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典范畴理论VS原型范畴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典范畴理论VS原型范畴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典范畴理论是以充分必要条件和二元互斥论来界定范畴成员,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原型范畴理论则认为范畴是通过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在范畴中存在着可以称作原型的最佳样本,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相等,因此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本文对比论证了经典范畴理论的超拔和原型范畴理论的荒谬。

关键词:范畴 本质 原型 相似

经典范畴理论以西方古典哲学,即客观主义哲学为依托的,遵循二元互斥,every A is A,各从其类,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即一个事物若存在于一个范畴,它就不能同时存在于其他范畴,那一个人既是父亲又是儿子是不是可以驳斥这个观点呢?作为社会中的个人都会有多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出去代课身份就变成了老师。如果我们用这些例子来批判二元互斥就太肤浅化了。在子女面前,当身份属于父亲这一范畴时,就否定了不是父亲的可能性。在父母面前,只能归属于儿子的范畴。所以,经典范畴理论认为,构成范畴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范畴内部成员是平等的呢?因为它们享有共同特征被划分到同一范畴内部,不存在典型或非典型成员。大象和老鼠都属于动物范畴内,大象是动物,老鼠也是动物,在这个范畴内,他们地位平等,你不能说因为大象的个头大,体积大,而老鼠个头小,体积小,大象就比老鼠更是动物吧,动物要具有的属性,无论是大象还是老鼠,都具备了。说他们地位不平等,这样太不科学了。同样,一匹高大健壮的马并不比一匹矮小瘦弱的马更是马,正常的人也不比残疾人更是人。

经典范畴理论还涉及到一个另范畴化的问题。经典范畴理论以二元互斥不容否定为基本点。二元互斥才是我们把握世界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对于人来说,是女人就是女人,是男人就是男人,是女人就不是男人,是男人就不是女人,二元互斥。那么中性人呢?既不能把它分到男性范畴内,也不能把它分到女性范畴内,它应该自成一家,这就产生了另一个概念---另范畴化,它是范畴的重组。另范畴化与范畴化并不矛盾,另范畴化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

自维特根斯坦之后人们对范畴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以体验哲学为依托,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范畴不是通过充分必要条件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在范畴中存在着可以称作原型的最佳样本。而且,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所以,与经典范畴理论相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构成同一范畴的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相等,有“核心”和“边缘”之分。那么,范畴中的这个原型是怎样确立的呢?根据家族相似性足以进行范畴化?什么程度的相似可以被划到一个范畴内部?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认知的参照点”。原型的确立只是以人们的认知心理为出发点,以经验、感觉、认知等因素作为重要标准。这样来看,问题就出来了。不同的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原型范畴理论纳入了主观性因素,和排除主观性因素的经典范畴理论截然相反。亚里斯多德说:“范畴是抽象的容器”。 范畴是抽象的,范畴与原型处于不同的层次,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范畴指涉思维规律;原型适于识解方式。比如,说到鸟这个范畴,美国人想到的是知更鸟,中国人想到的是麻雀。那到底知更鸟还是麻雀是鸟的原型呢?难道说同一个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原型还不一样?再者,提起宠物这一范畴,每个人家里养的不可能都一样,我们从主观性出发给出的原型肯定不一样。可见,原型范畴理论中确立中心成员这一概念是游离不定的,深受不同文化,个人经验的影响,根本不科学,不能拿来当为分类的标准。只要属于同一范畴,成员地位就是相等的,无论它们之间有多大区别。像上文所说,不能说大象比老鼠更是动物,那狮子,老虎和大象相比呢,谁又更是动物?不仅如此,原型范畴理论也是自相矛盾的。它否认二元互斥,但是原型与非原型,边缘与非边缘也是二元互斥,所以它的理论并不统一。

“家族相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及范畴问题的全新阐释,催生了原型理论。范畴不是因为共同特性而是因为成员之间重叠交叉的相似性结合在一起的,范畴中的成员因其与原型的相似性而被认为是范畴的成员。可见,相似性的概念贯穿于所有的范畴化过程。这本身就是在否认范畴的边界,人们对范畴边界的判断是基于本身的心理现实性和直观感知而做出的。而心理现实性并不是心理真实性,直观感知也并不等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果抛弃对事物本质的研究那就不成其为科学。所以,人们对范畴边界认识的不统一并不等于范畴边界本身的模糊或不存在,就像人的认知能力不够时并不能说世界是不可认知的。根据“家族相似性”,相似性程度高的就可以纳入同一范畴,那么这个相似度怎么把握呢,相似度低到何种程度才把它划入同一范畴的边缘成员而不是范畴外?所谓的家族相似性其实只是外部特征,而外部特征是不可靠的,人类的遗传取决于基因而不是表象的相似性。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在外形方面有相似之处,若以相似作为评判标准,岂不是可以纳入同一个家族?比如说明星的“撞脸”,娱乐圈中有很多刚出道的小明星因为和大明星外貌形气质相似被拿来比较,像“小范冰冰、小章子怡”等。我个人觉得房祖名和张默简直太像了,难道就因为相似说房祖名和张默是一家的?“各从其类”取决于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定性,即本质。本质是一物之所以成为其自身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根本的属性,以相似来瓦解本质太荒谬了。

以上的论述表明了所谓的原型范畴理论的理论核心都是禁不起推敲的。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经典的曲解和亵渎。只有坚持经典范畴理论,通过对认知事物本质的把握,才能真正地“各从其类”。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1959a.《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亚里士多德1959b.《范畴篇》,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赵彦春 《范畴篇》博客 世界诗学赵彦春http://.cn/zyc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