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认知冲突”造就高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认知冲突”造就高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情恰当使用策略,在操作中用冲突深化算理,在比较思辨中用冲突明确本质。以此来丰满学生的认知建构,点亮数学探究的旅程,让数学课堂生动高效

[关键词]认知;经验;冲突;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种认知和经验既包括直接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一些潜在的观念(可能是听过的、看过的、想过的),它们已经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一旦面对某些问题时,学生便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得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推论,并付诸实践;这种认知和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觉经验,它有可能是与新知识相一致的、相容的认知,也可能是与新知识相冲突的认知。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认知冲突来唤起学生内在需求,激发参与意识,推进探究进程,使数学课堂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呈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借用操作,引用冲突,深化算理

学习数学,特别在技能操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认知冲突,认为自己的方法比老师教的更好,通过实践对比让学生的操作显得更加有意义,既增强学生操作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开拓思维。

在教学二年级下“万以内加法和减法”后,有学生针对“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提出“为什么不能从高位算起”的质疑。于是笔者一边让学生讨论,一边出了10个进位加法、退位加法的计算题(有一些数位不一样),写完后让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A:有时候进位会忘了加,退位会忘了减。

学生B:容易算错。低位算起肯定会个位对齐,也就保证数位对齐,但从高位算起的话,最前面两个数字不一定对齐,也就不能保证数位对齐了。

学生C:算的比较慢,加法时前面算好了,后面有进一的话,前面又要再算,减法时前面算好了,后面不够有借一的话,前面又要变了。

教师:结合以上各位同学的意见,我们进行比赛。比赛规则:①1、2两组同学用高位算起;3、4两组同学用低位算起;②全班20位同学完成就全部停下;③看用那种方法完成的人数多,几人的几分;④看谁算对的多,对一个加一分。

教师:实践证明,从高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远远没有从低位算起速度快、准确率高。所以我们都用“数位对齐,低位算起”。

从“高位算起”到“低位算起”,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很好的呈现了学生的潜在观念,并把这种潜在观念付诸实践。在课堂解疑过程中,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算理、算法,把与新知识不相容的观念进行清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

二、就知为媒,巧用冲突,明确本质

知识如同溪流,新知就是支流。如在支流汇合处巧用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教师可以巧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促进学生探究,明确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分类”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一张纸是四边形,可为什么它拉不动,不会变形呢?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不管是潜意识还是教具(所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纸都是以平面图形的形式存在,但它确实有实体,该如何回答呢?在长方体、正方形、圆柱体的认识中,有涉及这方面的认识。教师手拿一张纸,让学生讨论是什么图形。

学生A:长方形啊!

学生B: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为什么它拉不动呢?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错了?”突然几个声音说“不是长方形吧!”教师适时抓住契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C:如果是长方形,那肯定是平行四边形,那肯定容易变形,变不了形,那肯定不是长方形。

教师:你认为不是长方形,那会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D:我认为应该是长方体。

教师:你能解释一下,它为什么是长方体吗?

学生E:比如这本书,它是长方体,它有长、宽、厚(就是高),它有很多页,才这么厚,说明一张纸也是有厚度的,所以我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那你们认为呢?(赞同地声音越来越大)

教师又顺手拿了教具中的一张小圆片,问是什么图形。现在他们就知道那是圆柱体,而不是圆形。

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中,无意识的把一张纸的厚度忽略不计,造成学生形体不分。通过解疑,学生一般都能区分,但过了这堂课,是不是又回归原位则值得大家深思。