个场地的步行小路进行适度扩展,并布置了小型绿地,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以创造出近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塑造人际交往自然和谐的特征。

4.结论

本规划寻求人与自然协调平衡的生态理念,依据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从生态角度对城市规划和设计进行思考,从基质、斑块、廊道三方面,分别就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案给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对于容城火车站核心区的规划设计仅仅是对生态城市设计的初探,通过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的引入以及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空间设计,使火车站核心区成为城市的亮点,打造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活力核心区。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赵鹏军,城市景观规划若干尺度问题的生物学透视[J],城市规划汇刊,2001(5):61-64

[2] 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3]邬建国,景观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41

[4]刘康,李团胜编著,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