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更为丰富的企业管理内容及更多且复杂的对企业管理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这无疑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实现其正常运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各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匹配程度。因此,以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及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新形势下不断地探索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对于企业的健康运行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匹配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企业的边界,而且逐渐多变化、高级化、多样化的人的需求也提高了企业的复杂性程度,致使矛盾因素相互作用,如创新与控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等,这实际上就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系数。为此大多数的企业开始着手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但是成效甚微,不仅难以落实有难度,而且又暴露出新的问题,如执行力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提高其竞争能力,就需要重视和关注其管理质量,为此构建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x。

一、企业管理质量的内涵

1.企业管理质量的研究现状

对企业管理质量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是企业管理研究将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列为其重点研究内容,大多数研究尚处于概念性阶段,无法打破研究企业互相关系及局部因素的框架束缚。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是三方面:一是文化、组织与技术之间的概念性关系;二是提倡关于集成系统思想的概念性研究;三是以我国企业改革实践为基础而产生的管理关系、组织、产权与制度的研究。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中却没有多少是关于企业管理质量评价内容的,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质量平分准则和企业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这两大方面。

对企业管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有针对欧美企业管理质量评价因素,也有针对日本企业管理质量评价因素,而现如今ISO 9000企业管理质量评价因素的重要作用也愈发明显,见表1。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诸多的因素会对以企业管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模式下,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尚未就企业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达成一致。但是基本上可以将其总结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结果因素、行为因素、系统性因素,欧美国家对前两种因素比较重视,而ISO 9000:2000和日本对系统性因素更为重视。

2.企业管理质量的内涵

根据ISO 9000:2000版中对企业管理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以此为基础,可以将其分为质量属性指标的状态水平和质量属性指标这两个反映企业管理质量的参数。该国际标准将“合格”定义为“满足要求”,将“不合格”定义为“不满足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质量合格就证明其所有的质量属性指标都符合要求,若其中存在某个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定义为不合格。事实上主要是由市场和环境共同决定企业管理质量的属性要求,环境和市场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最后的结果,而企业资源对企业经营战略结果又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人们不能主观的赋予管理质量属性一定的要求,通常不会用“合格”或者“不合格”来描述企业管理质量,但是企业管理质量所反映出来的“合格”或者“不合格”实际上是遵循“木桶原理”的直接体现,这就在评判企业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时,若仅仅是用国际三大质量奖项的评价方式来量化各个属性的状态水平则有失偏颇。不仅如此,权变理论认为现如今尚不存在可以广为适用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判断企业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理论的优劣性主要取决于其处于何种适用环境当中。这说明企业管理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会产生交互作用,因此,管理质量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即匹配性问题。但是通常在企业管理质量中这一问题很容易被忽略。

目前研究企业管理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企业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由于没有提出完整的影响因素,而导致其统一认识尚未形成,而且以人的判断和经验来选择企业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主观性较强;另一方面是研究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方法,现如今不科学的评价方法模糊了企业管理质量的内涵和概念,使各个企业没有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匹配性”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二、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

1.构成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因素

现如今在研究企业管理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方面,仅仅是组合各个局部因素,尚未达到系统、有机整合的程度,而且尚处于概念性阶段的组合缺乏一定的动态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管理模式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行动、程序及原则,需要对企业战略的内在联系进行阐明,并解决层出不穷的管理方法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组织过程是利用技术集成的方法将好的解决问题犯方法、工具及资源形成较大的推动力,这样对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构成因素及联系可以通过企业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的形成过程确定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市场上提供企业自身的产品是其本质所在,产品共享资产的集合就是产品平台;第二,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地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行充分的考量。在对企业社会系统特征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相互联系、评价准则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体现出来,包括环境、趋势、演变机理、技术、开发性、心智结构等等。

针对以上要求,在六个管理维度的理论指导下,对构成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1.企业环境。通常来讲,企业所处的环境并非是单一的环境,往往是由产业、区域的中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等多种因素构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的便捷性,这无疑就加剧了需求与供应之间的促进关系,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这种动荡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建立在稳定环境基础上的“科学管理”,不断萌动可以颠覆“科学管理”理论的新的管理实践及思想,如BPR,促进了建立在动荡环境基础上的企业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

2.市场需要。在需求与供应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影响下,其原来的大众化、稳定化、单一化的市场需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变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竞争战略。在波特竞争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将企业的竞争战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动荡程度及个性化趋势的影响下,企业竞争战略应该逐渐朝着差异化战略转变,而成本领先战略已经不符合当下企业管理质量的发展需求。

4.产品。按照国际理论对企业产品概念的理解,主要包括服务和产品。而传统标准化、简单化的产品也将朝着个性化、复杂化的方向转变,局部构成因素清晰化的零部件结构也将转变为“黑箱”的功能化模块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产品设计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为其供应链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过程与系统信息。过程模式会因企业战略变化而产生变化,从大量的流水线生产“回归”到单件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动化处理大量动态信息的需求,从而在单件生产的差异化优势中有效的融入大量生产的成本优势,这两种优势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变革。

6.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结构。企业组织范畴囊括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系统逐渐开放的必然结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组织结构:第一,市场竞争呈现多样化、激烈化的态势,企业组织结构也随之改变,从以效率和成本为目标导向的传统层级型转化为网络化的组织形式,超出传统组织边界且多样化的组织形式逐渐将供应链问题纳入到组织结构当中;第二,在形成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其创新性和复杂化的要求,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以联盟关系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供应链关系也将随之产生变化,由企业联盟形式逐渐取缔纯市场交易形式;第三,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治理结构也要承担一定的组织职能,其变化趋势与组织结构保持一致,这是企业治理结构由管理型过渡为治理型的直接体现。

7.人力资源及其管理。前面所阐述的各种因素均是有形的,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激励形式等是属于无形的。企业人力资源的关键所在就是将人的技能、能力和知识通过合理的手段措施凝聚起来。站在企业活动实践的角度来讲,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是由单一技能转变为多技能。相应的,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复性、常规性的职能活动也逐渐向创新性活动转变,前者由于其结果和过程相对明确,因此可以采用物质激励模式,后者由于结果和过程的不确定性,在无法通过准确量化的方式来确定其过程激励和物质激励时,可以采用过程精神激励。

8.构成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因素的状态及其匹配性

现如今企业所处环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和理念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断地产生改进管理因素并重新匹配的需求。企业处于变革时代,因此其管理的常性、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管理质量进行检测及对各个管理因素相互之间的匹配性进行考察,这是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构建的基础和关键。企业只有在其动态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各个管理因素之间的匹配度,协调各个因素的进步程度,才能够使企业保持稳定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关于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论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实践及理论工作者在正确建立企业管理系统框架体系、正确评价企业管理质量的状况及协同改进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匹配性等方面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