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校生家庭教育协调性调查与浅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校生家庭教育协调性调查与浅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背景

根据我们观察,6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口,他们的孩子现在普遍就读于高中和大学,这是一个相对特别的教育群体。由于当正赶上后期,我们的职高家长普遍学历较低,有的甚至小学还没有毕业。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他们很难做到与时俱进;经济生活上,他们比起大中专毕业的70后家长,收入在整个社会群体中相对较低,很多只能靠拼体力打工来养家糊口;生理上,他们刚好四、五十岁,正值女性更年期,男性的体力也开始下降。随着就业的压力的增加、子女青春期的来临、个人身心状态的下降……个人情绪问题会在这一时期接踵而来,所带来的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加,这就造成了这一特殊人群在家庭教育中处于相对劣势,同时也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一些难题。

现实教育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职高学生与普高相比,家庭背景普遍较差,有的是出不起昂贵的赞助费才无奈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中职学校尽管学习压力不如普高,学习方面的问题不是很多,但由于家庭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比例却相对高一些,有些甚至因家庭矛盾而引发严重心理疾病。我们根据当前现状,决定开展一次调查,为改善职业学校的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是在2011年10月通过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了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与绍兴市职教中心两所职高10个班级的101位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状况,收集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上的知识储备、观念冲突和情感表露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有效问卷91份),同时通过运用SCl_90心理健康问卷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作出相关分析,为促进职业学校的家校合作,优化学校德育氛围,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与思考。

三、调查结果

1.中职学校家长角色分工呈科学化

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日益深入人心,更多的女性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不断增强,经济自立能力不断提高,并逐渐由传统的家庭妇女向职业女性转型,越来越多的父亲与母亲一起承担起家庭育儿的责任。据本次调查,有72.3%的母亲从事农业劳动、商品经营、家庭手工作坊、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工作。55.6%的家庭是父母亲一起教育子女的。不少家庭在逐渐走出“父亲角色”在家庭事务中的地位中心与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中心,女性日益受到家庭的尊重,经济和情感上也获取了更多的支持。

2.家庭教育方式趋多元化

在设计问卷调查的时候,笔者把能够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都考虑进去,包括家庭住址(城镇还是乡村)、家庭结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成员民主性等因素,以此划分出52个劣势家庭与39个优势家庭。同时分别考察两组对象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从表扬态度、关心来源、青春期知识、身体关怀、活动交友、生活和谐、情绪渲泄、及时强化、家务劳动等维度考察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得分前50%为一致家庭,得到如下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优势家庭教育一致性明显高于劣势家庭,且差距非常大,这可以说明,劣势家庭条件下更容易使家庭教育产生种种矛盾,经过我们对一些个案的调查可以得到:家庭中成员越多,就容易产生不和谐的音符;孩子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常感到自己的教育苍白无力,不良情绪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经济薄弱,没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使其中一部分家长在为生计奔波之后,在家中怨声载道;家庭中家长作风问题使原本和谐的家庭出现了很多摩擦,从而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劣势家庭中的不和谐音符在优势家庭中也依然存在,引起不和谐的原因主要来自父母从小成长的经历不一致,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得组合成家庭不是很融合;来自父母的一些特殊经历,使他们感情不合,认知上也不时有冲突,于是隔阂也就容易滋生。

3.不同家庭条件下中职生心理素质呈明显差异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不一样,所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不会一样,但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格的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心理健康则是极其重要的指标。现今,青少年的心理普遍脆弱,遇到挫折不能很好的处理,动辄逃学,或者就采取极端的方式等等,在媒体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学生因没有成就感,而表现为厌学、自负、打架、早恋、网瘾等心理问题。虽然,我们的教育部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的精力,但学生心理问题仍未得到较好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与我们家庭这块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环境不一样,使这些职高生心理素质之间的差异也是不一样的。经过我们的事先假设,再通过心理测试的统计,结果也验证了我们事先的假设,劣势家庭中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9%,比优势家庭的检出率21%高出了28个百分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自身和社会的一些原因,但统计表明,家庭的原因仍是主要矛盾所在,“亲源性心理问题”依然是当今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点。

4.家庭矛盾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导火索

家庭中,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见不一致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个性。具体说来,不一致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会使孩子面临着思想的激烈斗争,他是听妈妈好呢?还是听爸爸好,接受一方就意味着对另一方的背叛。比如父亲用宽容的眼光来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而母亲以“草木皆兵”方式担心,孩子出一点问题就会无所适从,引发很严重的问题。还有的家庭父亲长年在外工作,父亲教育的缺失和母亲教育的无力也会形成孩子的放纵不羁的个性。还有不少家庭夫妻感情本来就不和,在孩子的教育上各执己见,更有可能给孩子还来心灵上伤害。当然,父辈和祖辈之间往往教育态度不一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父母工作忙,把孩子的抚养交给祖辈。隔代与父母教育的不一致性,可能形成亲子之间的心理隔阂,使中年一代和老年人之间产生矛盾。这样,家庭矛盾对孩子的伤害就又多了一层。同时,家庭内的教育上的矛盾还包括一个家族的整体风气。家族中每一户人家的孩子都少了,对甥、侄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亲属间的客气使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很大的难度。如父母在家里规定孩子上学时间的晚上不准上网,但是孩子到了亲属家后,却被那份亲属间的客气所左右,他们提供孩子上网的环境,还给孩子送好吃的。再如父母规定了每周孩子的生活费,教育他要节俭,可到了外婆家,外婆却偷偷塞给他二百元,并告诉他不必让父母知道。当然,家庭教育的协调性,应该包括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前后的一致性。我们的父母常常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高兴的时候,什么都答应孩子;不高兴时,对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态度,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更多的是无所适从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下表的统计明显告诉我们,孩子如果在不一致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极有可能形成心理与行为问题:

四、建议

1、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形成协调性,沟通是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职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家庭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学校教育只有站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信息上的种种矛盾,我们我们倡议:通过沟通,建立有效的家庭联盟。

(1)怀一颗宽容的心。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必须对自己好,而另一方不可以与孩子关系过好,否则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配偶以及配偶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双方有不同意见时,要坦然对待,同时要明确告诉对方,您能够理解对方,对于他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您也能够接受,并表示认可。

(2)抱一种倾听的态度。告诉孩子,他做某些重大决定时,需要征得父母双方的同意。同时,家里有重大的事情时,也让孩子参与讨论,听取他的意见。

(3)持一份民主的心态。夫妻之间要有沟通的机会,不要用孩子做传话筒。如果孩子有时在家长的一方表示对另一方的想法或不满,全家应该坐下来好好讨论,一起陈述想法,避免互不理睬而使交流的障碍越来越深。教育家魏书生的家庭就有这样的会议传统,孩子得到了自信的成长,夫妻生活也极为和谐。

2.家庭教育联盟的形成关键是情感联结

家庭教育专家李子勋曾经对于家庭教育的协调性发表了他个人的看法:在教育孩子的总是上,夫妻双方完全一致其实是不太可取的,因为过于一致的教育,会使孩子失去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生活在单一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也难以理解人的多样性,他就难以在形形的人群中面对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所以我们认为,夫妻的教育一致也并非是绝对的,应该允许夫妻双方有一定的分歧,让孩子感觉到教育的情景性与可变性。比如,父母亲说孩子还手机进学校是不可以的,在上课时玩手机更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可以放学以后在家里用手机打电话、听音乐,甚至适当玩游戏,这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要根据场合来决定是否可以做。这种情景教育比告诉孩子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具体一些,丰富一些。夫妻在教育孩子方面保持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又不是对立本质上的割裂,而是程度上的差异,这样孩子就可能在一个环境下接受多重的意见。从而感受社会的多向性而学会生存,他长大后面临人际交往的问题也会有灵活性,他会在潜意识中领悟事物的对立和统一在他的生活与成长道路上无处不在。我们认为,夫妻间建立有效的同盟,关键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外在表现,而是做父母的要给孩子这样一种感觉:我爸妈的情感很深厚,关系很稳定,我生活在这个家庭有安全感,能得到尊重。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潜意识中的自我实现愿望。只要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情感上是热烈的,关系上是和谐的,对孩子的人格成长自然容易发挥巨大的影响。

五、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职校德育与心理教育不可能脱离家庭而孤立地进行,所以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是中职学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而在家庭里面,家庭成员的教育协调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学校影响,联合社区增进家庭的团结,促进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增进家庭成员的情感,为中职学校的思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