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冬季养生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冬季养生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季指从立冬开始到立春前一天为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天气寒冷,草木凋零,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因此,冬季的养生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这一原则应在情志,起居,运动,饮食,防病保健等方面体现出来。

一、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说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们的精神情志也要如伏似藏,使心里充实,犹如心怀隐私不显露,又像若有所得很满足。医学研究证明,冬天人们情绪容易低落,郁郁寡欢。当工作、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诱发抑郁症,故在冬三月里精神内守是情志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人们可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除,尽量使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平衡协调。在这方面古今名人都有抑怒养生的佳话,下面摘录几位以馈予读者。

1.“佩韦以缓气”的西门豹,《韩非子》载,春秋时期魏国邺令西门豹性情暴躁,易怒,为自控,“佩韦以缓气”。韦者,熟牛皮也,其质地柔软。西门豹效其特性以自戎,每当发脾气时,即用手抚之良久,怒则消除。

2.“写字以散气”的张发,《送高闲人序》介绍,唐代文人张发爱好写字,但非练技,而是消遣。每遇不平之事,气从哀来,立即用写字散气。韩愈赞曰,此法简单有效,如握笔草书尤其是狂草,写字前所发之怒气皆移向笔端,流向书面而消散。

3.“赏花以破怒”的陆游,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坎坷,但他持有养生之道,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时爱种花、赏花。每当身处逆境,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赏花,“放翁年来百事情,惟见梅花愁欲破”。

4.“弈棋以息怒”的李纳,明代郑《昨非庵日纂》载,李纳性火,易发脾气,但酷好弈棋。只要下棋,心态旋即安详,其家人每见他燥怒时,遂悄悄端出棋盘放在他面前,其颜面立即改观,取子布局,接着怒气烟消云散。

5.“恩爱以消怒”的马寅初,人口学家马寅初,夫妻恩爱,在他的词典中没有一个“怒”字,心平气和。他曾写一联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他曾因新人口论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始终做到心态从容自若,这主要归功于夫人在背后支持他,几十年如一日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使他虽处境多难而长寿,享年101岁。

二、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大道也。”冬季三月,人们应注意“养藏”,早卧晚起,内守神气,减少活动,养精蓄锐。冬季气候寒冷,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冰天雪地,寒气逼人,故冬居居养重在防寒保暖,要适时增添衣物,以免受凉而生病。

需提醒的是,冬天人们喜欢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绒服、保暖裤等,而在全身武装的同时,许多人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部位――脖子。为什么说脖子很重要呢?最简单的就是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从而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等。此外,颈部是气管所在的部位,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并伴有少量清痰,服止咳药作用不明显,很有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故冬天除了穿厚衣服之外,出门一定要戴围巾,以防脖子受寒。除此之外,冬季出门要戴帽子,穿长袜,厚鞋,以防头部和脚部受寒。

三、运动养生

冬季适度运动可增加身体的抗寒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但因冬季气候严寒,运动健身应注意防寒保暖,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以防感冒。须注意的是,冬季运动宜在太阳出来后进行,避免在大风,大雪和雾霾天气中锻炼。

除此之外,冬季可采用一些按摩穴位的方法来达到养生之目的。

1.泡脚和按摩脚底

每天晚上用38℃-40℃的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再按摩脚底30-50次。中医认为,脚底是元气的所在,并且人体所有经脉的一半起点和终点都在脚底,每天用热水泡脚和按摩可起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助阳祛寒之功效。现代研究也证明,按摩脚底可有以下作用:①促进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否正常与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按摩脚底能够很好的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一个健康的正常人在进行脚底按摩半小时之后,全身的血液流量最多可以增加十倍以上。②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按摩脚底后可使内分泌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而肾上腺素能够很好的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③缓解肌肉疲劳状况。人体肌肉出现疲劳主要是由于肌肉内乳酸堆积所致,脚底按摩可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和供氧情况,使肌肉内的乳酸得以运出和代谢,故而有效改善肌肉疲劳。④提高睡眠质量。现代人由于工作紧张等因素,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兴奋状况,从而导致失眠、多梦等情况。而脚底有很多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按摩刺激这些神经和血管后,能够起到一个温和的刺激作用,并最终达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调节达到平衡,进而达到改善睡眠,防治失眠的作用。

2.按摩“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百会穴80-100次,早晚各一次。百会穴为督脉之腧穴,按摩此穴具有治疗晕厥、中风、失语、癫狂、痴呆、失眠、健忘、头顶痛、眩晕、胃下垂等证,现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引起的头晕头痛,视物旋转,脑血管疾病,失眠,老年性痴呆,胃下垂等病。

3.按摩“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具体方法是按摩此穴80-100次,早晚各一次。劳宫穴为心包经的荥血,具有治疗中风昏迷、心痛、烦闷、癫狂痫等之功效。现多用于治疗心绞痛、小儿惊厥、高血压、手指麻木等病症。

4.按摩“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脊椎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体方法是按摩此穴100次,早晚各一次。肾俞穴为膀胱经之腧穴,具有治疗头晕、耳鸣、耳聋、气喘、腰痛、慢性腹泻、遗尿、阳痿、月经不调之功效。现多用于治疗肾炎、肾绞痛、遗精、阳痿、尿路感染、头痛、哮喘、耳鸣、耳聋、脑血管后遗症等。

四、饮食养生

冬季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因为冬季万物潜藏,人体的阳气也趋于潜藏,此时补益阳气,易于吸收而藏于体内,再加上经过一年的消耗,人体此时应进行休养,故冬季的食养原则为“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进补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可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桂皮、生姜、花椒等食物以助阳气,(五香粉亦是一味很好的温热调料),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同时冬季也要注意滋补肝肾,可食用核桃、黑大豆、黑芝麻等食物。也可选用一些食疗方以达到冬季养生保健之目的。

1.虾马童子鸡

原料:虾仁20克,海马10克,童子鸡1只

制法:将虾仁与海马用温水洗净,浸泡10分钟后放在已洗净的童子鸡上,加葱与姜少许,蒸熟到烂。虾仁、海马、鸡肉并汤可一并吃完。

功效:虾马童子鸡具有温肾壮阳,益气补精,活血之功效,可用于畏寒肢冷、肾阳不振、阳痿、小便频数,肝经虚寒之崩漏带下、痞块等症状的人群。

2.五香羊肉

原料:肥羊肉500克

制法:将肥羊肉煮熟,切片,加盐,生姜,大蒜,五香粉(5克)及黄酒适量(20毫升)。

功效:五香羊有温中不虚、开胃健力、温肾填精、暖肝补血之功效,可治一切寒劳虚损,肢体不温,腰膝冷痛,阳痿不举等症。

3.大枣肉桂糕

原料:白术10克,干姜1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肉桂6克,面粉500克,白糖150克,发面,碱水各适量。

制法:将白术、黄芪、干姜、大枣、肉桂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沸后,用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面粉、白糖、发面放入盆内,加药汁和适量清水,揉成面团,待面团发酵后加碱水,试好酸碱度,然后做成糕坯。将糕坯上笼用大火蒸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此糕健脾温肾、和胃益气、养血宁神之功效,适用于有些类症状人群服用。

4.菟丝子粥

原料:菟丝子30克,粳米150克

制法:将菟丝子洗净并捣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先烧开,再用小火煎15分钟,去渣取汁,放入已淘洗的粳米煮粥。

功效:菟丝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安胎、止泻之功效。此粥适用于有肾虚畏寒,腰痛酸软,视物昏花,便溏腹泻症状的人群。

5.山药枸杞鸡汤

原料:山药30克,枸杞15克,母鸡半只(约300克),生姜3片

制法:母鸡洗净切块,与山药,枸杞子,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先用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5-2小时,再放入适量的盐。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止泻、补肺宁咳、固肾益精、养阴消渴之功效。枸杞子具有补精血,益肝肾等功效。此鸡汤适用于有肝肾不足,视物模糊,口干便溏,气血亏虚等症状的人群。

此外,冬至前后还适合冬令膏方进补,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及病症不同而服用不同的膏方,以达到调阴阳,补气血,养五脏,祛病延年之效,故民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之说。

五、防病保健

冬天由于骤寒,对人体心血管是一种强烈的恶性刺激,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复发,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所以要特别注意,如遇到心前区疼痛时,要及时用药(如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硝酸甘油等)并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发生意外。此外入冬以后,天气寒冷,气温变化大,稍有不慎极易患上感冒,所以冬季要适时添加衣物,防止寒冷侵袭,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